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守護好全市師生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防止疫情向校園蔓延,是南寧市教育系統的重大政治任務。南寧市教育局和各學校迅速進入戰鬥狀態,一線教職工也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守護著自己的「責任田」。
●精心謀劃 為全區學生上好一堂數學課疫情發生後,南寧市第二中學高三數學老師文尚平時刻關注著與教育有關的公益活動。1月28日,在得知南寧市即將開展「空中課堂」錄製工作後,他第一時間向市教科所請纓。
「1月29日,鑽研教材;1月30日—2月2日完成教學設計初稿;2月3日,修改教學設計……2月7日,錄課。」拿到市教科所分配的課題,文尚平做了一個清晰的規劃,並將時間表貼在案頭,進入緊張的備課狀態。
由於參與錄製的「空中課堂」面對的是全區高一學生,考慮到學生的教學進度、基礎等有差異,如何才能讓學生從聽課中收穫知識、學會應用、內化成能力、提升數學素養?文尚平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開始鑽研教材,並不斷和市教研員、學校數學教研組、錄課專家組老師們交流、探討以確定最優方案,以苛刻的標準來對待每一個環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遠遠大於平時的授課準備。在錄課的環節,他也以近乎苛刻的要求律己,認真打磨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包括語言的組織、聲音的大小、拍攝的距離、拍攝的角度。文尚平說:「如果是平時,我可能不會如此較真,但是想到這一節課是面向全區播出,將展示首府南寧的形象,就算累點也值。」
經過精心的準備,文尚平所錄的課在2月18日播出後廣受好評。市教科所專家認為,這堂課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能力,是一節高質量、優秀的課例。
●立足本職 仔細排查掌握師生情況「你們班有多少人在區外或南寧市外?有多少人通過何種交通方式返邕?」「學生今天有發燒或咳嗽或在哪家醫院治療嗎?」這樣的話,南寧市第十中學校醫林育每天要在電話中重複幾十次。林育雖不著白衣,亦為天使,堅持衝鋒在前,踐行醫者的職責,認真落實防疫日報、師生信息採集、師生防疫宣教、公共衛生、校區消毒、整體疫情防控等工作。
林育在防控工作中承擔的其中一項任務是跟進掌握、匯總全校師生情況。人員信息眾多,事關防疫大事,繁瑣且艱巨,為此,林育的手機保持24小時待機狀態,以第一時間接收班主任們發來的學生情況。為了保障師生的健康安全,林育會逐一打電話問詢納入了監控範圍的學生、學生家長、教職工,耐心細緻地交代他們如何做好個人防護,並向有關學生的班主任仔細交代每天跟進學生情況的要求。在林育不辭勞苦、盡心盡力之下,截至目前,南寧十中的數據上報做到了零遲報、零錯報、零漏報。
林育還積極做好消毒防護工作,與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小組的領導、成員一起,對學校教職工生活區的樓道和垃圾回收點等重點區域定期消毒,還對學校醫務室防疫相關物資進行清點和補充。在與學生、班主任、教職工交流中,他們總會對林育道一聲「辛苦了」,但林育總是回覆:「這是應該的,疫情當前,大家都辛苦。」
●主動請纓 把愛的正能量傳遞給孩子「孩子們都在家做些什麼呢?我園的孩子年齡尚小,怎樣去幫助他們理解當前發生的疫情?他們心情如何?」南寧市五象新區第二實驗幼兒園點點班班主任陳思靜心裡總是掛念著孩子們。
孩子們喜歡繪本閱讀,陳思靜在發現繪本《溜達雞》的故事背景與幼兒生活相契合,畫面明亮情節有趣,充滿正能量,適合本園幼兒後,主動向園領導提出申請,希望將這本繪本推薦給幼兒閱讀。
根據幼兒園「空中課堂」計劃,陳思靜開始著手準備課件,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該年齡段幼兒身心特點的描述和教育建議來設計活動。在「空中教研」交流中,幼兒園園長和其他老師們從觀看畫面、講述方式、問題設置等方面不斷地給陳思靜出謀劃策,只為給幼兒呈現更好的「空中課堂」。
沒有專業的收音設備,為了在製作課件時儘量減少雜音影響,陳思靜選擇從凌晨5點就開展錄製工作,將近6分鐘的故事錄音,每個字要與圖文相對應,語速語調還要與人物、情境、背景音樂相符,期間不能有一絲卡殼,否則只能重來,待錄製完成後天已大亮。
在陳思靜努力下,她所製作的繪本閱讀《不能溜達的春節》活動美篇在2月11日向全園幼兒和家長們推出,很快就收到了很多家長的反饋:「繪本很有趣,孩子會主動要求反覆觀看。」「感謝老師精心準備的活動內容,孩子感受到了濃濃的愛與關懷。」……
●責任擔當 構建校園防控堅固屏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許多人尚沉浸在春節與家人團聚的快樂幸福中。南寧市龍騰路小學總務處主任廖煒卻在接到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後,匆匆結束了與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將對親人的愛和愧疚深埋心底,連夜趕回學校。
這位26歲的年輕黨員回到學校後,立刻投入到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制定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應急預案等;組織班主任對學生假日行蹤進行逐個追蹤;排查教師和學生中「四類人員」名單;每日收集「四類人員」身體健康情況和行蹤……全校所有數據發送到廖煒這裡匯總,他再對數據進行梳理、分類、整理、上報。為了方便老師們跟進排查,讓數據更精準,做到不重不漏,不增加老師的負擔,他反覆研究採集數據的現代化手段及方式,為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更加有效、精準開展提供支持,不知多少個深夜,他還在電腦前工作著……疫情突發,防控物資匱乏,作為後勤負責人的他和同事韋建文奔走各個渠道,多方聯繫,為學校購置了紅外線體溫計、消毒用品和口罩等物品,儘早做好開學前的防疫物資準備工作。為確保校園安全,他還和老師們一起積極開展校園環境消毒工作。
廖煒表示:黨員就是一面旗,面對疫情,我要扛起使命與擔當,時刻發揮先鋒模範作用,衝鋒在前,兌現一名年輕共產黨員的承諾!
本報記者莫俊 通訊員韋丹華 胡喬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