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上孩子的那一刻,夫妻雙方的激動和喜悅是前所未有的,對待這個小生命的造訪,將要成為爸爸媽媽小兩口,那種幸福感無以言表。
但是,如果孕媽檢查時被醫生告知,寶寶沒有手和腳,她們又該如何抉擇呢?
曾經有一位寶媽朱女士,就遭遇了這樣的艱難考驗,當時她懷孕幾個月了,每天都小心地照顧著肚子裡的胎兒,憧憬著孩子長大後的樣子。
可是在精心養胎幾個月後的一次孕檢時,醫生卻告訴她,這個胎兒的B超出現問題了,胎兒沒有長出手腳,是畸形胎兒。
這個消息對於朱女士一家人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懷孕數月的朱女士更是情緒崩潰,她捨不得肚子裡的寶寶,不願意就這麼放棄它。可是醫生和家人都勸朱女士,這個孩子不要比較好。
經過一番糾結,寶媽最終堅持說:"我要生,我有信心給她足夠好的母愛。"
就這樣,朱女士不顧周圍人的勸阻,生下了這個沒手沒腳的小女孩。
值得高興的是,小女孩雖然沒手沒腳,但是朱女士給了她最好的母愛,從小把孩子教育得陽光活潑,她努力克服困難學寫字,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
但是小女孩畢竟沒手沒腳,一個人很難自理,離開了媽媽的照顧是不行的,所以朱女士一直在身邊陪伴著她。
其實,一般情況下胎兒有這樣嚴重的畸形,醫生總會建議家長選擇放棄,從長遠考慮,等到父母年邁過世,孩子的生活就會變得比較困難。而且孩子長大後的生活、婚姻等方面,都不會順利。
可是也有一些孩子孕檢時沒有檢查出問題,出生後發現存在輕微的畸形、胎記等情況,令人始料未及。
1. 多陪伴在孩子身邊
天生的一些缺陷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同,沒有安全感,因此孩子漸漸懂事的時候,對父母的陪伴需求更多,需要更多的安全感。
父母應當多陪伴在孩子身邊,可以陪孩子一起讀書、聽歌、做遊戲,讓孩子明白父母沒有嫌棄他,不必胡思亂想,從而逐漸獲得面對自己、面對別人、好好生活的勇氣。
2. 給予孩子安慰和鼓勵
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的鼓勵是他們勇氣的來源,父母的安慰可以幫助孩子撫平傷口,而先天有缺陷的孩子,他們更加需要父母的安慰。
那些缺陷讓孩子變得更敏感、更容易受傷,性格也會懦弱孤僻,這是孩子自我保護的方式。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不斷給予孩子安慰和鼓勵,讓孩子覺得不孤單,可以勇敢地去做出嘗試,即便失敗了也沒有關係。
3. 給孩子培養興趣愛好
給孩子培養一些興趣愛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讓孩子有事可做,不會因為空虛而胡思亂想。
尤其是那些先天有缺陷的孩子,他們可能不愛交際、不喜歡外出,家長也不要逼著孩子變開朗,可以給孩子培養一些安靜的興趣,讓孩子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4. 不要溺愛孩子
先天有缺陷的孩子,會讓一些父母感到愧疚,或者可憐自己的孩子,但是這樣的愧疚和可憐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想法,相當於反覆提起孩子的痛處,讓孩子更加難過。
父母對孩子的愧疚憐憫通常表現為溺愛,願意答應孩子的一切要求,從而讓孩子反感,順應被家長溺愛而變得任性,情緒焦慮易怒。
孩子有先天缺陷並不可怕,家長的教育方式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即便是沒手沒腳的孩子,也可以活潑開朗,用笑容讓別人感到快樂和治癒。因此家長要注意對這類孩子的態度,只有父母先把他們當成一個正常人,平等地對待孩子,孩子才會成長為一個性格健全內心強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