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都用不同的形式表達著他們生活、工作、學習存在的艱辛。而對於目前正在上學的孩子們來說,軀體化常常成為他們表達自我的方式。
「媽媽,我不想去學校」這句話在中國式家庭中出現頻率很高。它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地理解,至少可以分為三層:最嚴重的是孩子恐懼上學,並產生了退學的念頭;其次是厭學,並且已經有了實際的行動,比如上課睡大覺,但是並沒有打算離開學校;最輕微的就是埋怨,常常和小夥伴們討論學校的種種不是,表示不想去學校,牢騷過後,學照上,作業照做。
摘不掉疾病帽子的小夥
一對夫婦帶著12歲的孩子來看心理醫生。母親說,近三個月來,每送孩子到學校門口,孩子總是嘔吐噁心,甚至還出現過暈倒的現象,回到家之後,這種情況基本消失。家長帶著他看了很多醫生,在三甲醫院做了很多檢查,開了很多藥,但是吃過一段時間後,這種情況並沒有緩解。無奈之下,只好求助於心理醫生。醫生仔細詢問了孩子及其家庭的情況後明白了原因。原來,三個月之前,在一堂語文課上,老師突然叫他起來回答一個問題,當時他正在思考別的事情,很緊張,什麼話都沒說,老師便罰他在教室的門後面站了一天,他感覺很羞恥。從那之後,孩子就害怕進入學校的門,不想學習,不想見到老師、同學。自從孩子出現嘔吐、暈倒等現象之後,父母就讓孩子在家休息,到改善,等到再去學校,同樣的情況又出現了。
心理醫生經過分析:孩子嘔吐、暈倒這些症狀是真實存在,產生軀體化的原因是他們對學校環境的牴觸,他無意中一次生病卻發現了好處—不用去上學,父母的默允行為又強化了孩子對學校的害怕情緒。此後,孩子便有意無意的借著軀體症狀來避免上學。經過心理醫生的悉心指導,孩子的症狀很快就消失了。
孩子向父母訴說情緒煩惱通常得不到他們傾聽與支持,身體健康又是立身之本,自然而然,軀體化成為孩子應對心理困境的方式。同時,它也是一種可習得的自我防禦。
孩子不想上學有一下幾方面的原因:
導火索:在學校受到了挫折或感受到了傷害。比如說學業壓力大,老師的不公平對待等,產生這些矛盾和糾紛後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留下了心結,導致孩子對學校生活產生抗拒,從而有了不想上學的念頭。
潛在原因:
一、性格原因:不同氣質類型和性格的孩子在面對學校中發生的種種狀況,其體驗與反應是不同的。大大咧咧、神經大條的孩子基本上不會把事情放在心上,即使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也不會允許自己在消極情緒裡停留太久。而敏感的孩子,情緒體驗的部分比較多,這樣的孩子遇事兒容易在心裡留下印痕,心思重,什麼事兒都藏在心裡,不願意說出來,一旦陷入消極的情緒很難走出來,產生對外部世界的抗拒,表現為不想上學。
二、家庭環境:孩子是最純淨的,他沒有經受過世態炎涼的洗滌,如果孩子本身出現了一些問題,這是對父母關係的映射。如果父母經常為瑣事吵架或者母親是一個高度焦慮者,這會給孩子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比如缺乏安全感、不會與人正常相處、自卑、憂鬱、煩躁等。這時,如果學校再出現無法預測的恐怖事件,厭學行為會自然而然產生。
【雪華心理諮詢】
孫雪華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姻情感師。預約諮詢電話13791539034,個人微信號sdlysxh,微信公眾號sxhxinli
諮詢擅長領域:婚姻情感、戀愛家庭、親子關係、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成長、精神分析、抑鬱情緒、焦慮情緒、恐懼、薩提亞、私人心理顧問、職業指導等諮詢業務。
諮詢風格:溫暖親切自然,運用心理動力學取向的方式諮詢。
諮詢形式:電話諮詢、面詢。您可以在孫雪華心理師的微信公眾號「sxhxinli」的後臺輸入「諮詢」兩個字,了解心理諮詢的詳情。
親,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可以收聽【雪華心理諮詢工作室】千聊直播間的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