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院兒科醫生集體病倒背後:兒科停招本科17年

2021-01-11 中華網

(原標題:天津海河醫院兒科停診背後的兒醫荒:兒科系曾停招本科17年

流感疫情嚴重之際,天津海河醫院兒科因3位醫生全部病倒停診。

1月10日,天津市衛計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溫曉清告訴澎湃新聞,通過給予專項崗位補貼等方式,近兩年天津市兒科醫生增加了約300名兒童醫生,目前天津市的兒科醫生缺口大概是600人。「天津的兒科醫生,我們統計數量是1669個。」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2016年11月聯合發布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披露,根據2020年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要達到0.69名的目標,中國兒科醫生數量目前缺口86042名。

天津海河醫院貼出的兒科停診通知

去年11月以來兒科門急診總診療人次同比增近20%

1月9日下午,澎湃新聞在海河醫院走訪發現,該院兒科確實已經停診,醫院其餘科室仍正常運作。

澎湃新聞還了解到,海河醫院雖然是三甲醫院,但並非專門的兒童醫院,其兒科設立於2013年,不設病房只有門診,日均門診量約為60人次。

「應對日常門診沒問題,但是碰到這次流感就很吃力了,」天津市衛計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溫曉清介紹,海河醫院的兒科主任去年12月初因病休假,剩下兩位醫生分別停了進修和哺乳假繼續上班,最終病倒,「醫院兒科停診實屬無奈」,但「只是個例」。

