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廠房的鋼骨架,都被擰成『麻花』了。」雖然龍捲風災害已過去兩天了,但不少遼寧省開原市的市民回憶起來仍然心有餘悸。
記者5日在開原市災區走訪看到,龍捲風所到之處破壞力驚人,農村地區的民房屋頂大都被掀起,有的大樹被連根拔起,汽車被掀翻到數十米之外……政府有關部門正全力開展救援,受災地區通訊、交通已恢復。
「5公裡外的彩鋼板都飛到了我們村」
「這是5公裡外的開原工業區裡廠房彩鋼板,都刮到我們村裡來了,當時龍捲風的風力得多大?」記者來到受災嚴重的瓜臺子村走訪,一些村民指著幾塊長約10米,被風「擰」得不成樣子的彩鋼板對記者說。
記者看到,瓜臺子村裡到處可見被掀起房頂的民房,有的大樹被連根拔起,一些還未來得及收拾的受災村民家裡,地上到處是碎石和碎玻璃,有的家用電器都被颳得不見蹤影……
村民李彩雲現在回憶起來,仍然心有餘悸。「大約下午五點,我正在屋裡做飯,就看見漫天颳得都是白泡沫,很快就是漆黑一片。我女婿一看情況不妙,趕緊過來用身體護著我。當時我眼睛根本睜不開了,只聽到玻璃破碎和牆倒了的聲音,碎磚頭打得我身上直疼。」
李彩雲的女婿一隻手綁著厚厚的繃帶,耳朵、後背、胳臂上有十餘處較深的傷口。「現在想想,當時那場面就和電影裡似的,我用身體護著我媽,雙手使勁把著門框,差點沒被颳得飛起來。」
記者在開原工業園區不遠處看到,受損同樣嚴重的尚品銘城小區,不少住戶的玻璃都被刮碎,樓體外牆也損害嚴重。
通訊、交通已恢復
記者5日下午沿龍捲風經過地走訪看到,當地電力、公安等部門正在全力開展救援。目前,災區通訊、交通已全部恢復,供電恢復工作正在全力推進,民用供電將於5日晚恢復,工業用電預計7日恢復。
在西環路,電力部門正在全力抓緊搶修;公安部門在尚品銘城小區門前拉起了警戒線,小區內正在開展廢物清理等工作;有愛心救援團隊在街邊拉起了「手挽手、心連心,眾志成城,搶險救災」的條幅,準備了食物、水等物資供給受災群眾。
據介紹,截至5日,政府有關部門已幫助修繕損壞房屋535戶,有679人返回居住,預計其餘房屋修繕工作10天內全部完成,所有受災群眾將全部返回居住。
記者從鐵嶺市政府獲悉,這場龍捲風災害已造成6人死亡、190人受傷。目前,住院治療的63名傷員已出院2名,其他傷員病情穩定。
據統計,截至5日,此次龍捲風災害波及開原市4個鄉鎮(街)、19個村,受災人口28628人,受損房屋6451戶、農業大棚25棟、豬牛羊雞場圈16000平方米、車輛630輛,農作物受災面積14.6萬畝。
龍捲風預報難度大,在遼寧發生十分罕見
記者從遼寧省氣象局了解到,此次開原出現的龍捲風,為受東北冷渦以及蒙古氣旋前側低壓帶共同影響。由於龍捲風發生至消散的時間短,作用面積很小,現有探測儀器很難對龍捲風進行預報。
據介紹,如此規模的龍捲風災害在遼寧並不多見。1969年至此次龍捲風前,遼寧共出現64次龍捲風,其中44次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龍捲風是一種局地性、小尺度、突發性的強對流災害天氣。災害發生時,強烈的上升氣流與各方向的切變風相互作用,使氣流中部開始旋轉、上下擴展,形成柱狀空氣渦旋。當渦旋直徑變小、旋轉速度加快並向下擴展到地面時,就成了極具摧毀力的龍捲風。
在東北地區,大規模的龍捲風災害並不多見。但夏季傍晚,不少人曾在平坦空地上看到過裹挾著沙土、樹葉等重量較輕物體的小型氣流渦旋。「小渦旋」不斷移動、越轉越快,但過不了一會兒移動速度就漸漸變慢,隨後消失了——這其實就是小型的不穩定氣流,而龍捲風則是規模更大的不穩定氣流。
遼寧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梁寒建議,龍捲風來臨時,如在室內,應務必遠離門、窗和房屋的外圍牆壁,最好躲到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如在室外,應雙手護住頭部和脖子,就近尋找低洼地伏於地面;同時應遠離大樹、電桿,以免被砸、被壓和觸電。(記者馮雷、鄒明仲、李錚、洪可潤、高爽)
(原題為《「廠房鋼骨架都被擰成了『麻花』了」——遼寧開原龍捲風災後直擊》)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