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6000萬打造風洞實驗室 引來"龍捲風"外籍院士

2020-12-27 光明日報

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國內超高層建築仿如「雨後春筍」,越修越多。在山城重慶,據不完全統計,已建成或封頂的超高層建築就有41棟,位居中國內陸第四。要保障建築安全,防風抗風結構設計也成為當下國際前沿的研究課題。中國工程院2017年增選的外籍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田村幸雄,就是一位享譽國際的「龍捲風」專家。2017年10月14日受聘為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全職教授後,田村幸雄正致力於在保障建築安全的風研究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認識風的破壞力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正致力於風工程·風環境·風資源研究中心建設,投資6000多萬元的風洞實驗室也正在建設之中。風研究中心項目的發起人之一,正是田村幸雄。

「在中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超過3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越來越多,如今還湧現出了一批600米以上摩天大樓,有關抗風的構造建設研究也十分必要。」 「正是重慶大學結構風工程和環境風工程這兩大科研項目,我選擇來到這裡。」田村幸雄說,結構風工程項目主要是對超高層建築的抗風防風能力進行研究;環境風工程項目則主要是有關室內外空氣流動換氣的研究。記者了解到,風研究中心將建立起風資源利用及風機設計、城市風環境與建築通風節能、航空低速空氣動力學等5至7個風工程研究方向。

風力可能對建築帶來多大的影響和破壞?「人無法行走,眼睜不開,站不住。」 田村教授回憶,在他學生時代,有次經歷的風速高達42m/s,電梯都不能運行。「提到自然災害,除了地震、洪水,風的災害不容小覷,80%的經濟損失都是風造成的。」他說。

在本世紀初,當時在日本東京工藝大學任教的他,通過多次實驗建立了風荷載資料庫,並根據數據建立數學模型,找到了風力和建築物損壞程度之間的量化關係。為了測風震動,他和同事們經常待在塔裡感受風,有時一整晚都沒出來。

雖然今年已經71歲,田村教授依舊奔波世界各地,在第一時間出現在各大風災現場,參與風災一線調研。2016年,中國江蘇鹽城發生特大龍捲風災害,造成90餘人死亡。田村教授得知消息,立即前往鹽城調研,穿行在災後散落著鋼筋、玻璃、彩鋼板的泥地上,考察建築物的受損情況,為制定中國龍捲風強度標準身體力行。「看到因風災破壞而變得無家可歸的人們,我內心受到很大觸動。」

「聯合國防災署有研究地震等各種災害,就是沒有風。」在田村教授的呼籲下,2009年,他與聯合國防災署合作,發起成立了強風關聯災害防治組織,致力於減少風災帶來的危害。

防治風災碩果纍纍

2014年,剛退休的田村,應邀來到北京交通大學,與該校教授楊慶山找到了建築物抗擊風力的結構設計方法,並成功應用於瀋陽南站、廈門高崎國際機場T4航站樓、雲南科技館等重大工程。2017年1月,楊慶山來到重慶大學,擔任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在他的引薦下,田村來到重慶大學。同年7月,風工程·風環境·風資源研究中心項目啟動。

「田村教授長期致力於結構風工程研究,其突出學術成就和貢獻主要集中在建築結構風荷載的數學模型、量化和分析,為實現合理的建築結構抗風設計做出了創造性貢獻,是建築結構抗風研究和應用領域的國際著名專家。」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楊慶山院長介紹,國際風工程學會主席一般沒有連任,而田村教授連任了兩屆主席。

田村幸雄來重慶已有近3個月時間。「重慶是山城,綠化很美麗,不過還不習慣這裡偏辣的飲食。」雖已過7旬,田村教授看上去很精神。早上6點到辦公室,常常深夜回到公寓,熟悉他的人都評價他精力旺盛。而他的學生常常在第二天發現凌晨一兩點收到教授發來的郵件。

「在科研工作中,田村教授是一絲不苟、非常負責。」 重慶大學風研究團隊的成員之一劉敏介紹說,田村教授在指導學生論文時,不管是詞句的推敲,還是圖表的製作,甚至是文中每個標點符號的選擇,他都要仔細琢磨,讓每篇文章做到最好。

