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制度起源於中世紀的歐洲。1180年巴黎大學授予第一批神學博士學位。學位論文答辯制度是由德語國家首創的,以後各國相繼效仿。凡經答辯通過的學位論文,一般都是具有獨創性的研究成果,能顯示論文作者的專業研究能力。由於各國教育制度規定授予學位的級別不同,學位論文也相應有學士學位論文、碩士(或副博士)學位論文、博士學位論文之分。其中博士學位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博士學位論文,對一位學者的學術生命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有時甚至是終身性的。一般來講,尤其是對於從未在高校及其他學術部門工作過的博士研究生來說,博士學位論文是第一篇具有學術專著容量的理論性較強、系統性較強的學術論文。此外,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與寫作直接影響博士在讀及畢業前後的期刊論文發表與畢業後的求職,青年學者工作後出版的第一本學術專著、申報的課題也很有可能就是博士學位論文的本身或者繼續性的研究。
為進一步服務讀者,本號整理了近年(2015—2020)藝術學理論學科的博士學位論文。需要提及的是:
(1)文獻來源為中國知網,凡未錄入中國知網的博士論文無法收錄。
(2)本次學位論文題錄標註了導師姓名,以便各位讀者了解各位博士的師承關係,且便於有考研考博需求的學生們確定目標。譬如很多高校雖無「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但是有從事這一領域的博士生導師,本題錄或許可為提供一些訊息。
(3)歡迎大家補充被「索引」遺漏的學位論文題目等信息。
[1]張紀群.羅傑·弗萊形式主義批評理論研究[D].導師:譚好哲.山東大學,2019.
[2]武曉媛.晚清民國傳統工藝發展策略研究[D].導師:高策.山西大學,2019.
[3]劉洋.有聲語言表達藝術的審美意蘊研究[D].導師:李志宏.吉林大學,2019.
[4]韓雨江.當代數字視覺藝術研究[D].導師:殷曉峰.東北師範大學,2019.
[5]蔡青.後石家河文化玉器藝術的特徵與源流考[D].導師:周曉陸.西安美術學院,2019.
[6]祝捷.中國書畫藝術品質押融資風險控制研究[D].導師:朱恪孝.西安美術學院,2019.
[7]鄭娜.中國新藝術的先聲[D].導師:王勝利.西安美術學院,2019.
[8]徐子涵.中國傳統藝術意境理論研究[D].導師:李倍雷.東南大學,2019.
[9]董甜甜.網際網路時代中華元素的數位化藝術傳播研究[D].導師:凌繼堯.東南大學,2019.
[10]楊偉欣.弗洛伊德繪畫中的現實與非現實性研究[D].導師:曹意強.中國美術學院,2019.
[11]SARBAST AHMAD MUSTAFA.流行藝術中的混合媒體概念及其對立體藝術品的影響[D].導師:Chang Ningsheng.南京藝術學院,2019.
[12]王宇.明清箋紙研究[D].導師:孔慶茂.南京藝術學院,2019.
[13]張晨.論網絡直播時代形象展示的生產性[D].導師:高世名;張頌仁;範迪安.中國美術學院,2019.
[14]陳遠.王世貞的《水程圖》與明代大運河之旅[D].導師:範景中;邵宏;萬木春.中國美術學院,2019.
[15]姜俊.社會轉型中公共雕塑的嬗變[D].導師:高世名;許江;朱青生;張頌仁;範迪安.中國美術學院,2019.
[16]吳京穎.雅各布·布克哈特與《藝術指南》[D].導師:曹意強;楊振宇.中國美術學院,2019.
[17]慕星.中國城市社區自組織參與社區文化治理研究[D].導師:王列生.中國藝術研究院,2019.
[18]張健旺.方孝孺與有明一代的「讀書種子」[D].導師:劉夢溪.中國藝術研究院,2019.
[19]王鶴北.博物館與知識體驗[D].導師:李季.中國藝術研究院,2019.
[20]譚潔.貝洛裡的《現代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傳記》研究[D].導師:陳平.上海大學,2019.
[21]丁亞慧.激蕩中的線索[D].導師:王中.中央美術學院,2019.
[22]熊海洋.羅曼·英伽登的藝術理論研究[D].導師:周憲.南京大學,2019.
[23]祝平凡.書籍之為藝術—民國時期的線裝書[D].導師:範景中;邵宏.中國美術學院,2019.
[24]姜牧.電影與哲學[D].導師:曹意強.中國美術學院,2019.
