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區聚力打造優質教育均衡發展「新高地」

2020-09-09 二三裡資訊蘭州

金秋 9 月,碩果纍纍,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2020 年,雖受疫情影響,但西固區中高考成績持續保持較高水平,呈現讓人欣喜的增長點,走出了一條高品質教育的 " 西固路徑 "。

西固區素有 " 石化明珠 " 之稱,但她還有一個別稱——教育名區。" 西固區現有中學 24 所,其中省級示範高中 3 所,從整體看,西固區初高中教育發展非常好。" 西固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剛介紹說, 近年來,西固區不斷創新教育發展理念,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在教學教研、師資培養、教育質量提升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特別是在中高考上線率方面逐年攀升,西固學子在家門口就能夠上到理想的初高中,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

伴著朗朗的讀書聲,走進蘭州市第 60 中學(原蘭煉三中),美觀大氣的教學樓、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室、漂亮的塑膠運動場、設備精良的實驗室、品類齊全的圖書館 …… 成為一道道亮麗的校園風景,一塊 " 蘭州市示範性特色高中 " 的牌子格外顯眼。

" 經過長期積累、沉澱,我們形成了一套符合校情、學情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那就是全員育人,雙輪驅動。" 蘭州 60 中校長李文舟說," 全員育人 " 就是人人都是班主任,2020 屆高三學生是學校開展 " 全員育人 " 以來的首屆畢業生,在入口處於全市最低的現狀下,他們在高中所有會考科目中,通過率 100%,在今年的高考中,本科上線率高達 82.27%,超額完成了市教育局劃撥的升學任務。" 雙輪驅動 " 即一手抓智育教育,一手抓美育教育,並蒂生花。在 2020 年高考中,無論智育教育成績,還是美育教育成績,雙雙再創佳績。在 160 位文化課考生中,96 人達到本科上線率,在 105 位美術考生中,100 人達到雙上線率,在優質特色發展中初步實現了 " 彎道超車 "。而蘭州六中則以體育為特色," 殺出 " 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辦學之路。

一個個學校 " 小生態 " 構建起西固 " 大教育 "。該區在各高中學校探索出了適合學校的質量提升模式:有秉承高嚴細實作風的企業移交學校蘭煉一中、蘭化一中、蘭煉二中等學校,引領全區高中教育高位發展。有堅持特色發展,注重體育藝術生培養的蘭州 6 中、蘭煉三中等學校。有以低進高出、擅長中等生培養著稱的蘭州 28 中。同時,西固區教育局在 " 大西固 " 教育整體布局下,加大了高中教育的管理,通過 " 一體化辦學 "、片區大教研等活動,學校間的比學趕超的良性競爭氛圍已經形成,各校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有效推動高考成績逐年攀升。

一張張高考錄取通知書飛入尋常百姓家,高三學子臉上綻放出成功的喜悅,街頭巷尾、 茶餘飯後,人們談論最多的是教育,大家盡情分享著西固教育豐收的快樂,升騰著對未來生活的期冀。

把握質量核心,提升教育品質。西固區緊盯新中考、新高考改革,不斷優化備考策略:針對初中學校間發展不均衡等具體問題,採取強化領導班子,選派優秀管理人才到薄弱學校擔任校長、副校長,組建強弱學校間一體化辦學及結對幫扶,為薄弱學校安排 1+3 專家團隊等,依靠外力打破學校發展瓶頸,推動學校跨越發展;組織好期中期末測試,緊盯中考改革,不斷提高命題質量,加強學校間聯考工作及質量分析工作,有效推動學校間互相取長補短;整合區域內資源,將市屬學校、區屬學校統一教學管理,抽調教研力量組成專家團隊,針對各校具體問題開展專題教研,有效提升了教研活動質量。

" 我們以黨建為引領,積極開展菜單式、專題式、督導式、引領式、參與式教研, 實施青藍、淬火、破繭、紅燭等教師素質專業化提升,為堅持質量核心注入了內生動力。" 西固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說,抬高薄弱學校教學 " 底盤 ",實現多輪驅動教學模式,推動政策集成和改革創新,這是西固區擦亮教育 " 名片 ",打造教育名區的又一 " 大手筆 "。

一個個閃光的獎牌,一串串漂亮的數據,一所所和諧的校園,見證了西固教育在爬坡過坎中創造出的一個個驚喜,續寫著新時代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西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繁榮盛景。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董永前 安娜文 / 圖 / 視頻