「田村教授曾帶過結構風工程的課程,除了介紹基礎的學科理論和前沿的研究成果外,他常常講述一些有趣的小知識,讓課堂充滿歡聲笑語。」劉敏回憶,一次在講到尾流時,教授告訴學生們,大雁飛成「人」字形,是因為後面的大雁可以藉助前面大雁遇風產生的尾流,而省力不少。正在大家嘖嘖稱嘆時,教授又考大家為什麼大雁冬天要飛去南方?學生們紛紛搖頭,等待他揭曉另一個風工程小知識,這時他卻幽默地說:「因為走過去太遠了,所以要飛過去。」(光明融媒記者張國聖 通訊員李凡)

相關焦點

  • 世界頂級專家領銜,國家級實驗室落戶!重慶大學這次雄起了
    在重慶打造科技之城上面,作為本土第一,重慶大學必須要發揮自己的作用,不能看著外地高校風頭。近日,重慶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一條公告:《重慶大學風洞實驗室項目施工招標公告》,這表明重慶大學風洞實驗室已獲得教育部批准。該實驗室建設地點位於:重慶大學B區烏龜山地塊,總建築面積約10776.09平米,其中A1建築面積約8664.89平米,A2建築面積約1903.76平米,連廊207.44平米,總投資約5579萬元。
  • 頂尖領銜,國家實驗室落戶,重慶大學這次成了一個強國
    重慶大學雖然是985,雙一流,但綜合實力,與國內大部分985高校相比非常明顯,最好的學科只有A-而且沒有一個專業可以在中國排名第一。重慶大學要建設科技城,必須在重慶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他不應該在其他地方查看高校。重慶大學風洞實驗室已獲教育部批准,正在建設中。
  • 重慶大學特聘教授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渝兩院...
    23日,記者從市科協和重慶大學了解到,依託重慶大學申報的特聘教授Michael Hood(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在渝兩院院士增加到16位。2019年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依託重慶大學申報的特聘教授Michael Hood(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研究建築抗風五十載 日籍院士「追風」來渝
    人物名片田村幸雄,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日本東京工藝大學名譽教授,國際著名風工程專家、國際風工程協會前主席。2014-2017年,作為中組部「外專千人」計劃專家任教於北京交通大學,2017年10月受聘為重慶大學全職教授。2017年11月,增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重慶大學壓力山大!10多所985高校落戶重慶,實力在重大之上
    但說實話,重慶大學作為985高校,在全國高校排名中,並沒有亮眼的成績。在US News2021大學排行榜中,重慶大學位居第39位,處於985高校的末端,在泰晤士2021大學排名中,重慶大學位居國內50名左右。如今,重慶正在全力建設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打造西部科創高地,為此,引進了10多所985高校以及其他世界名校,這讓重慶大學亞歷山大。
  • 喜訊:四川大學丁顯平教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我國著名的優生遺傳學專家、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丁顯平教授,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丁顯平教授現為我校生命科學學院遺傳醫學研究所所長,擔任國內唯一的一個省際重點實驗室「特色生物資源研究與利用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主任,率先投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兼任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副會長、中國優生科學協會醫學遺傳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四川省大健康產業協會會長、重慶市南川區政協常委等職務,同時兼任兼任《Frontiers in Laboratory Medicine》《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
  • 祝賀四川大學丁顯平教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20年12月24日,我國著名的優生遺傳學專家丁顯平教授收到俄羅斯自然科學院第一副院長、首席學術秘書伊凡尼茨科婭和院士庫金致的賀信。他們祝賀丁顯平教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長庫茲涅佐夫奧列格.列昂尼多維奇和第一副院長、首席學術秘書伊凡尼茨科婭聯合籤發了院士當選證書與院士工作證書。
  • 吉林大學于吉紅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歐洲科學院(Acadamia Europaea)發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吉林大學于吉紅教授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于吉紅,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吉林大學未來科學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1985年至1995年在吉林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5年博士畢業後留吉林大學任教。1996年至1998年先後在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和日本東北大學物理系做博士後研究。
  • 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揚子晚報網8月3日訊(通訊員 舒萱 記者 王贇) 近日,俄羅斯自然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RAEN)O.L.Kuznetsov院長向東南大學數學學院曹進德教授發來賀信,祝賀他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並肯定他在複雜動態網絡系統的數學模型、動態分析和控制理論及其工程應用方面的重要貢獻。同時,曹進德教授榮獲RAEN發展貢獻獎。