[25]劉磊.思想史視域下的「蘭亭論辨」及《蘭亭序》文本真偽問題研究[D].導師:金觀濤;毛建波.中國美術學院,2019.
[26]趙晟.黃向堅萬裡尋親圖研究[D].導師:範景中;萬木春;邵宏.中國美術學院,2019.
[27]劉曉峰.天一閣本石鼓文的翻刻與傳播[D].導師:孔令偉;範景中.中國美術學院,2019.
[28]曹蓉.米友仁與紹興內府[D].導師:畢斐.中國美術學院,2019.
[29]邢志強.秦漢至唐代書體觀念演變與書法傳統形成[D].導師:金觀濤;毛建波.中國美術學院,2019.
[30]郭錦湧.「光色融合」的調色系統研究[D].導師:宋建明;鄭巨欣.中國美術學院,2019.
[31]樂麗君.日本琳派藝術研究[D].導師:潘力.上海大學,2019.
[32]彭文雅.蔣和森《紅樓夢論稿》研究[D].導師:孫玉明.中國藝術研究院,2019.
[33]高斯琦.唐卡神聖性的建構與解構[D].導師:田青.中國藝術研究院,2019.
[34]王薏茗.纖維之線:論纖維藝術的線性建構[D].導師:施慧;楊振宇.中國美術學院,2019.
[35]張詠絮.論「十七年」視覺藝術作品中男性英雄形象的建構[D].導師:金丹元.上海大學,2019.
[36]艾琳(Erika Janeth Cardona G).拉丁美洲當代音樂中的殖民與反殖民性思維初探與反思[D].導師:韓鍾恩.上海音樂學院,2019.
[37]應歆珣.超越「媒介」[D].導師:施慧;楊振宇.中國美術學院,2019.
[38]嶽妍.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國際化模式研究[D].導師:方世忠.上海大學,2019.
[39]陳蓉.論音樂教育中動作與音樂的關係與作用[D].導師:餘丹紅.上海音樂學院,2019.
[40]祖宇.博蒙特·紐霍爾的攝影史研究[D].導師:曹意強.中國美術學院,2019.
[41]Parisa Tehranizadeh.公共藝術對在伊朗和中國日益增加的社會資本和認知的作用[D].導師:汪大偉.上海大學,2019.
[42]商應麗.建構高校藝術教育管理的生成之維[D].導師:曲鐵華.東北師範大學,2019.
[43]鄭德.漢軍旗香藝術研究[D].導師:黃也平.吉林大學,2018.
[44]吳彥頤.中國古代藝術功能研究[D].導師:王廷信.東南大學,2018.
[45]耿鈞.西方受眾對中國藝術的接受機制研究[D].導師:王廷信.東南大學,2018.
[46]邢涵.河南「濬縣正月古廟會」中的民間藝術研究[D].導師:李倍雷.東南大學,2018.
[47]崔曉蕾.從圖畫手工到學院美術—清末民初師範美術教育轉型研究[D].導師:鄭工.中國藝術研究院,2018.
[48]曹英傑.兩晉漢文佛經中的色彩觀念研究[D].導師:牛克誠.中國藝術研究院,2018.
[49]劉畑.作為媒介的錢[D].導師:高世名.中國美術學院,2018.
[50]李坤.媒介環境學派藝術傳播思想研究[D].導師:甘鋒.東南大學,2018.
[51]楚小慶.技術發展與藝術形態嬗變的關係研究[D].導師:王廷信.東南大學,2018.
[52]鄧渭亮.耒耜的設計文化研究[D].導師:趙農.西安美術學院,2018.
[53]聶皓雪.美國早期現代藝術中的局域生態及其話語縫隙[D].導師:張堅.中國美術學院,2018.
[54]馮大慶.當代藝術的「指物性」研究[D].導師:王林.西安美術學院,2018.
[55]張華潔.視覺場論[D].導師:郭北平.西安美術學院,2018.
[56]盧攀攀.水陸庵彩塑造型藝術研究[D].導師:楊曉陽.西安美術學院,2018.
[57]方小濟.養心殿唐卡保護修復研究[D].導師:宋紀蓉.中國藝術研究院,2018.
[58]陳磊.彬縣大佛寺石窟再研究[D].導師:李凇.西安美術學院,2018.
[59]張玲.城市更新中的工業現成品藝術研究[D].導師:王洪義.上海大學,2018.
[60]李制.蘇軾藝術思想中的文圖關係研究[D].導師:沈亞丹.東南大學,2018.
