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西安建設教育強市三年行動計劃部署安排,新城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設教育強市作為加強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來抓。「基本均衡」加速邁入「優質均衡」,優質教育正創造著更美好生活。高質量完成三年行動計劃第一年各項目標任務,為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打下堅實基礎、積蓄充沛動能,全力加速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
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上,迎來全面完成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的質量提升之年、改革攻堅之年、完成三年任務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堅持「創新、一流、高效、擔當、務實」標準,拿出久久為功、善作善成的實幹定力,持續深化改革創新這個關鍵一招,低調務實不張揚、苦幹實幹,再開新局、再譜新篇。
堅持「五育」並舉,重點實施「三大工程」。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強化黨建引領教育改革發展。堅持五育並舉,在辦好思政課關鍵上下功夫,在加強思政課隊伍上下功夫,努力讓每一堂思政課有意思有意義,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點實施「三項工程」,即實施理想信念教育工程,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實施素質教育示範工程,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聽黨話、跟黨走。
縱深推進改革創新,精準實施「四三三」工程。當好建設教育強市排頭兵,精耕細作「四項改革」,即集團化辦學、教師區管校聘、校長職級制、績效增量考核發放。保持發揮「三大優勢」,即新城教育的領先優勢、優質資源的潛力優勢、改革創新的活力優勢,持續加大教育投入,進一步優化調整教育空間布局,合理調整辦學層次,改造提升、挖掘潛力、擴容增位,不斷擴大優質學位供給。在初中教育質量提升上下繡花功夫,破解制約瓶頸,辦好辦強公辦義務教育。做實做優「三大平臺」,即為學校賦權增能、讓教師流動聘任、對學生貫通培養。探索實施幼小銜接、中小學銜接、中職對接、產教融合等機制,構建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全力推進頭號民生工程,為建設教育強市貢獻「新城樣板」。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大力實施「名師梯隊」工程。加大選拔培養市級骨幹教師、卓越教師、教育家型教師,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發揮省市區三級名師示範引領,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深化全學科賽教比拼、優課分享、師徒結對、名師問診等系列教研活動。繼續加大教師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方式和內容,常態化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練兵與賽教結合等多種方式,全方位開展校長、教師研修培訓,不斷促進校長專業化辦學,不斷提升教師教書育人本領。堅持優秀教師表彰獎勵機制,鼓勵廣大教師在教書育人崗位見賢思齊、爭先創優。
加速實現「優質均衡」,聚力實施「銷號攻堅」工程。對標對表,逐項梳理研究,充分發揮「優質均衡學校資源配置動態監測系統」功能,按照時間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加快臺帳銷號。大力實施公辦幼兒園學位增容工作。立足當前,抓好問題整改工作,立足長遠,建立長效機制。高質量完成各項指標任務,率先達到「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驗收標準,為全市創建工作提供「新城經驗」。
加大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力實施「特色創建」工程。積極創建普通高中特色學校,建強特色課程基地,重點學科和精品課程,做實做大合作辦學,加快高中教育特色內涵發展。深化高考綜合改革,確保新增教室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建成1個考務指揮中心,完成國家教育標準化考點和標準化考場建設任務。加快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多元發展,積極創建市級重點專業、市級示範中職學校。加大創建省市級特色學校、信息化應用示範校,以教育信息化建設驅動高質量發展升級加速。
新城教育堅決做到決心一次下足、措施一步到位,齊心協力、合力攻堅,不折不扣把任務零差錯、零距離地落到實處、見到實效,高質量推進建設教育強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1年度各項目標任務。持續深化改革創新這個關鍵一招,堅定不移抓改革、抓突破、抓落實,打造「優質均衡」新高地,奮力譜寫新時代新城教育追趕超越新篇章。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