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遇到個事:孩子剛出生,兒科醫生來檢查,說孩子有些不好,建議住保溫箱觀察。本來媳婦生產很順利,孕期產檢孩子也正常,怎麼大夫卻這麼說?
是孩子真的有啥問題,還是像以前聽說的:有些醫院為了效益,孩子本來沒大事,醫生找理由讓孩子住保溫箱,住院治療。
主要剛出生的孩子,做CT、打針真的捨不得,不住院又怕真有問題,實在不知道咋選?
對剛出生的孩子,父母是謹慎又謹慎,真的太理解了。因為我女兒出生後就住了保溫箱又住了幾天院。
說實話,住院、檢查、治療,是給父母的一個心理安慰,雖然花些錢,但將來不會有遺憾。因為我同事家娃就因生產時缺氧,導致孩子腦癱。
說說同事和我女兒的親身經歷吧。
同事大姐的例子
我剛畢業那年,聽說同事大姐家孩子2歲多還不會走,也不會說話,去了省立醫院檢查,確診是腦癱,大姐不甘心又帶孩子去北京,還是一樣的診斷結果——腦癱。
孩子5歲治了3年,走路還不行,婆家意思治也治不好要放棄這個孩,大姐捨不得,停職留薪,帶孩到北京、上海繼續治療。
婆家說不聽,意思大姐要是再繼續治療只能離婚,同事大姐最終選擇了孩子,和愛人辦了離婚手續。
陸陸續續大姐帶孩子治了8年,單位工會組織了幾次捐款,佩服大姐又心疼她。
事後我們問大姐,好好的孩兒咋得了這個病?她說當時她順產,孩子在肚子裡時間比較長,生產後孩子有些缺氧,導致的腦部發育不好。要是出生後就治療下,吸些高壓氧就好了。
因為同事這個例子,女兒出生時我們很注意。
女兒出生住院的經歷
因為我是妊娠糖尿病,屬高危產婦,整個孕期控糖打胰島素就怕孩子不好,38周選擇了剖腹產。
鑑於我的情況,大夫怕孩子出生低血糖,出生後給女兒餵了葡萄糖,當時女兒哭得雙手打顫,我們也不知孩子咋了,兒科醫生檢查,建議去保溫箱觀察,愛人辦了住院手續。
女兒6斤6兩,是那批保溫箱裡最大的孩子,護士照顧一天說孩子能吃能喝能拉,沒問題。
女兒在保溫箱住了一天,第二天轉入普通兒科病房。
女兒後來做了CT檢查,大夫說腦部有個位置發育不好,大夫建議吸高壓氧和打營養針治療。
女兒一共住了五天院,吸了3次高壓氧,每天打2瓶吊針,記得打的好像都是v12補腦發育的藥。
用的藥其實不多,藥費也不貴,費用大多是護理費,住院5天花了5千多,因為孩子剛出生沒辦社保,這些費用完全自費,是沒法報銷的。
醫院裡環境實在不好,女兒住了5天,觀察孩子沒啥問題,最後愛人籤字放棄治療,我們辦了出院手續。
感想
事後同事說,他們家娃出生後也哭得手打顫,學名擁抱驚嚇,其實沒大問題,大夫當時也讓他們住院,他們沒住,孩子長得挺好的,說我女兒其實也不用住這個院。
我知道同事好心,但當時真不敢賭,就怕因腦部的一點點問題,影響孩子的發育,女兒吸了3天氧,每次吸完氧孩子小臉紅撲撲的睡著回來。
雖然住院打針孩子確實遭罪,但能保證孩子的健康,這是我們最放心的。
可能我們有些過於保守,但孩子的事,真的一點都不敢賭,住院觀察治療,起碼我們的心是安的,您說是不?
對於孩子剛出生是否要住保溫箱,我想我們小心一些還是好,將來不留遺憾。
不知您對孩子剛出生住保溫箱咋看?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