[61]呂東.從否定到肯定生命:尼採的藝術哲學之路[D].導師:朱國華.華東師範大學,2018.
[62]肖偉.《宣和畫譜》繪畫著錄及遞藏研究[D].導師:孔慶茂.南京藝術學院,2019.
[63]遲鵬.懸置的情感[D].導師:譚平.中央美術學院,2018.
[64]潘天.中國旅遊演藝產業化研究[D].導師:黃昌勇.上海戲劇學院,2018.
[65]陳向向.「革命」與書法[D].導師:金觀濤;毛建波.中國美術學院,2018.
[66]白家峰.斷篇與序章[D].導師:盧輔聖.中國美術學院,2018.
[67]古菲.萬曆年間的集古印譜和文人篆刻(1572-1602)[D].導師:範景中;孔令偉.中國美術學院,2018.
[68]馮琳.南京民國建築藝術研究[D].導師:周曉陸.西安美術學院,2018.
[69]劉益紅.眾籌:資本主義的新感性形式[D].導師:高世名.中國美術學院,2018.
[70]賀一凡(R(?)my Auguste Fran(?)ois Jarry).死亡、祭祀與紀念性—陳箴、谷文達、黃永砯作品中的文化材料研究[D].導師:高士明.中國美術學院,2018.
[71]於若溪.畢沅藝事研究[D].導師:姜怡翔;朱盡暉.西安美術學院,2018.
[72]金美洙(Kim,MiSoo).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的互動與發展[D].導師:方李莉.中國藝術研究院,2018.
[73]段衛斌.解構與重塑[D].導師:範凱熹;翁震宇.中國美術學院,2018.
[74]徐志君.漢畫像石中的遊獵圖像研究[D].導師:朱青生.西安美術學院,2018.
[75]洪瀟亭.新神殿裡的雄辯術[D].導師:曹意強.中國美術學院,2018.
[76]胡昊華.重構《格古要論》:12到15世紀中國文人鑑藏中的趣味與品第[D].導師:雷德侯;羅森;許江;王贊;範景中.中國美術學院,2018.
[77]胥璟.公共藝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導師:肖平.西南交通大學,2018.
[78]王可.虛擬藝術人類學[D].導師:方李莉.中國藝術研究院,2018.
[79]盧育娟.藝術管理學科體系構建研究[D].導師:高福安.中國藝術研究院,2018.
[80]唐亞蕾.潘諾夫斯基學術思想知識擴散研究[D].導師:曹增節.中國美術學院,2018.
[81]申佳君.微觀實踐與異質性在場[D].導師:楊勁松;邱志傑.中國美術學院,2018.
[82]李丹丹.身份·性別·敘事[D].導師:孫偉科.中國藝術研究院,2018.
[83]許首秋.審美直覺切近音樂形而上意義的可能性探究[D].導師:韓鍾恩.上海音樂學院,2018.
[84]李凡.現代國學的發生與走向[D].導師:劉夢溪.中國藝術研究院,2018.
[85]田承龍.布爾迪厄「場域理論」觀照下的我國網際網路藝術批評場域研究[D].導師:金丹元.上海大學,2018.
[86]李林俐.藝術品基金理論與實踐研究[D].導師:凌繼堯.東南大學,2018.
[87]潘溯源.視覺、聽覺與行為的融合[D].導師:莊曜.南京藝術學院,2018.
[88]朱磊.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的無錫二胡藝術研究[D].導師:徐習文.東南大學,2018.
[89]馬楠.論博物館的超記憶結構[D].導師:高世名.中國美術學院,2018.
[90]趙明.走向景觀[D].導師:龍翔;孫振華;曾成鋼.中國美術學院,2018.
[91]陳凌雲.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研究[D].導師:榮躍明.上海大學,2018.
[92]李洋.從自律到融通:斯特拉文斯基藝術思想研究[D].導師:劉永平.武漢理工大學,2018.
[93]李燕敏.藝術消費行為意向形成機制研究[D].導師:管順豐.武漢理工大學,2018.
[94]王茜.裡蓋蒂音樂藝術風格研究[D].導師:劉永平.武漢理工大學,2018.
[95]鄭靖.從「非固體」到「非物質」[D].導師:楊奇瑞;高世名.中國美術學院,2018.
[96]王宜東.如何切入藝術[D].導師:蔣永青.雲南大學,2017.
[97]王欣欣.安迪·沃霍爾藝術的美學闡釋[D].導師:劉桂榮.河北大學,2017.
[98]倪敏玲.藝術與科學理性:文藝復興透視學及其影響研究[D].導師:曹意強.上海大學,2018.
