孩子自控力太差,父母的溺愛是「元兇」,別讓你的「愛」成為傷害

2020-12-13 阿凱閱讀

在網上看到浙江溫嶺警察局接到一位兒童的報警電話,哭喊著向警察求助,自稱已經活不下去了。

接到報警後,警察來到兒童家中,見到情緒激動的報案人,只不過從他的狀態來看,除了情緒失控之外,並沒有在其身上發現任何受傷情況,也沒有發覺有危險信息,這讓警察感到十分不解。

而同樣不解的還有父母,他們也不知道孩子竟然向警察求救了。詢問之下才知道是孩子不想寫作業,面對媽媽的嚴厲要求,選擇了報警,希望警察把媽媽帶走

疫情期間,因為學習跟父母鬧矛盾的、沉迷網路遊戲的、不想做作業撒潑打滾的充斥網絡,讓家長直呼受不了,盼著學校早日開學,趕緊把孩子們收走!

這些問題就是因為孩子缺乏自控能力無法約束自己的衝動,才做出這些讓家長無奈的行為!

為什麼孩子沒有自控力?

自控力主要體現在」控「字上,它區別於」自制力「,兩者卻又密不可分。

自控可以理解為自我控制,做到對外界的誘惑以及自身行為習慣的一種控制,缺乏自控力,就不會形成良好的習慣行為,嚴重點會因為抵擋不住外界誘惑,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孩子自控力差,更多的是教育環境影響。

印度狼孩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狼孩被解救後,雖然安排專人對他進行教育,但經過4年的時間,卻只學會了6個單詞,智商停留在4歲兒童左右的水平!

這說明即使先天遺傳基因再強大、再優秀,如果脫離後天的教育,那一切都等於零!所以同樣,孩子自控力的形成也一樣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

如何培養孩子自控力?

1、學會狠心

在孩子第一次犯錯誤時採取什麼處理方式,這將決定日後孩子的態度!

比如孩子在看電視,超過了雙方約定的時間,要嚴肅的告訴他履行雙方的約定,不然的話就取消下一次看電視的時間!

作為父母,語氣要親切,但態度要堅決,出現原則性問題不能給予第二次機會,堅決消滅潛在危害,讓孩子為自己行為負責任。

2、父母的榜樣作用

父母不僅要養育孩子,還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因為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模仿大人學到的

一個特別衝動,動不動就打孩子的家長,自己都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又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呢?

比如家長在工作的時候,工作不順利就會一直帶著情緒回家,在家裡還要看什麼不順眼就破口大罵,沒有一點耐心,只有父母做的夠好,才有資格去要求孩子。

3、制定規則

孩子還小,無法控制自己是正常情況,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制定一些規則。

嚴肅的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比如到了時間就應該去睡覺;要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不開心可以找人傾訴而不是拿物品出氣。

當有規矩約束孩子,慢慢他就會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去做什麼事情,而不是去肆意妄為。

4、鍛鍊孩子的自控力

很多時候,孩子都等不及,比如長輩給買的玩具,還沒到手就要問清楚是什麼禮物,看見喜歡吃的食物,想都不想就直接上手去抓,這都是自控力差的表現。

家長可以教孩子玩一些培養專注力的遊戲,比如下棋、畫畫、看書等,培養孩子的耐心,讓孩子保持足夠的注意力。

時間久了,他就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以及控制自己的思維,做到張弛有度行為自控了。

培養孩子的自控力要從小開始,3-6歲是孩子習慣養成的最好時期,這時候家長就要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好習慣!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教孩子學會表達,學會管理自己情緒,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性格。

全套繪本貼心考慮孩子生長發育特點,每一個主題故事,都根據孩子的視覺創作,配有精緻的手繪插畫,充分吸引孩子注意力,激發閱讀興趣。

中英雙語:本書配有中英雙語對照,內容豐富,情節生動有趣,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親子互動,鍛鍊孩子日常口語表達能力。

健康閱讀: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無毒無味,讓孩子安全閱讀。

給父母的話:每個主題後面都附有「給父母的話」,給父母們補充相應的兒童心理學知識,幫助父母更好的與孩子相處,解決育兒過程中的困惑。

有聲伴讀:輕鬆掃碼就可以收聽故事,解決父母英文水平不高的問題,播放音頻給孩子一個英語啟蒙的好氛圍,在晚上父母工作繁忙無法陪伴孩子時也可以放給孩子聽,讓孩子感受到陪伴。

