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前的桑落酒一鬥價值萬錢,是真的麼?

2021-01-16 湯沁華

「索郎」即「桑落」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卷四·河水》有酒的記載,其中所記的桑落酒引人入勝。

——民有姓劉名墮者,宿擅工釀,採挹河流,醞成芳酎,懸食同枯枝之年,排於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漿焉,別調氛氳,不與佗同,蘭薰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貢,選最佳酌矣。自王公庶友,牽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顧,思同旅語。「索郎」反語為「桑落」也,更為籍徵之雋句、中書之英談。

以上文字記載了有一個叫劉墮的人擅長釀酒,他所釀之酒會在桑葉落時打開,因此得名桑落酒。這種酒色清白如米泔水,別有一種濃鬱的香味,既似幽蘭的馨香,又似麝香,自成一種飄逸的芳馨。是為當地朝貢。自王公貴族到民間百姓,朋友之間相攜邀請時,都要說「索郎很是眷戀,想一起說說話!」「索郎」即「桑落」,一時傳為美談。

酈道元的妙筆畢竟與眾不同,這段文字讓嗜酒之人讀來口齒生津、垂涎欲滴。正值桑葉凋落之時,秋冬之際宜飲桑落酒,此時開酒風味為最佳。

《洛陽伽藍記·卷四》記載:「市西有退酤、冶觴二裡,裡內之人,多醞酒為業。河東人劉白墮,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晞,以罌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味不動,飲之香美,醉而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出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裡……」

《北史·卷一十九· 列傳第七·孝文六王》記載「及清河王懌為元叉所害,悅了無仇恨之意,乃以桑落酒候伺之,盡其私佞。叉大喜,以悅為侍中、太尉。」

河東劉氏所釀之桑落酒,於暑天六月以甕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而味不變。當時北魏都城洛陽的桑落酒美名在外,京中權貴赴郡府藩封,攜帶桑落酒相贈千裡遠方。汝南王悅是魏孝文帝的六子,元叉是太后的妹夫,汝南王悅以桑落酒招待元叉,可見桑落酒在北朝已是宮廷待客的名酒了。

賈思勰《齊民要術》謂造酒:「春秋二進釀者,皆得過夏;然桑落時作者,乃勝於春。」「十月桑落初凍則收水釀者為上時。」

桑落酒於桑葉凋落之際(農曆九、十月間)釀成,自北魏文獻記載至今已有1600餘年的歷史,古時的桑落酒是發酵酒而不是蒸餾酒。

十千提攜一鬥

《新唐書·卷四十八·志三十八百官三》記載良醞署: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掌供五齊、三酒。享太廟,則供鬱鬯以實六彝;進御,則供春暴、秋清、酴麋、桑落之酒。

《酉陽雜俎·卷一·忠志》記載:「安祿山恩寵莫比,錫賚無數。其所賜品有:桑落酒,闊尾羊窟利、馬酪、音聲人兩部、野豬鮓、鯽魚並鱠手刀子、清酒……」

在大唐盛世,桑落酒是朝廷宗廟祭祀的專用酒,專為朝廷釀酒的光祿寺良醞署負責釀造桑落酒,供應朝廷宗廟祭祀和飲宴之用。盛唐美酒甲天下,唐玄宗李隆基賞賜寵臣安祿山御用桑落酒,可想而知當年桑落酒是大唐皇宮飲宴餉饋的名酒佳釀。