相關焦點

  • 天津海河醫院兒科停診:原因系超負荷工作醫生全病倒
    昨天,微博、微信朋友圈一張海河醫院「兒科停診通知」被熱傳,原因竟是兒科醫生因超負荷工作均已病倒,兒科不得不停診。記者來到這家醫院,在兒科門診門外,看到了這張通知:尊敬的患者/家屬:因我院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兒科不得不停診,何日開診尚不能確定,特此通知,請理解見諒!請就近就診其他醫院兒科門診,謝謝您的配合!落款為海河醫院兒科,時間是2018年1月7日。
  • 「醫院急診兒科白天暫時停診」 兒科醫生多緊缺?
    近日,海口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張貼出關於該醫院急診兒科白天暫時停診、複診通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兒科醫生緊缺」這一話題,也再次成為焦點。連日來,記者先後走訪海南省中醫院、海南省人民醫院、海口市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了解到,超負荷工作、工作壓力大等成為兒科醫生緊缺的主要原因。
  • 黃浦中心醫院停止兒科夜班急診 醫院:招不到兒科醫生
    黃浦區中心醫院停診兒科夜間急診/晨報記者殷立勤  「由於我院兒科醫生人員不足,無法維持夜間急診,從2015年10月13日開始,本院兒科門急診時間調整為8時-22時,22時後需要就診的患者可前往瑞金醫院兒科急診
  • 何苦把兒科醫生短缺歸咎於「醫鬧」
    文章描述了最近流感肆虐,醫院兒科人滿為患,一些家長抱著發燒39度的孩子,卻看不上病,並且作者直言兒科醫生短缺是因為醫鬧。截止健康界發稿時,這篇文章已經閱讀點讚雙「10w+」,更是有7000多人為之打賞。
  • 兒科停診不是「小兒科」
    近日,天津海河醫院發布公告,因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即日起兒科不得不停診。海河醫院兒科有3名醫生,其中王醫生因惡性腫瘤住院治療;尚在哺乳期的劉醫生患上了乳腺炎,高燒39度不退;感冒的謝醫生把家人都傳染了,孩子目前已入院。
  • 當兒科醫生都病倒了,中國人開始吞下醫鬧的苦果
    >天津某三甲醫院甚至因為兒科醫生全部病倒而導致兒科停診…大批家長在門口抱著孩子抱怨,「看病怎麼這麼難。」」2017年10月30日,一名新生兒在搶救31小時死亡後,患兒家屬拒絕屍體解剖,一口咬定是醫院注射疫苗致死,要求索賠120萬元,將屍體停在兒科病房,持刀追砍醫務人員,將兒科科室打砸,將電腦等辦公設備全部砸毀
  • 探究兒科超負荷運轉背後:兒科醫生荒不是「小兒科」
    1月7日,天津市海河醫院兒科的一張通知更令人揪心:因我院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兒科不得不停診,何日開診尚不能確定,特此通知,請理解見諒!《法制日報》記者探訪發現,綜合型醫院兒科建設乏力、基層醫療衛生水平不高以及患者就診觀念等,或成為致醫院兒科「超負荷」運轉的深層次原因。
  • 兒科醫生畫像:收入最低!緊缺20萬!招不到人!
    這樣的景象是流感高發季節兒童醫院的「常態」,但是今年比以往更加嚴峻。日前,天津海河醫院兒科被曝全科醫生集體病倒,兒科醫生的壓力再次被推到臺前。另一方面,在近二十年的時間裡,高等院校本科沒有設置兒科專業。在1998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時,我國取消了兒科專業,不再單獨設置五官科學、兒科學、中醫外科學等臨床二級學科的專業,調整優化為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本科臨床醫學教育的定位為學習內科、外科、兒科等臨床各科基本知識的通科教育。
  • 太原兒科醫生緊缺現狀調查:多家醫院僅有一人
    市人民醫院醫務科主任胡潤保說,該院年年申報招兒科醫生的計劃,但年年都招不來。李曉華就是這所醫院唯一的兒科醫生。「我從1992年至今一直在兒科臨床一線。原先兒科有兩個醫生,我和一個年輕的,後來,年輕醫生調走了,就剩我一人了。」李曉華說,夏天孩子生病相對少些,門診一天一二十個患兒,一個人還能應付。可到了秋冬季節,患兒多,一上午門診就得三四十個,一人幹活就感覺力不從心。
  • 省政協委員、華西附二院兒科醫生母得志:四川應在更多大學開設兒科...
    如何破解「兒科醫生荒」?省政協委員、華西附二院兒科醫生母得志:四川應在更多大學開設兒科專業近日,天津海河醫院貼出的一則通知刷爆了朋友圈,這所醫院三名兒科醫生因為超負荷工作,全都病倒了,造成該院兒科不得不停診。
  • 「兒科醫生荒」調查
    「醫生全部病倒,兒科暫停接診!」近年來,全國多地多家醫院出現由於兒科醫生資源緊缺,兒科不得不停診的情況。兒科醫生人才流失,已經從特殊現象變成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自己學習了這麼多年的專業知識,經曆本科、研究生、規培,拿了各種證,難道一輩子就只能做一臺機器嗎?」工作了兩年的範珍,成為一名母親。是做一名好媽媽,還是堅持在醫院崗位上?範珍陷入兩難。公立醫院夜班臨床醫生緊缺,範珍在公立醫院期間每天的工作就是值夜班、查病房、坐門診看病。
  • 當醫鬧比比皆是,比給孩子看病更可怕的,是兒科醫生在消失
    當我們沒有經歷過帶小孩去醫院兒科看病時,是不會知道原來兒科比起其他科室差別那麼大的,在小護印象中的兒科是:給小朋友開感冒藥和退熱藥、沒什麼技術含量的科室。但是《人間世2·兒科醫生》記錄的上海新華醫院小兒科裡發生的故事,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兒科醫生是一個真正需要勇氣、毅力和責任心的艱苦職業。
  • 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別把兒科視為"小兒科"
    「到兒童醫院工作的藥師,沒有經過任何兒科的培訓,如何監督兒童臨床用藥?」日前,一次學術會議上,原北京市衛生局局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名譽會長朱宗涵的發問,讓會場陷入沉寂。專家稱,我國兒科醫生緊缺,平均每千名兒童不足一位兒科醫生。
  • 看病3分鐘排隊8小時沒在流感季去兒科就不足以談人生?
    11日下午,天津海河醫院因醫生病倒而停診的兒科門診複診,由天津市衛計委協調派出的兒童醫院兩名醫生前去出診,保證周邊患兒就醫。此前,該醫院的兒科醫生因為流感季過勞而全部病倒而停診的消息引發了網民對「兒童看病難」「兒科醫生缺乏」話題的新一輪熱議。
  • 兒科醫生缺口大 有科室七年招不到人
    尷尬乃至惱火的背後,是醫院兒科「患多醫少」的窘境和兒科大夫超負荷工作的無奈。面對這一窘境,家長擔心的是,如此火急火燎的接診時間是否會影響病情的診斷;業界憂心的是,在兒科醫生「兩高一低」職業特點未能得到改變的前提下,若干年後去哪裡能找到數量足夠的合格兒科醫生?
  • 兒科成綜合醫院「燙手山芋」 醫生叫苦連連
    醫院正門前圍了一條長長的水馬,強制性地分流人群和車輛。「今年醫院的門診量有可能突破350萬人次。每天每個門診醫生都差不多有70至80人次的門診量。流感時,有大夫一天看了130名病人!」該院門診部主任鍾軍說,醫生們常年都是六天工作制,每年只有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才會專科停診。
  • 一個科室一半醫生辭職!醫院這麼做…
    9月29日,江安縣人民醫院發布一則停診通告。通告說,因為醫院五官科醫師緊缺,無法保障中午、夜間門、急診診療工作,為保障醫療質量與患者安全,醫院決定從2020年10月1日起暫停五官科(含眼科)中午和夜間門、急診診療。
  • 兒科醫生收入低壓力大頻繁出走 多家醫院人力不足
    資料圖記者蘇俊傑 攝       記者調查「兒科急診停診風波」的背後:醫生護士盼提高診金、治療費   猴年春節前夕,「兒科醫生短缺危機」再次引發輿論關注。繼一個半月前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蘿崗院區的兒科急診停診後,2月1日,廣醫二院等三家醫院「取消兒科急診下夜開診(凌晨2:00~8:00)」的告示,令這場關於公立醫院兒科危機的爭論推向高潮。  什麼原因導致兒科醫生的大量流失?有關部門提出的「內科醫生轉任兒科醫生」等辦法能否留住兒科醫生?廣州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 重開本科也難解兒科醫生荒 擴大了招生就有美好前景嗎?
    2016年3月22日訊,兒科醫生荒有多嚴重?據統計,我國目前的兒科醫生缺口有20萬,每千名0至14歲兒童對應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僅為0.53人,也就是一千個兒童對應半個醫生。近日的一次衛計委新聞發布會上,高教司官員曾表明,2016年將在部分院校恢復兒科專業的本科招生,到2020年預計達到在校生1萬人……數字帶來了美好的前景,但擴大了招生,兒科醫生荒就真能緩解嗎?
  • 集兒科專家集體智慧 助基層兒科提升能力——復旦兒科「小布AI醫生...
    集兒科專家集體智慧 助基層兒科提升能力——復旦兒科「小布AI醫生」進入多中心臨床應用 2020-11-12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