全套共10本總價48元,平均每本不到5塊錢,培養孩子好習慣,養成好性格,從小培養孩子閱讀能力,愛上閱讀,在以後學習也會變得主動,我相信這是父母最好的一份投資。

相關焦點

  • 被溺愛的孩子,是被父母傷害的孩子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些父母雖然做法不完全正確,但他們實在是太愛孩子了,他們的孩子很幸運。可實際上,他們的孩子是被父母極大地傷害了。而且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溺愛孩子的父母,親手阻斷了孩子邁向幸福的路。04要麼向內傷害自己,要麼向外成為禍害。喜歡凡事包辦代替的父母,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對孩子學習成績的要求很高,一旦考不好,就會被嚴厲批評,甚至說孩子丟了他的臉。
  • 超限的愛等於傷害,父母要警惕,別被困在溺愛的「迷霧」而不自知
    家長對孩子的愛猶如一方池水,水量適中即可,水滿則溢,水多則溺。給孩子澆灌過多的愛,只會讓孩子難以呼吸,甚至傷害到孩子。有時候,父母並非有意溺愛,只是不知不覺中給予了孩子超過限度的愛,從而深陷於溺愛的&34;之中。所以他們不知自己的溺愛行為應該收斂,就極易導致孩子不良習性的養成,父母們對此都要提高警惕。
  • 「溺愛」的鍋家長背不起,別讓你的愛,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我相信很多人都認為小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愛,孩子剛來到世界上,父母就是孩子的一切。父母照顧孩子是應該,但不是孩子的一切都需要你替他做。家長們往往認為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殊不知這樣做只會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 《誤殺》:父母的溺愛是殺死孩子元兇之一
    這也和婆婆的溺愛分不開。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朋友婆婆對弟弟的百依百順,讓弟弟像個巨嬰一樣。無論要什麼,婆婆都會答應他。捨不得讓弟弟吃一點苦。雖然他已成年,可心理年齡卻還是個孩子。
  • 父母溺愛孩子真的是出於「愛」嗎?
    無論是出於自己工作忙沒時間陪伴孩子的歉意,還是因為自己童年缺失的愛想要加諸歸還到孩子身上,父母溺愛孩子,通常會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表現。「愛」父母可能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愛孩子,想要給他們最好的,但是再深入地想一下,當愛變成溺愛時,真的還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嗎?
  • 父母的溺愛,是對孩子的傷害,溺愛教育對孩子的身心成長毫無幫助
    父母的溺愛,是對孩子的傷害。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不缺少關愛,尤其是獨生子女。細數起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一個完整的「三代同堂」家庭,甚至是6個成年人來共同撫養一個孩子,如此超豪華的家庭教育陣容,按理說應該能把孩子教育好。
  • 愛不等於溺愛,溺愛等於雙重傷害,你做得對嗎?
    很多的孩子一出生就是家裡的掌上寶。並且很多的父母,對孩子非常的溺愛,孩子從小所需要的,父母都會儘量的去滿足孩子,孩子們慢慢習以為常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好,可實際上,卻是在一步步地毀掉孩子,也在毀掉你們自己。溺愛帶來的一些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 被父母溺愛長大的孩子影響有多大?你別不自知,快停止你的愛
    你的這些行為正在一步步將孩子推向「死亡」 其實很多家長並不知道自己正在溺愛孩子,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不過是將最好的東西給了孩子而已 例如孩子看上了某個玩具,家長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會不考慮實際情況就答應。 就像現在有很多孩子玩手機上癮,其實和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脫不開關係。 所以在面對孩子需要手機的時候,就不會考慮這會給他們造成傷害,但這種溺愛,卻在無形中傷害了孩子。
  • 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父母的溺愛成為孩子永久的傷害
    但也因為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百般寵愛。可以用「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來形容」。林老師覺得寵愛沒有錯,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下長大的孩子未來會更加的自信和大方。一旦寵愛過了度,好事也會變成壞事!這時,媽媽看不下去了,拉住女孩的手:「爸爸跑了好遠給你買了蛋糕,怎麼能這麼對爸爸?跟爸爸道歉!」女孩不同意,坐在地上不起來嚎啕大哭。媽媽剛要把孩子揪起來,爸爸搶先一步拉了起來,耐心的安慰孩子道:「爸爸再去其他地方看看好不好?一定買到給你草莓蛋糕。」孩子聽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後,這才不哭了,安靜了下來,催促道:「爸爸快去吧,晚了就沒有了。」