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

錢起《九日宴浙江西亭》:「木奴身向熟懸金實,桑落新開瀉玉缸。」

劉禹錫《秋日書懷寄河南王尹》:「不知桑落酒,今歲與誰傾。」

張謂《別韋郎中》:「不醉郎中桑落酒,教人無奈別離何。」

郎士元《寄李袁州桑落酒》:「色比瓊漿猶嫩,香同甘露仍春。十千提攜一鬥,遠送瀟湘故人。」

白居易《房家夜宴喜雪戲贈主人》:「桑落氣薰珠翠暖,柘枝聲引管弦高。」

唐代經濟文化高度繁榮,唐詩中關於酒的篇章不可勝數,美酒與名詩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桑落酒的風採亦是不遑多讓,郎士元筆下的桑落酒如瓊漿甘露,對它可謂是褒讚有加,令人陶醉。詩中說到十千提攜一鬥,可見其價值不斐。我們在唐代海量詩作中不難看到「鬥酒十千」的句子,結合詩人當時生活在經濟空前發達的盛唐時代,那麼郎士元說桑落酒十千一鬥應當並非虛言。《新唐書·卷五十一·食貨志》記載:「……是時(天寶年間)海內富實,米鬥之價錢十三,青、齊間鬥才三錢,絹一匹錢二百。」相比米價,鬥值萬錢的美酒在盛唐也必定是奢侈品,想來不是人人都消費得起的吧。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李白鬥酒詩百篇,一鬥30斤,看似酒量很大,但喝不過現代人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詩中說了,李白喝完一鬥酒能寫100首詩!我覺得,100首詩別說讓我寫出來了,就是抄也要抄好久,那一鬥酒到底是多少,李白能在喝完之前寫出100首詩?帶著這種好奇我就查了一下「一鬥「到底是多少 。在唐朝,一鬥酒差不多15公斤左右,也就是說李白有30斤的量。這個量著實唬人,30斤,不要說酒了,就是水也喝不了這麼多啊。
  • 李白鬥酒詩百篇,鬥酒十千,穿越唐朝你喝得起詩仙的酒嗎
    今天聽人講到李白的酒要多少錢,偶然來了興趣。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而提到李白就不得不說一說酒。畢竟李白不僅愛喝酒,他的酒詩也是一絕。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 「李白鬥酒詩百篇」中的「鬥酒」到底有多少酒?
    文人雅士愛酒、飲酒、寫酒,把酒與生活聯繫在一起確實很常見,這在古代文人中尤其明顯。三國時曹操吟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名句;晉代的劉伶在酒德頌中寫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鬥解醒。」陶淵明的詩則幾乎「篇篇有酒」,且常用酒作題目寫詩。
  • 古代人喝的酒真的是酒嗎?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文化當中跟酒有關的文人其實真的不少,酒仙李白、醉翁歐陽修、飲酒詩人陶淵明等等。這些古人都是我們印象中的好酒量,李白動輒鬥酒,一大鬥酒相當於現在6升,一小鬥也有2升了,那麼問題來了,2000毫升的酒相當於4瓶礦泉水,就算是水都灌肚子裡也挺難為人了,何況是酒,那他們喝的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酒嗎?你以現在我們常喝的酒來說的話,即便是啤酒也會醉啊。水滸傳中酒文化比較出名,酒後武松打虎,還有酒後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等等。
  • 一千年以前,人們是怎麼治療宿醉的?
    據考證,在10世紀的時候,人們就已經有了治療宿醉的食譜。但這都阻止不了愛酒之人對酒的渴望,總有醉的不省人事的時候。該食譜的作者Sayyar al-Warraq指出,在喝酒前,可以吃點洋白菜,在喝酒的間隙,吃點小吃就不那麼容易醉。如果實在是喝得太多了,也可以通過食療來彌補。首先,要喝大量的水,加速身體的代謝。但喝水的時候要注意,不能一下子猛喝,要小口小口攝入。
  • 一瓶華潤雪花啤酒相當於古代多少鬥酒?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還因為喝酒獲得一個酒仙的稱號。那麼李白真的那麼能喝嗎?要是讓他喝華潤雪花啤酒的話,他能喝多少杯呢?在說明古代人能喝多少酒之前,我們先要明確古代的度量單位都是什麼?隨著朝代的不同,度量的單位也不盡相同。
  • 古人動不動就「一斛酒一鬥米十斤肉」能吃完?問題到底出在哪?
    古人動不動就「一斛酒一鬥米十斤肉」能吃完?問題到底出在哪?其實,只是度量衡的問題,古時候的重量單位肯定和現在不一樣,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肯定比現在的輕。所以,經管用現在的眼光看很驚人,但是其實沒那麼多。在中國的古代,時代不同,計量單位也不同,舊時,十升等於一鬥,十鬥即一百升,等於一斛,斛和石通用。
  • 百年品牌牽手千年傳統,貴州安酒首款生肖酒問世
