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課堂——重新定義託育
早教「妙不可言」的階段
十幾年前,在早教行業剛剛興起的時候,我們奮戰在早教的第一線,被稱為行業中的「早教特種兵」,我們為之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和努力,其中夾雜著心酸和冷眼,還有質疑和否定,也絲毫不能撼動我們對早期教育的熱愛和執著。
早教「奮勇搏擊」的階段
N年前,早教市場進入白熱化階段,各種品牌如春筍般恍惚一夜之間鋪滿了各大一二三線城市,各種加盟品牌隨之像割韭菜一般,一茬茬的輸出品牌,由於早教中心只要在工商局註冊就可成立,不需要報備教育局註冊,眾多的創業者和投資者開始湧入了市場,真的是「絢爛無比」,家長挑選課程真的是頭暈眼花,還有甚者,不用報課,帶著孩子每周2次的體驗課,體驗著孩子就長大了。可見,早教市場是多麼的競爭激烈,很多早教老師被這股熱潮擊中,除了主攻課程專業還要助攻招生,簡直猶如「哪吒三太子」。
早教「自我摸索」的階段
幾年前,各大早教中心進入自我運營摸索階段,品牌的「總部」盈利模式是加盟拓展,課程產品研究就好像進入了「黑洞」,終日不見提升和完善,雖然都自詡「專業」,但也不知是「搬磚的磚還是專業的專」,總之,開始進入「自我生長」的階段。
早教「到處求課程」的階段
不知是客戶對課程不滿意還是機構為了拓開產品增加消課率和報名率,第三行業中湧現出了各種「包治百病」的課程,大致課程標籤為:「神童課程」、「xx腦課程」、「關於xx運動課程」、「xx語言」、「xx魔法王國」等等……,這些課程據說都可以讓「孩子全面發展」,總之就是「你買了我的課,就盈利無限,不買我的課,你就遺憾終身」的感覺……;一波波的投資人砸下重金購買課程、購買理念、購買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招生方式…
早教「現金流資金斷裂、員工流失」階段
由於成立早教中心門檻較低(沒有政策限制),也屬於三不管地帶(教育、工商、衛生),早教機構除了多就是亂,亂到「0元上早教」、「免費上早教」、「1元上早教」、「上早教送禮品」……說白了就是「價格戰」、「互挖人戰」、「轉介紹戰」;總之,客戶確實能夠「低價為孩子選擇早期教育」,也不知道投資人「能不能活的下去」,第三方行業中,為解決投資人的盈利保本,開始推出「測評周」、「專家入園」、「專家講座」、「10萬保100萬」、「0元投入百倍回報」……,難道又是一輪「裹著教育的糖衣夾雜著傳銷的模式」? 大部分的早教老師開始奮戰在一線「打電話」、「地推」、「邀約」、「成交」、「維繫家長」、「讓家長做轉介紹」……。寫到這裡,我不知道同行業老師是否會怪罪於我這樣的措詞和感受),問問自己,我們為了維持每年所謂的「百萬營收」錯過了多少優秀的早教老師……,當然,不能怪投資人,不能怪從業者,那能否請源頭的「輸出方」不要割韭菜一般的對待「早教市場」。
早教「迎來全日制託育早教」階段
「趨勢」二字,看似輕巧,恰有方向。對於真正做專業,守護教育本心,不破壞市場的行業人,迎來了春天,恰如「盼來了」針對於0-3歲嬰幼兒行業的指南針和定心丸,這個「有政策、有門檻、有管控、有方向、有國家補助」則增加了深耕於0-3歲嬰幼兒事業從業者和有教育情懷的投資人的信心和動力。
前段時間,在託育行業投資人交談中聽到了兩個不同的聲音:
A說:我對0-3歲行業一直有興趣,但一直沒做,因為門檻太低了,手裡有點錢就能做,不亂才怪。現在託育不一樣,像你們說的:「她是全日制早教」,更符合國情和市場和家長需求,我願意在有政策管控的前提下做事,順勢而為嘛,所以我要藉助你們在行業內多年的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來指導和扶持我們。
B說:託育就得當做生意來做,不當做生意,就會死的很慘,所以我們注重銷售和營銷,我們營銷很厲害,人力資源也厲害,課程什麼的我們正在找專業的人做。
在這裡,先不判斷誰對誰錯,《全日制早教》市場瞬息萬變,誰能主宰,且看且調整……
全日制託育早教「關門如山倒 退費如漲潮」階段
一場疫情,無情的剝開了投資人早已如履薄冰的心和肉體,資金鍊的斷開、員工的不穩定、家長的退費、高昂的房租、固定的支出…….真是「避之不及」。
「免費送中心」、「併購中心」、「急轉中心」、「倒貼20萬給中心」……刷滿了朋友圈,真的已經到了「沒落」階段了嗎?疫情期間,當然也有機構「月入20萬」「月入40個會員」……,活下來的方法有很多,只要你堅持……