  • 愛孩子但不能溺愛孩子,溺愛孩子只會把孩子引向歧途,毀掉孩子
    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卻未必會愛孩子。過分的關心溺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遭受適當挫折、困難和學習愛護別人的權利。這樣的孩子從小只會享受,不知奉獻;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關注自己,不知體諒別人。
  • 愛是一件好事但溺愛卻是一種傷害
    有一種愛是守侯,也有一種愛是等待。更有一種愛是放手。適當的放手或許,能讓愛走的更遠。讓愛變得更美。讓愛顯得有價值。今天是我未滿12歲的兒子。第一次去廣東幫鄰居家打暑假工。但我耳邊總是罵人的聲音。有人罵我毒,有人罵我狠心。還有人說,我到底是不是親媽?我為什麼這麼做?心裡比誰都清楚。
  • 「溺愛」到底是愛孩子,還是愛自己?
    今天,我想回答一個有趣的問題,一位女性朋友問:我老公非常溺愛兒子,我該怎麼辦?根據描述,這位朋友的丈夫小時候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所以現在把所有缺失的愛都加倍給了兒子身上。會花很多時間陪孩子,但有時候那個陪伴很像是溺愛。
  • 父母的愛有真愛、假愛、溺愛、缺愛四種類型,其內在含義你了解嗎
    天下父母千千萬,愛孩子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針對父母教養孩子的不同方式給予了四種劃分的形式。即:權威型父母、專制型的父母,放縱型父母以及忽視型父母。也有人針對父母對孩子的愛進行了四種不同的劃分,即真愛、假愛、溺愛、缺愛。這四種不同形式的愛剛好與四種類型的父母相對應。
  • 父母「溺愛」孩子的行為,映射出內心對愛的渴望,卻影響孩子一生
    ,有人是分不清「愛」與「溺愛」的界限,不管是什麼原因,「溺愛」總是不對的,希望各位家長摒棄不好的育兒模式,給予孩子更健康的「愛」。1、懶惰這個不難想像,家裡就一個孩子,什麼事情根本不需要孩子去做,因為父母或者是老人直接就做完了。孩子在小時候是有想做家務的衝動的,而且也樂於幫助家長做各種事情,但是總被家長拒絕,時間長了孩子就放棄了。等著孩子長大了需要獨立的時候,什麼都不會,你還能幫孩子一輩子嗎?
  • 放棄父母的「控制欲」,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說不得罵不得,這樣還讓老師和家長將來怎麼管教孩子啊。但也有很多人,懂得這個男孩的痛苦:「相信這不是他媽媽第一次打他,你責罵,甚至打你的孩子,他不會選擇放棄愛你,但他會選擇放棄愛自己。」「對於孩子,最大的光應該是來自父母,如果父母都不能成為支撐孩子的動力,那孩子真的會撐不下去。」
  • 幸福微語 | 做權威型父母,培養有自控力的孩子
    家長眼中的高水平或者是和別的孩子比較而言的高水平,對於您家的孩子來說,則未必是合適的高水平。而不合適的高水平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失去對要做事情的興趣,失去對自己的信心,最終對孩子自控力的培養也不利。從回應和要求這兩個維度出發,黛安娜·鮑姆林德得出了權威型、專制型、溺愛型、忽視型四種教養方式。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學會了狂妄和脆弱。
  • 夢語分享: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溺愛!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鼓勵孩子靠自己的雙手去贏得想要的。著名教育家李玫瑾曾說:「千萬別太順從孩子,因為大部分逆子都是父母寵出來的。」《圍爐夜話》中也說道:「教子勿溺愛,子墮莫棄絕。」真正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源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溺愛。
  • 包辦型溺愛: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其實是在傷害孩子
    我就問小劉,你家孩子這麼大了可以自己吃飯了,為什麼不讓孩子自己吃呢?小劉說:「他可以自己吃,但這孩子挑食,只吃自己喜歡的菜,我們怕他長身體營養不良。」同時小劉的行為其實就是一種包辦型的溺愛,包辦型溺愛的父母習慣性地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動手就可以得到一切。包辦型溺愛會給孩子帶來哪些不好的影響?1、傷害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能否完成這件事的判斷。
  • 14歲兒子動手打媽媽:溺愛不是愛,是沒有原則的傷害,心疼媽媽
    比如我們小時候,爸爸媽媽雖然偶爾會拌嘴,但是只要我們跟我媽頂嘴,我爸就大吼一聲「你媽天天伺候你們她還錯了,別再讓我看見你們惹你媽生氣,不想在家待了趕緊滾蛋!」然後我們就不敢吭氣了。如果你愛他,你應該教會他怎樣做人,告訴他該有的規矩,讓他明白做人的底線,讓他懂得如何愛人,如何自愛。而不是一味的溺愛嬌縱,對他百般依順,千般放縱,萬般隱忍,到最後也只能自食其果,徒增傷悲。
  • 「溺愛」是毀掉這一代孩子的最大元兇
    對母親的良苦用心,視若無睹,甚至還仗著母親對他的愛,把母親的尊嚴踐踏在腳底下。這樣的孩子,著實使人心寒。而這位母親大概不知道,正是她對孩子不加限制的愛,才將孩子變得如此無法無天。古語有言:「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跪著的父母,養不出站著的孩子。毀掉孩子最快的方式:一味地在物質上富養他曾經和一位心理學的朋友剖析一個新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