[99]陳瑞琪.冬村德昂族藝術變遷與身份構建[D].導師:楊福泉.雲南大學,2017.
[100]周暉暉.基於藝術學角度的新中式景觀研究[D].導師:周武忠.東南大學,2017.
[101]耿帥.媒介融合時代的中國動畫受眾心理轉化研究[D].導師:朱明健.武漢理工大學,2017.
[102]陳葉蕾.謝赫「六法」視野下的影視動畫創作研究[D].導師:朱明健;李社教.武漢理工大學,2017.
[103]楊光影.南宋宮廷藝術中的文學與圖像關係研究[D].導師:沈亞丹.東南大學,2017.
[104]包豔.魏晉至唐宋長江流域道教宮觀造像藝術研究[D].導師:汪小洋.東南大學,2017.
[105]武定宇.演變與建構-1949年以來的中國公共藝術發展歷程研究[D].導師:吳為山.中國藝術研究院,2017.
[106]張夏菁.赫伊津哈史學思想研究[D].導師:曹意強.中國美術學院,2017.
[107]楊曉晶.安岐與《墨緣匯觀》[D].導師:範景中.中國美術學院,2017.
[108]袁荷.南京國民政府文化政策研究(1927~1949)[D].導師:王能憲.中國藝術研究院,2017.
[109]周珩幫.漢代掾史藝術創作研究[D].導師:言恭達;謝建明.東南大學,2017.
[110]楊慧子.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意產品設計[D].導師:周和平.中國藝術研究院,2017.
[111]孔輝湘.作為文化資本的藝術創意研究[D].導師:凌繼堯.東南大學,2017.
[112]趙璐璐.金湘的「歌劇思維」研究[D].導師:曹意強.哈爾濱師範大學,2017.
[113]黃泓積.視覺藝術研究的心智先天性角度[D].導師:尹吉男.中央美術學院,2017.
[114]張科曉.藝術真理問題視域中的海德格爾與阿多諾[D].導師:張盾.吉林大學,2017.
[115]吳楊波.伯明罕學派與視覺文化研究[D].導師:易英.中央美術學院,2017.
[116]朱振華.鄉民藝術與民間自治傳統[D].導師:張士閃;劉德龍.山東大學,2017.
[117]魯寧.建國十七年宣傳畫研究[D].導師:易英.中央美術學院,2017.
[118]劉雙花.圖像的烏託邦[D].導師:尹吉男.中央美術學院,2017.
[119]沈文婷.欲望的潤飾與升華[D].導師:樊波.南京藝術學院,2017.
[120]陳明坤.吳彬《勺園祓禊圖》考[D].導師:雷德侯;羅森;許江;王贊;範景中.中國美術學院,2017.
[121]曹南南.國產大製作電影的藝術消費行為研究[D].導師:胡樹華.武漢理工大學,2017.
[122]高峰.現代產業形態下中國藝術衍生品品牌培育研究[D].導師:西沐.上海大學,2017.
[123]李盼君.論藝術傳播理論的「伯明罕」範式[D].導師:甘鋒.東南大學,2017.
[124]沙鑫.鄉土美術與現代中國1937-1953[D].導師:潘公凱.中央美術學院,2017.
[125]馬學東.民國時期中國美術的海外傳播[D].導師:潘公凱.中央美術學院,2017.
[126]王平.五代兩宋山水畫「畫題」之研究[D].導師:金觀濤;毛建波.中國美術學院,2017.
[127]汪驍.西方公共知識分子的死與生[D].導師:王列生.中國藝術研究院,2017.
[128]成嘯.中國劇院管理經營研究[D].導師:黃昌勇.上海戲劇學院,2017.
[129]張書彬.正法與正統[D].導師:洪再新.中國美術學院,2017.
[130]徐鶯.虛齋書畫收藏的儒家傳承與現代轉型[D].導師:金觀濤;毛建波.中國美術學院,2017.
[131]計敏.雙生與互動的美學歷程[D].導師:王雲.上海戲劇學院,2017.
[132]吳潔.從絲綢之路上的樂器、樂舞看我國漢唐時期胡、俗樂的融合[D].導師:趙維平.上海音樂學院,2017.
[133]王方.數字時代藝術媒介化研究[D].導師:許永.南京藝術學院,2017.
[134]丁傳國.「珠山八友」的藝術經濟活動研究[D].導師:李向民.南京藝術學院,2017.
[135]王圓圓.吳偉藝術研究[D].導師:徐曉庚.武漢理工大學,2017.