編輯丨王璇

責任編輯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來源:ZAKER日報蘭州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新城:當好建設教育強市排頭兵 打造「優質均衡」新高地
    按照西安建設教育強市三年行動計劃部署安排,新城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市作為加強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來抓。「基本均衡」加速邁入「優質均衡」,優質教育正創造著更美好生活。高質量完成三年行動計劃第一年各項目標任務,為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打下堅實基礎、積蓄充沛動能,全力加速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
  • 濱江,打造高水平優質均衡發展的美好教育新高地
    高新區(濱江)始終堅持「把高新區(濱江)打造成為展現高質量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的目標,濱江教育致力於打造高品質建設水平、人文設計理念的教育示範區,以滿足當地百姓對高品質、多元化教育的新期待。教育是民生問題,也是城市能級要素,更是創新生態,辦好每一所學校,關懷每一位教師,育好每一名學生,濱江提出「讓每一所學校都優質」的理念,校園項目建設精準投入,高規格建設標準,讓每一所新建學校成了錢塘江南岸備受矚目的亮點。
  • 濱江致力於打造高水平優質均衡發展的美好教育新高地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編輯 陳昊昱)高新區(濱江)始終堅持「把高新區(濱江)打造成為展現高質量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的目標,濱江教育致力於打造高品質建設水平、人文設計理念的教育示範區,以滿足當地百姓對高品質、多元化教育的新期待。
  • 安徽銅陵:構建教師成長「生態圈」打造教育發展「新高地」
    據了解,為聚力構建教師成長「生態圈」,打造卓越教師隊伍,近年來,銅陵市著力實施「四名」培育工程,夯實教育發展根基,打造教育發展「新高地」。銅陵這所曾因「均衡教育」在全國聲名大噪城市,教師隊伍建設越發堅實,教育故事越發精彩,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幸福感、責任感不斷增強。  同時,為切實發揮「四名」示範引領作用,促進教師、班主任、校長專業發展,2019年銅陵市又成立首屆「名教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工作室。
  • 和平區:全面推進教育優質特色均衡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和平區作為省市教育強區,教學質量、教育綜合實力位居全市前列。多年來,和平區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為和平教育的優先發展、高位上行提供了堅實保障。和平教育始終聚焦教學質量中心工作、聚力優質特色均衡發展、聚智品質和平,強動力育新機,重實幹開新局。
  • 即墨加快打造東部優質教育新高地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完善「軟、硬體」教育資源配置,打造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一體化優質教育體系……近年來,即墨區經濟開發區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今年以來,即墨區經濟開發區教育事業發展一舉突破了往年優質資源缺乏和難以滿足區內居民需求的局面。轄區內新增了三所局屬公辦學校,與實驗高級中學、山師實驗學校等老牌名校,實現了整個開發區各學校科學的合理布局和核心範圍全覆蓋。
  • 盤龍區打造中小學教育新高地
    東北師範大學盤龍實驗學校從籤約到開學僅短短2個多月,在7月2日學校揭牌儀式上,盤龍區副區長成鋼對這所學校寄予厚望:「盤龍區與東北師範大學合作辦學,是盤龍區教育發展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東北師範大學盤龍實驗學校是東北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盤龍區教育體育局強強聯手重點打造的一所小初一體、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也是盤龍區持續推進「三名」工程,打造中小學教育新高地的一個縮影。
  • 蘭州市西固區達川鎮以工業、商業、旅遊的理念傾力打造新高地
    、地域特點和優勢產業、特色產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以商業化的理念經營農業,以發展旅遊的理念建設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積極造現代農村農業新高地。達川鎮充分發揮獨特地理優勢,按照「以山布局、以山造勢」的要求,抓好乾旱和半乾旱山區土地整理開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規模化種植,標準化養殖,使其做大、做強、做優。
  • 深化「區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 西固區1234模式打造西部教育名區
    教育,是老百姓最大的民生,「能不能上好學、能不能上優質校」歷來是百姓夙願和呼聲。西固區被冠以「西部教育名區」的美譽,在打造優質教育方面有著先天優勢——名師薈萃、名校雲集。「1」即圍繞教育公平、學生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這一中心,讓學生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平等享有權;「2」即制定和落實制度和機制兩個保障;「3」即成立教師管理中心、籤訂區管校聘合同和開展多層面立體式教師交流輪崗三項舉措;「4」即城區學校教師向農村學校流動,優質學校教師向薄弱學校流動,超編學校教師向缺編學校流動,農村年輕教師、薄弱學校教師向優質學校流動四個原則。
  • 學習貫徹教育大會精神 | 翔安教育:全力打造廈門東部教育發展新高地
    教育關係萬千家庭幸福,關係國家民族未來。讓我們以時不我待的擔當和用心做事的激情,把教育工作當作「鍾情的事業」來對待,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來對待,把學校當作「我們的家園」來對待,全力打造廈門東部教育發展新高地,譜寫新時代翔安教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新篇章!
  • 優質教育均衡發展仍是重點,東博雙師課堂助力優質教育均衡化