  • 東南大學教授曹進德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東萱 記者 仲茜)近日,俄羅斯自然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RAEN)O.L.Kuznetsov院長向東南大學數學學院曹進德教授發來賀信,祝賀他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並肯定他在複雜動態網絡系統的數學模型、動態分析和控制理論及其工程應用方面的重要貢獻。同時,曹進德教授榮獲RAEN發展貢獻獎。
  • ...共建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重慶交通大學...
    >     日前,省部共建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在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舉行。  該實驗室既是重慶交通大學獲批的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山區橋梁及隧道工程領域的全國唯一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揭牌儀式上,實驗室主任、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周建庭教授對實驗室的建設運行情況進行了介紹,回顧了實驗室的發展歷程和近年來的主要成果,解讀了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未來建設方案。
  • 東南大學首席教授,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近日,俄羅斯自然科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RAEN)O.L.Kuznetsov院長向東南大學數學學院曹進德教授發來賀信,祝賀他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並肯定他在複雜動態網絡系統的數學模型、動態分析和控制理論及其工程應用方面的重要貢獻。
  • 施一公簡歷: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圖)
    光明網教育5月1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4月30日,美國科學院發布消息,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前的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  同時,千人計劃學者、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 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 「雙一流A」的重慶大學被降級B?學生:很有可能
    重慶大學於1929年由劉湘創辦。1996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列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5月,原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與重慶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重慶大學。
  • 專門為測試帳篷建造的DAC風洞實驗室是怎樣的存在?
    專門為測試帳篷建造的DAC風洞實驗室是怎樣的存在?戶外裝備黨微信公號「戶外裝備黨」撰稿人 / ISPO評委硬核知識 | DAC風洞實驗室是怎樣的存在?從第一次風測到建立了自己的風洞實驗室,我們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在1991年推出DA17帳杆時,我們開始開發新的家庭露營帳篷,使用更大直徑的鋁杆。然而,我們手上沒有任何關於這些帳篷與當時常見的棚屋式鋼架帳篷相比強度的參考資料。」
  • 重慶現在有多少兩院院士?一起來看看
    6月1日,59歲的原重慶大學校長李曉紅,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最年輕的院長。消息發布後,重慶的網友也在關心,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中,有多少在渝院士,他們都是誰,正專注那些領域的研究。為此,上遊新聞記者採訪了重慶市科委以及各高校了解到,截至目前,在渝兩院院士共有16位。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Academy of Japan),由大學、產業界以及國家機關中在工程及科學技術相關領域作出卓越貢獻並具有重要領導和指導地位的人士組成。
  • 清華大學聶建國教授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11月13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並收到日本工程院小林喜光院長的祝賀。聶建國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 Academy of Japan),由大學、產業界以及國家機關中在工程及科學技術相關領域作出卓越貢獻並具有重要領導和指導地位的人士組成。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 比爾· 蓋茨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工作單位為啥是泰拉能源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選舉產生了67位院士,其中18名為外籍院士。當選的18名外籍院士幾乎都在大學、研究所從事教育、科技研發工作,部分還在中國國內任職,比如說英國籍的尼古拉斯·羅伯特·萊蒙、日本籍的田村幸雄就職於鄭州大學、重慶大學。比爾·蓋茨是唯一一個在企業任職的外籍院士,在中國工程院公布名單中他的工作單位是泰拉能源公司(TerraPower),該企業與蓋茨當選有什麼關係呢?
  • 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蘇才江加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11月30日下午,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世界第一位無線交通標誌創建者及智慧城市專家蘇才江教授正式加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長李北群、副校長戴躍偉出席聘任儀式。新時期的南信大需要新的突破,相信蘇才江院士的加盟將為我校注入新的動能、新的氣象,推動學校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