看著這些真實的數據和事實,我們一直在思考和觀察:「0-3的機構為什麼死去和怎麼活下來」
死去的方式只有一種:
並不是失去了希望,而是沒有了支撐(人才、資金、客戶需求),但凡有一個也能活下來。
思 考
A為什麼你的託育機構孵化不出人才
1. 是否有高度的進階落地的培訓
2. 是否有完整細化的專屬培訓體系
3. 是否有明確的教師師資成長階段
4. 是否有明確的課程理念和內容
B為什麼你的託育機構資金不充足
1. 盈虧平衡點的把控
2. 增值服務產品的疊加
3. 客戶獲得的最佳秘籍
C你的客戶需求到底是什麼
1. 是否聚焦過客戶關注點
2. 是否做過客戶心理定位
3. 是否根據品牌定位找尋客戶
活下來的方式因機構而異:
無論是何種原因,一定是在開始的時候出了問題。怎麼講呢?好比「GPR定位」,機構(無論大小)都要先定位。定位出了問題,方向就不對,戰術也不匹配,戰略就更別提了。由此託育機構需要:「定人、定事、定方向、定發展」。
全日制託育早教進入「高大上包裝教育理念」階段
回看中國幼兒園發展進程,從託兒所到公辦幼兒園,再到承接公辦幼兒園,再到私立幼兒園,當到達私立幼兒園發展階段,出現了「天價幼兒園」「國際幼兒園」「,美利堅幼兒園」「英國幼兒園」「加拿大幼兒園」「蒙特梭利幼兒園」…….各類標籤導入了家長的心中十幾年,簡直是一邊折磨著一邊觀望著一邊慚愧著「我的孩子能不能上的起」「我的孩子要上就上最好最貴的」「國際的肯定好」「貴肯定好吧」「某某理念我覺得好」…….
慢慢的,隨著時代發展,政策的傾向,政策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可以命名為:「國際」2字,漸漸的這種國際教育風吹散了……
隨著國家託育政策的開放和支持,更多的投資人也步入了《全日制託育》中,數十年來受著中國教育文化的滋養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大家都不再盲目加盟,而要開始大刀闊斧的自創品牌,這條路上也有「一瓶子不夠,半瓶子晃悠」的從業者,於是開始了往自己的瓶子裡「加料」,今天加「美國遊戲力教育」,明天加「加拿大自然教育」,後天「英國EYFS森林自然教育」,大後天「臺灣託育」,再過兩天「日式託育」…….好像造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教育彩虹夢」, 試問一下:「您要把您的託育中心引領到何處?」我們都知道定位即定江山。
近期的朋友圈,看到了很多原本是在幼兒園頻繁出現的教育理念,現在也開始出現在了0-3歲的託育市場,其中有「英國EYFS託育」、「蒙特梭利託育」、「國學託育」、「音樂託育」……
難道幼兒園和託育是一致的嗎?託育和早教一樣嗎?根據實戰0-3歲早教+託育十幾年的經驗負責任的講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任何理念在0-3歲的嬰幼兒身上是沒有辦法單獨展現理念的,如同「隔衫撓痒痒」,作用不大。
0-3嬰幼兒的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託育中心的課程模式和照護模式。
全日制託育早教「勢必打造專業師資團隊」階段
什麼是專業師資團隊?
為什麼眾多從業者被困於「教育理念」?
為什麼會為了獲得「xx證書」而朋友圈大曬學習筆記?
為什麼第三方要打著「xx理念」要在託育行業割韭菜?
為什麼很多人「把幼兒園一日流程加上早教課程」形成託育課程?
為什麼眾多海外留學的「寶媽媽」開始「大肆毫無實戰經驗的展現育兒經」?
……
託育行業剛剛才開始萌芽,專業的師資團隊需要懂孩子 、了解孩子、為孩子而學,要清晰的不困於某種理念,而要融合各種科學的、適宜的、多元的、開放的課程理念幫助託育中心0-3歲的嬰幼兒家庭和孩子更好的迎接美好。
0-3歲嬰幼兒的專業師資是值得深耕挖掘的。
全日制託育早教進入「需求和產品」主打階段
託育中心的需求要根據多方位考量而定,如「地理位置」、「周邊文化」、「消費需求」、「規避市場競品」等等…….
託育中心8大產品的打造中,最重要的是師資團隊+課程產品……(歡迎關注近期《蓓拉課堂線上課程》一起參與分享學習)。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版權聲明
本文為原創文章,權均歸「蓓拉課堂BellaClass&34;授權。否則即為侵權!肆意剽竊及抄襲,我們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