    5月19日,教育部發布2019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報告,又有7個省69個縣(市、區)通過國家基本認定,已有23個省份2767個縣,佔比95%以上縣域已整體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報告同時也指出,上述地區雖然基本達到標準要求,但在學校標準化建設、經費、教師、學校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這意味著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基本實現了教育均衡,但教育資源仍然存在不均衡情況。
  • 玄武將打造40個素質教育實踐基地
    本報訊(通訊員 玄萱 融媒體記者 夏雪晴) 全方位打造40個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組建「玄武區教育發展專家指導委員會」……9月6日上午,玄武區召開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區暨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會議出臺「1+2」文件,對未來玄武教育發展進行頂層設計、系統謀劃。
  • 我市持續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0年1-6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46.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35%,全市各級財政科學統籌財力,優化支出結構,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持續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是著力幼有所育,緩解幼兒「入學貴」。
  • 銅陵:銅官區堅持深化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今年,銅陵市銅官區堅持深化改革,著力解決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提升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和質量水平,實現更大範圍、更高層次的教育公平,推動「十四五」時期全面融入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新時代卓越教育樣板區、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示範區、富有活力的創新教育試驗區,打造銅陵優質教育新高地。
  • 讓優質均衡教育普惠於民——離石區傾力打造優質均衡教育紀實
    近年來,離石區全方位、大力度實施「教育強區」戰略,傾力打造「呂梁領先、三晉一流」的高水平教育現代化示範區,教育均衡發展,教育質量有了新提升,人民群眾「學有優教」新期待不斷得到回應和滿足,教育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 龍華區深化推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發展,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
    自2017年龍華行政區成立以來,龍華教育一步一個腳印,學位供給不斷加速,基礎教育水平逐年提升,師資隊伍建設紮實推進,一批口碑良好的優質學校在市內外脫穎而出,成為龍華教育的標杆。  為響應國家集團化聯盟化辦學號召,區教育局圍繞「1+4+N」模式展開學校發展頂層設計,打造系列化聯盟式發展的新格局。
  • 打造優質教育資源新高地!鹽城經開區與市教育局開展全面合作
    7月28日,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市教育局舉行全面合作辦學籤約儀式,雙方將開展全方位、戰略性、緊密型合作共建,致力打造師生嚮往、家長認可、群眾滿意的教育發展新高地。籤約儀式現場根據協議,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鹽城市教育局和市內名校達成全面託管合作,由江蘇省鹽城中學、鹽城市初級中學、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等優質教育資源全面接手開發區辦學管理,鹽城市第三小學、開發區實驗學校2020年秋學期、新建的九年一貫制長江路學校2021年秋學期、新建的開發區中學2022
  • 青田:聚力高質量均衡發展,再譜僑鄉教育新篇章
    11月21日,《麗水日報》整版刊發《聚力高質量均衡發展再譜僑鄉教育新篇章——青田奮進在教育基本現代化徵程上》一文,全文如下 進入新時代後,青田人民對教育的渴求已經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未來的教育更加注重高質量均衡發展。奮進在教育基本現代化徵程上的青田縣,將著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質量提高、優質均衡發展、教師隊伍提升和管理體制改革等「五大工程」,在爭取早日創成省教育基本現代化縣的基礎上,讓僑鄉人民享受到更加公平優質的教育。
  • 在線教育增速放緩,阿卡索整合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而後,隨著教育部等部門一系列規範政策的出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引導措施的實施,在線教育發展進入「冷靜調整期」,逐漸步入良性發展通道。面對行業增速放緩,但前景依然廣闊的現狀,在線教育機構如何在下半場獲得新的增長機會?  在線教育逐漸回歸教育的本質,阿卡索堅持用品質「說話」,通過為下沉城市賦能、不斷提升課程品質,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成為在線英語賽道更具影響力的教育品牌。
  • 教育局:促進各類教育均衡優質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促進各類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切實推動教育事業不斷取得更大的成效十三五期間,始興的教育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教育質量全面提高,2018年創建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並確定為廣東省社區教育實驗區。在學前教育方面,實施「5080」攻堅計劃,完成了太平、司前、隘子等3鎮中心幼兒園改擴建,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400個,實現了每個鄉鎮都有一所公辦幼兒園目標;在義務教育方面,完成了太平鎮、頓崗鎮、隘子鎮三個鄉鎮中心小學教學樓擴建及司前鎮賡靖學校教學樓拆舊重建,新增學位3300個,切實提高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水平;普通高中教育得到優質健康的發展,今年高考,全縣文理科考生上高分有限投檔線146人,比去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