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6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月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魯政發〔2020〕18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榮獲科學技術最高獎,是學校繼管華詩院士(2004年)、吳立新院士(2018年)之後第3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學校近3年兩獲全省最高科技獎項,充分彰顯了學校服務山東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的顯著貢獻和重要學術影響力。
此外,學校還主持獲得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分別是由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海德學院董軍宇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多源複雜圖像特徵分析與表示機制研究」、由化學化工學院楊桂朋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海洋活性氣體和有機物的界面化學研究」和由海洋生命學院池振明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酵母菌可再生生物燃料合成和代謝調控的研究」。
2020年度山東省共授予科學技術最高獎2人,自然科學獎39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2項、三等獎5項),技術發明獎15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6項),科技進步獎215項(一等獎26項、二等獎79項、三等獎110項)。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李華軍院士個人簡介
李華軍,男,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山東省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涉海大學聯盟秘書長,教育部海洋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山東省人民政府決策諮詢特聘專家。
長期從事海洋工程領域的科研與教學工作,解決了海洋工程設計理論、安全施工與運維中的系列技術難題,發展了海洋工程安全與防災技術體系:突破了海洋平臺安全運維的技術瓶頸,創新了海洋平臺結構整體動力檢測與振動控制技術,保障了海上工程設施的安全經濟運行;建立了海洋工程防災設防標準推算方法,發展了浮式平臺防風系泊、大型平臺整體安裝的設計方法與關鍵技術,顯著降低了海上工程的風險;研發了新型海岸結構物及分析、設計和防護技術,達到了兼顧安全、環保、經濟的工程效果;開展了「海上絲綢之路」沿線交通設施建設戰略諮詢和技術攻關,創建了新型構築物設計、施工與安全保障關鍵技術體系。
相關成果應用於100餘項海上工程的安全建設與運行,產生了重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洋工程領域的首個重大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均排名1)、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6項(均排名1)、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光華工程科技獎青年獎。授權發明專利30餘項,成果納入5部國家行業規範標準。
學校主持獲得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清單序號獎勵項目
(人選)名稱獎種等級所屬單位完成人1李華軍科學技術最高獎工程學院
2多源複雜圖像特徵分析與表示機制研究自然科學二等獎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海德學院董軍宇(中國海洋大學)、
蹇木偉(山東財經大學)、
孫鑫(中國海洋大學)、
高峰(中國海洋大學)3海洋活性氣體和有機物的界面化學研究自然科學二等獎化學化工學院楊桂朋(中國海洋大學)、
張洪海(中國海洋大學)、
張升輝(中國海洋大學)、
張澤明(中國海洋大學)4酵母菌可再生生物燃料合成和代謝調控的研究自然科學二等獎海洋生命學院池振明(中國海洋大學)、
池哲(中國海洋大學)、
劉光磊(中國海洋大學)
來源 / 科學技術處
作者 / 廖巍 褚嘉傑
原標題:《海大,又一個最高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