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追求卓越,專業成績第一,校級、市級、國家級、世界級獎項共12項,一項國家發明專利在投,如今保研北大......在北京師範大學的校園裡,姜源旭給自己的青春留下了一抹燦爛的印記。
姜源旭,1998年生於遼寧大連,2016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現已保研北京大學。在校期間姜源旭專業成績平均分為91.06,位列專業第一,有多門專業課成績在95分以上,所有英語課程成績都在90分以上,四級638,六級601。
2017.10 第一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聯賽三等獎 / 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聯賽組委會
2017.10 國家獎學金 / 教育部
2017.10 京師(榮譽)一等獎學金 / 北京師範大學
2017.10 優秀學生幹部、社會工作獎 / 北京師範大學
2018.3 北京師範大學寒假返鄉調研二等獎 / (原)北京師範大學本科生工作處
2018.4 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Honorable Mention(二等獎) / COMAP組委會
2018.4 &34;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 / 北京師範大學教務部
2018.5 北京市大學生生物學知識競賽一等獎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18.6 北京市大學生實驗設計競賽三等獎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
2018.6 首都大學生&34;創新創業大賽銀獎 /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
2018.9 全國大學生&34;銅獎 / &34;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組委會
2018.9 首都大學、中職院校&34;優秀團幹部 /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
2018.10 京師一等獎學金 / 北京師範大學
2018.10 競賽一等獎學金 / 北京師範大學
2018.10 北京師範大學三好學生 / 北京師範大學
2018.10 優秀團員、社會工作獎 /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
2018.11 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iGEM)銀牌 / iGEM組委會
2018.12 北京市三好學生 /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
2019.9 北京師範大學本科生優秀科研創新項目 / 北京師範大學教務部
2019.10 國家獎學金 / 教育部
2019.10 京師(榮譽)一等獎學金 / 北京師範大學
姜源旭還積極參與科研工作,希望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學的各個前沿方向,訓練自己的科學思維,把握學科發展的趨勢。在大一下學期,他在辛明秀教授的指導下開展了題為&34;的科研項目。經過五個月的實驗,獲得第一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聯賽三等獎,並正在進行專利的申請,目前已經通過初審。大二學年,姜源旭參加了學院的iGEM(國際遺傳機器工程大賽)隊伍,作為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全程參與了各項實驗工作,並隨隊前往美國波士頓進行決賽答辯,最終獲得了國際銀牌。大三學年,姜源旭作為主持人,在郭延平教授的指導下申請了本科生科研創新項目,在2019年6月項目順利通過了答辯,並獲得了北京師範大學校級優秀項目。
三年三段科研經歷,讓姜源旭對生物學整個學科的知識體系、發展方向有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了解,並在2019年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暑期夏令營中選擇了系統與合成生物學方向的實驗室,並成功獲得了北京大學的預錄取資格,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努力。
在學習科研之外,姜源旭也參與了諸多學生工作。大一學年姜源旭參加學院的學生會文藝部、分團委團建促進部,負責協助舉辦青年團校、元旦晚會、畢業生冷餐會等大型活動。大二一年,他擔任了學院的團委副書記,協助學院開展團學工作,並在2018年5月召開的北京師範大學學生代表大會上當選為新一屆校學生會常代會委員(2019.5連任),負責協助、監督校學生會的工作。在大三一學年,姜源旭又自願擔任了學院&34;社團負責人,負責協助院學工辦開展學業幫輔與提升的工作。到了大四,在黨員大會上,他又被推選為學院本科生非師範生黨支部書記,負責組織開展支部的各項工作。三年多的學生工作經歷,讓姜源旭學會了更好安排自己的時間,更高效地與不同的人打交道,更完善、全面地思考問題,更加協調地處理個人理想與社會責任的關係。
大學是嘗試各種可能、確立並專注於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的地方。不管是在和風細雨還是雨橫風狂的時候,都需要保持方向感;踏歌而行,不管是春風得意還是落寞失意,都別忘了終身探索。&34;姜源旭希望即將進入大學的同學們,都能夠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勇於嘗試,努力探索。
延伸閱讀:
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是創辦於1904年的京師大學堂博物系,1923年更名為生物學系,是我國高等學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系之一,1998年擴展為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經過汪堃仁、孫儒泳、鄭光美、薛紹白、王永潮、柳惠圖和徐汝梅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幾十年的嚴謹治學和艱苦創業,以及一大批中青年學者奮發努力,學院軟、硬體辦學條件顯著提升,教育與科研業績顯著,事業發展蓬勃。學院歷經百餘年的發展與壯大,建立了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卓越地位,已成為我國生命科學科技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學院為&34;、&34;和&34;單位,以及&34;和&34;重點建設單位。
學院堅持&34;的建設宗旨,面向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際學術前沿,以生命科學與技術創新與創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知識與技術創新為目標,以學科與平臺建設為龍頭,以隊伍結構建設為主線,以機制、體制與管理創新為動力,以優化資源配置與強化共享績效為基礎,立足內涵發展,提升外聯拓展,創造性構築面向未來的結構優化、運行高效、學風質樸、和諧發展的高水平創新型學院。
關注&34;頭條號,獲取更多關於北師大的最新資訊!
素材來源:北京師範大學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