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評判誰對誰錯,不想舉例一二三,就想絮叨絮叨。
今天和老婆去小舅子家下奶,孩子剛出生7天,剛進屋就感覺到氣氛很壓抑,屋子裡一共四個大人(兩口子和雙方的母親)。
說說這幾個人的方位,媳婦娘倆在臥室裡關著門(孩子也在)小舅子的母親在廚房(關著門,但門是玻璃的)小舅子在沙發上坐著,眼神中帶著一絲憂鬱,臉色不是很美麗。
對我這個願意管閒事的人來說,一定要搞清來龍去脈,經過小舅子的敘述,大概知道了前因後果,由我來跟朋友們說說。
事情的經過是這個樣子的:由於孩子在出生的時候本就不太順利,順產時孩子卡在產道半個小時,醫生採取了吸產(助產的一種,也不知道學名叫什麼。。。。。。)導致媽媽下身撕裂,而且孩子出生後的三天時間裡都是在保溫箱裡度過。
大夫要是時刻觀察新生兒的生命體徵及肺部和胃的狀況,因為在卡在產道的半個小時裡,孩子處於一個缺氧的狀態,心率從140降到了50,在出生的那一刻孩子又把羊水吸到了肺部和胃裡。
一家人都在擔心孩子的健康狀況,每個人都很焦慮,很慶幸的是孩子並無大礙。
等到產婦和孩子出院回到家,又出現了家庭的內部矛盾,主要原因在於雙方的母親。
兒媳婦嫌棄婆婆不會做飯,不會照顧孩子,姑爺嫌棄嶽母管的太多什麼都操心,結果小兩口又在倆媽這件事事情上吵架,唉......清官難斷家務事。
兩家人因為照顧孩子而聚到一起,心都是好了,但兩家的生活習慣和脾氣秉性都不一樣,互相都不理解,從而就會產生矛盾,我覺得這件事屬於正常範圍之內的,可以理解,但不認同他們的做法。
情侶間也有吵架的時候,每次吵架都是磨合的階段,更不用說雙方的母親了,但母親們的做法我是很不認同的。
首先是產婦的母親,總是在產婦的旁邊,一邊哭泣一邊說「哎呀,可苦了我女兒了,這孩子生的這個遭罪呀,要不是因為你們家,我女兒怎麼能這樣,她本身還是個孩子呢,嗚嗚嗚。。。。。。"
產婦聽了這樣的話會是什麼反應?當然是跟著一起哭。媽媽說的話讓女兒更焦慮,從而心裡留下「為你們家生的兒子」的想法。
這個母親沒有起到一點好的作用,只能給女兒的情緒火上澆油(產婦在生產後的激素水平本身就很不平穩)。
再來說說小舅子的母親,一個被老伴「嬌生慣養」的人,真的什麼都不會,飯飯不會做,孩子孩子不會照顧,這都是小事情,因為不會可以學嘛,但是沒有人給她這個機會。
想抱抱孩子親家母不讓,怕閃著孩子的腰,做飯吧兒媳婦不吃,嫌棄沒有鹹淡吃不進去,這頭兒子總說自己啥也不會。表面感覺挺難,實際卻另有隱情。
隱情就是不會說話,情商相對太低,總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總說不該說的話,打個比方:兒媳婦不吃她做的飯,她就會說「我看你還是餓的輕。」
老話說愛屋及烏,你既然愛他,就愛他的一切,對對方的父母好就等於愛他一樣,對方會心存感激,從而更愛你。
別把一件值得高興的事給弄夾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