    當百年歷史的白酒品牌與千年傳統的生肖文化相遇,產品價值會極大放活。12月18日,「貴州兩大歷史名酒」貴州安酒,隆重推出貴州安酒(辛丑牛年紀念酒),官方指導價1899元/瓶,全球限量6000瓶。而憑藉在顏值、寓意、品牌、品質等方面的超「牛」表現,貴州安酒(辛丑牛年紀念酒)一經問世,便引發業內熱議與市場青睞。
  • 百年品牌牽手千年傳統,貴州安酒首款生肖酒問世-社會資訊-國內資訊...
    當百年歷史的白酒品牌與千年傳統的生肖文化相遇,產品價值會極大放活。12月18日,「貴州兩大歷史名酒」之一的貴州安酒隆重推出 -- 貴州安酒(辛丑牛年紀念酒),官方指導價1899元/瓶,全球限量6000瓶。
  • 桑落洲琵琶亭,那年白居易在桑落...
    琵琶亭老春風棹,桑落洲寒夜雨杯。歲月悠悠人幾換,關河渺渺雁空來。酒酣欲寄登臨眼,黃葉斜陽滿廢臺。這個獨樹浦就是陶淵明《規林》詩中的「夏木獨森」,這棵樹是當年周瑜修建九洲八卦陣時,在九個洲上種植九棵柳樹作為標記,這獨樹浦就是其中一棵。到陶淵明時代,九棵柳樹只剩下了五棵,陶淵明見這五棵柳樹形態飄逸,又在此築房歸隱,在門楣上寫下了歸林二字,逐號五柳先生。到白居易時代,周瑜種下的那九棵柳樹,只剩下這一棵獨苗,長成了參天大樹。當地人就把這裡稱之為獨樹浦。這就是桑落洲獨樹浦的由來。
  • 嗜酒的李白鬥酒詩百篇,廣為流傳,但實際上古代一鬥酒少得可憐
    人們心中的李白除了文採飛揚外,嗜酒如命,也是對他最好的形容,然而李白豪飲的美名,在民間廣為流傳,但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功勞還要歸功於杜甫的傳播,作為李白的小迷弟,杜甫寫過大量的詩來讚美李白,其中就有「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寥寥幾句將李白活脫脫描寫成一個好飲狂客
  • 你那些自以為是的有價值的值錢經驗,真的能夠值錢麼
    記得十幾年前,剛上班的時候,在一次公司聚會中,當時的一個高層領導得知我是一個剛畢業的菜鳥,就語重心長的和我說了一句我至今依然深信不疑的話,那就是別怕自己沒有經驗,經驗都是靠自己工作、琢磨、遇到事情後總結歸納並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這才是經驗,我從來不相信那些所謂的十幾年經驗的人的經驗都是真的經驗
  • 古人吃飯真的動不動「一鬥米十斤肉一斛酒」?懂歷史的人笑了!
    古人吃飯動不動「一鬥米十斤肉一斛酒」,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不會撐不會醉嗎? 先說一鬥米十斤肉,有的記載本身就比較誇張,未必完全可信。《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 茶與酒也能混在一起喝?「龍虎鬥」就可以,納西族也太大膽了吧!
    喝了「龍虎鬥」茶後的趙寄客仿佛回到了青年時代,渾身充滿力氣,只是這力氣對上日軍的長槍短刃,無疑螳螂擋車,他到底還是沒能保住綠愛。讀到這裡。其實我是疑惑的,為啥茶與酒能混在一起喝呢,不是說好了茶酒混合對身體有害嗎?且茶不能解酒。那這「龍虎鬥」是作者編造出來的嗎?
  • 芒市風平鎮壩麼村有個合作社用豬來「養」酒
    遮放穀子,壩麼酒。在芒市風平鎮遮晏村委會壩麼村民小組,女共產黨員郗玉夢成立了「壩麼釀酒養豬專業合作社」。從2019年10月到現在,不到半年時間,已經釀酒20餘噸,走出了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的第一步。但釀出的白酒不銷售出去,卻「養」在庫房裡。到底怎麼回事?
  • 範閒醉酒詩百篇,漢御坊酒道文化傳千年
    在沒有漢唐、沒有李白杜甫、沒有唐詩宋詞的「異次元」,作為一個現代人,鬥詩的範閒,演繹了別樣的千載風流,光華耀目。「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雖然是借著穿越優勢,範閒才能在這微醉之下鬥詩百篇,但中華上下五千年,無數燦爛篇章也的確是在酒後作出。不得不說,酒,對中國的詩歌文化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自從傳說中的杜康、儀狄釀酒起始,酒作為一種日常飲品,走上了中國歷史的舞臺。起初,由於生產力落後,酒僅局限於貴族之間的宴飲以及祭祀。
  • 描寫喝酒的3首唐詩,酒與詩相得益彰,千年來讓人們拍案叫絕
    很多朋友都喜歡沒事喝點小酒,而古人對於酒也是十分珍愛。於是古人也留下了很多精彩的酒文化對聯。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欣賞表達酒文化的3副對聯,酒香與文採齊飛,真是韻味十足,千年來讓人們拍案叫絕。
  • 看起來像「芋頭」,民間說它「千年不滅」是真的嗎?價值大請珍惜
    導讀:看起來像「芋頭」,民間說它「千年不滅」是真的嗎?價值大請珍惜文:三農小七看起來像「芋頭」,民間說它「千年不滅」是真的嗎?價值大請珍惜是因為植物太多了嗎?以至於它們長得都重樣兒了?不然,世上怎麼有那麼多的植物看起來很像呢?對於物種的起源,我們普通人還真的就很難說得清道的明。姑且不管它吧?但,起源可以不深究,不同的物種卻還是要分得清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