[136]毛寧.「向民間去」的美術理想與民間傳統的發現與融合(1919-1945)[D].導師:楊樺林.中國美術學院,2017.
[137]王檬檬.1989-2000:策展推動下的中國當代藝術[D].導師:王林.西安美術學院,2017.
[138]劉榮.當代中國美術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D].導師:朱恪孝.西安美術學院,2017.
[139]何薇.歐陽詢書史形象建構論[D].導師:楊休.西安美術學院,2017.
[140]李昕暉.20世紀以來西方視覺藝術中的「身體」[D].導師:殷曉峰.東北師範大學,2017.
[141]楊氏蘭香(Duong Thi Lan Huong).越南順化琴歌的研究[D].導師:簫梅.上海音樂學院,2017.
[142]劉曉燕.現象學理論中的藝術與技術關係問題研究[D].導師:陳炎;程相佔.山東大學,2016.
[143]公丕普.李瑞清的藝術世界[D].導師:謝建明;言恭達.東南大學,2016.
[144]魯紅梅.中國當代政治波普美術研究[D].導師:張黔.武漢理工大學,2016.
[145]石天然.嵇康音樂思想之研究[D].導師:餘秋雨.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
[146]朱敉呈.中國超現實藝術語言與現代美術知識生成研究[D].導師:尹吉男.中央美術學院,2016.
[147]姜殿坤.民國時期美術人才培養研究[D].導師:王凌皓.東北師範大學,2016.
[148]張震.我國高等藝術教育功能的研究[D].導師:劉元芳.大連理工大學,2016.
[149]劉燕.中國民間美術色彩研究[D].導師:潘魯生.山東大學,2016.
[150]彭卿.中國現代「美術」觀念的形成及其演變—1895-1924年的「美術」觀念[D].導師:金觀濤;毛建波.中國美術學院,2016.
[151]許嘉.繡畫—中國江南傳統刺繡研究[D].導師:範景中;邵宏.中國美術學院,2016.
[152]建志棟.《歷代名畫記》研究[D].導師:金觀濤;毛建波.中國美術學院,2016.
[153]李琦.寫真的界域[D].導師:曹意強.南京師範大學,2016.
[154]丁朝虹.「淡美」論[D].導師:劉承華.南京藝術學院,2016.
[155]梅德順.引進與融合馬來西亞華裔高等美術教育發展比較研究[D].導師:夏燕靖.南京藝術學院,2016.
[156]高雨辰.城市文脈保護視野下的公共藝術設計研究[D].導師:曹磊.天津大學,2016.
[157]肖雄.中國內地交響樂團競爭力評價研究[D].導師:管順豐.武漢理工大學,2016.
[158]張步丞.中國電影產業化進程中的投融資機制研究[D].導師:羅楊.上海大學,2017.
[159]秦璇.從藝術資源到產業品牌:民間藝術的傳承創新[D].導師:黃永林.華中師範大學,2016.
[160]毛茸茸.與君猶對秦樓月—惠山秦氏寄暢園研究[D].導師:範景中;邵宏.中國美術學院,2016.
[161]張星晨.中美網路遊戲暴力美學特徵比較研究[D].導師:仲星明.上海大學,2016.
[162]張睿靖.融合中的「表現」—杜威「表現論」研究[D].導師:高建平.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6.
[163]梅雨恬.戴熙繪畫風格研究[D].導師:範景中.中國美術學院,2016.
[164]黃暉.貢布裡希藝術史思想觀念探討[D].導師:曹意強.中國美術學院,2016.
[165]夏晉.民族院校少數民族美術教育發展中的失語現象研究[D].導師:別敦榮.華中科技大學,2016.
[166]李雲.尋找現代美國身份:19世紀末20世紀初紐約的圖像與經驗[D].導師:張敢.清華大學,2016.
[167]黃春玲.自律與他律的彌合[D].導師:張文初.湖南師範大學,2016.
[168]朱橙.物性、知覺與結構[D].導師:易英.中央美術學院,2016.
[169]陳敘良.在收藏中發現大師[D].導師:李軍.中央美術學院,2016.
[170]郭金良.傳統手工藝的復興與文化再造—景德鎮老鴉灘陶瓷藝術區田野考察報告[D].導師:方李莉.中國藝術研究院,2016.
[171]周彥華.「介入性藝術」的審美意義生成機制研究[D].導師:邱正倫.西南大學,2016.
[172]陸豪.進化抑或革命:20世紀早期現代藝術在美國的接受與嬗變[D].導師:張堅.中國美術學院,2016.
[173]楊慧.消費文化視域中的藝術接受研究[D].導師:高凱徵.遼寧大學,2016.
[174]陳剛.敘述策略、審美理想與生成的轉化[D].導師:邱振中.中央美術學院,2016.
[175]王瀟.傳統手工藝的再生產研究[D].導師:趙農.西安美術學院,2016.
[176]薛亞軍.國民與國家形象塑造—十七年(1949-1966)美術研究[D].導師:彭德.西安美術學院,2016.
[177]張煒.以基本遊戲為對象的遊戲定義及其機制研究[D].導師:許江;範迪安;高世名;張頌仁;朱青生.中國美術學院,2016.
[178]孟舒.現代文明的反思與人類心靈的撫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公共藝術研究[D].導師:吳為山.蘇州大學,2016.
[179]張偉劼.西班牙藝術史家拉富恩特研究[D].導師:周憲.南京大學,2016.
[180]李韜.中國古代藝術理論範疇研究[D].導師:王廷信.東南大學,2016.
[181]劉漢林.文化譜系中的藝術與體育比較研究[D].導師:陳炎.山東大學,2015.
[182]何馬玉涓.文化變遷中的儀式藝術[D].導師:黃澤.雲南大學,2015.
[183]趙子劍.墨西哥巴爾薩斯河上遊阿瑪迪藝術的興衰[D].導師:施惟達.雲南大學,2015.
[184]楊全強.波德裡亞藝術理論研究[D].導師:周憲.南京大學,2015.
[185]王麗華.《紅樓夢人物論》研究[D].導師:孫玉明.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
[186]孫焱.聲音性別表演—越劇女小生性別現象研究[D].導師:洛秦.上海音樂學院,2015.
[187]王雲飛.基於固體與分子經驗電子理論的高強鋼設計[D].導師:李雲凱.北京理工大學,2015.
[188]李穎.民俗藝術的傳播生態研究[D].導師:陶思炎.東南大學,2015.
[189]胡媛媛.新媒體時代藝術的審美性研究[D].導師:謝建明.東南大學,2015.
[190]孫用銖.抽象藝術行為的紀錄與時間性[D].導師:楊勁松.中國美術學院,2015.
[191]匡秋爽.從民間傳說到藝術經典[D].導師:王確.東北師範大學,2015.
[192]關曉輝.古代包羅萬象知識中的藝術志[D].導師:陳平.上海大學,2015.
[193]張蘭芳.中國古代藝術風格研究[D].導師:王廷信.東南大學,2015.
[194]Christelle Herve (雨晨).土地身份—上海的農耕形式及其觀念[D].導師:邱志傑.中國美術學院,2015.
[195]薛暖珠.廣東中醫藥博物館館藏書畫碑帖整理研究[D].導師:劉小斌.廣州中醫藥大學,2015.
[196]張朔.中國當下民間藝術品的產業發展機制與路徑研究[D].導師:羅楊.上海大學,2015.
[197]宋眉.早期海派藝術中的「金石氣」研究(1840年-1930年)[D].導師:金丹元.上海大學,2015.
[198]代娜.心學背景下的中國傳統山水畫[D].導師:金觀濤;毛建波.中國美術學院,2015.
[199]龔晨.漢代墓室壁畫色彩研究[D].導師:羅宏才.上海大學,2015.
[200]秦竩.當代藝術的三重解讀:場域、交往與知識權力—中國·宋莊[D].導師:方李莉.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
[201]遊溪.「孤島」氣候與海派氣質[D].導師:金丹元.上海大學,2015.
[202]董天然.藝術節源流與當代發展研究[D].導師:黃昌勇.上海戲劇學院,2015.
[203]韋萍.魯迅藝術身份及其藝術實踐研究[D].導師:陳燮君.上海大學,2015.
[204]張安華.中國傳統造型藝術的對外傳播研究[D].導師:王廷信.東南大學,2015.
[205]李明松.日本茶陶的地域性特徵研究[D].導師:張夫也.清華大學,2015.
[206]雷鑫.圖像與影像—安迪·沃霍爾藝術研究[D].導師:萬書元.東南大學,2015.
[207]張志賢.量化信息可視化的圖像藝術研究[D].導師:凌繼堯.東南大學,2015.
[208]陳端端.媒介演化與藝術傳播[D].導師:王廷信.東南大學,2015.
[209]朱立國.徐復觀藝術思想研究[D].導師:徐子方.東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