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代表性樂器三味線從中國傳入 絲綢之路帶來的音樂傳遞

2020-12-13 北晚新視覺網

不同民族與不同國家的樂器和音樂,在唐代的大規模音樂交流中,都分別在異國他鄉遇到了它們的知音,隨即由它們的知音在當地傳播開來。生活在公元八世紀前後的玄宗皇帝與楊貴妃是一對奇妙的夫婦,他們兩人的愛情故事,至今在中國仍然是家喻戶曉。玄宗皇帝與楊貴妃都是出色的音樂家,他們創作了許多樂曲,在中國音樂史上是具有裡程碑式的人物。

日本Soothe樂隊的小山豐演奏津輕三味線 來源:新華社

以「文明互鑑,民心相通」為主旨的「絲綢之路」音樂融合與創新研討會,日前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中央音樂學院主辦,北京戲曲評論學會、中央音樂學院「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承辦。七月中旬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了為期兩天的研討。來自中國、美國、波蘭、愛爾蘭、俄羅斯、日本、伊朗等國的專家學者出席會議,並做了精彩的學術演講。本版編輯從眾多的發言中,選取兩位中國學者與一位日本學者的發言,他們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回應了這個命題。而日本學者的文章,則提及中國的電影以及音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所影響到的日本人對中國的認知形象。如果以文明互鑑,這樣的絲綢之路將可以通向任何一個地方。

不同的樂器,共同的樂章(摘登)

北京戲曲評論學會會長 靳飛

在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化的發展進程中,音樂始終保持著足夠的影響力,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越是民族融合與國際交流程度較高的時期,越是音樂繁榮發展的時期。中國音樂在中國歷史上的發展高峰是在唐代,也就是公元七世紀初至公元十世紀初。唐代的第二個皇帝唐太宗是一位非常開明開放的君主,他明確地說,以前的帝王都是以中原地區與漢民族為中心,輕視周邊的少數民族與地區。唐太宗反對這種觀念,他說在他心中是沒有這樣的差別的,他可以做到「愛之如一」。在唐太宗的倡導下,漢族與各少數民族的交流,成為唐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外交流空前頻繁與廣泛,據史料記載,亞歐大陸及非洲有近三百個國家和地區與唐朝開展經貿交流和人文交流。唐朝的首都長安,交通發達,北路可以通往蒙古、哈薩克斯坦;東路可以通往朝鮮半島;西南路可以經過四川通往尼泊爾、印度或越南、柬埔寨。西路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經過河西走廊通向中亞、西亞和歐洲。除了陸路交通之外,還有海路,東邊至少有三條海路可以通往日本;南邊則從廣州渡海,可以到達東南亞、阿拉伯海,直到波斯灣。長安因此而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國際大都會,居住有數以萬計的少數民族和國際友人。

唐代的大規模的經貿與人文交流,客觀上帶動了一次世界範圍內的音樂與樂器的大規模交流。這還要歸功於當時的交通工具不夠發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以音樂伴隨長途旅行,這真是一種破除旅途寂寞的很好方法。不過,這個方法現在反而是不方便使用了,帶著樂器乘坐飛機,航空公司與海關都會提出種種問題;而且,在飛機上更無法演奏音樂。所以,今天的音樂交流,所受到的限制,可能比古時還要多。

現代中樂琵琶

我們仍然回到唐代。不同民族與不同國家的樂器和音樂,在唐代的大規模音樂交流中,都分別在異國他鄉遇到了它們的知音,隨即由它們的知音在當地傳播開來。生活在公元八世紀前後的玄宗皇帝與楊貴妃是一對奇妙的夫婦,他們兩人的愛情故事,至今在中國仍然是家喻戶曉。玄宗皇帝與楊貴妃都是出色的音樂家,他們創作了許多樂曲,在中國音樂史上是具有裡程碑式的人物。

楊貴妃得到了一面從四川送到長安的四弦琵琶,愛不釋手。她為這面琵琶增加了一根弦,變成五弦琵琶,所演奏的樂曲得到玄宗皇帝的喜愛。當時的貴婦們紛紛學習演奏楊貴妃改造過的五弦琵琶,使得琵琶音樂風行長安。琵琶從此成為中國音樂中的重要樂器。

可惜楊貴妃創造的五弦琵琶,後來在中國失傳了。然而,在日本奈良的正倉院裡,卻意外地完好保存下一面楊貴妃發明的唐代五弦琵琶,製作非常精美,成為了那個令人懷念的繁榮的國際音樂交流時代的寶貴紀念。

日本琵琶 基本保持唐制

音樂與樂器在國際交流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類似楊貴妃這樣的加工改造的情況。大家往往最初為音樂與樂器的異國風情所吸引,繼而就要嘗試著用這種音樂與樂器,傳達自己的感情。音樂與樂器的交流也因此而充滿著變化與創造,其結果更是不可思議的。譬如中亞的一弦琴,經過河西走廊傳到中國,變成兩弦琴;到了中原地區又增加一根,成為三弦琴。再從中國傳到日本,用貓皮代替蛇皮,成為日本現今最具代表性的樂器,日本三味線。如今聽到三味線的音樂,我們立刻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日本風情,但是又有誰能想到,這原本是從很遠的地方傳到日本的一種外來樂器呢?

大規模的國際經貿與人文交流,帶來大規模的國際音樂交流。反過來說,大規模的音樂交流,也幫助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跨越語言障礙,達到感情的溝通。儘管大家所使用的樂器不同,可是,一旦化為音樂,便成為了大家共同的樂章,引發起我們的共鳴。這種感覺,不是語言文字所能描述出來的;最好的說明方法,還是應該化作音樂來描述。

(原標題:絲路上的音樂交響)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2018

相關焦點

  • 被他們用來演繹《火影忍者》的日本三味線,原來和絲綢之路有關……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從中國傳到日本衝繩的「三弦」先被改名為「三線」,經過數百年的演變成為「日本傳統樂器」三味線。哥哥吉田良一郎表示:「我們了解三弦是從絲綢之路上傳入中國的,所以我們不僅想學習中國三弦,還想了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中各種豐富的樂器……」圖說:吉田兄弟亮相上海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初學:因父之愛 兄弟搭檔
  • 中日傳統樂器三弦、三線、三味線演奏會在橫濱舉辦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7月14日,由日本橫濱市藝術文化振興財團、橫濱能樂堂策劃主辦的「連接日本和中國的傳統樂器——三弦、三線、三味線」演奏會在橫濱能樂堂舉辦。中國音樂學院教授、著名三弦演奏家趙承偉及福建省泉州南音樂團一行應邀參加了演出。
  • 2018和之綻放吉田兄弟三味線「太平之夜」音樂會在滬舉行 太平人壽...
    日本古老傳統的三味線,在西洋的品味平衡下包裹著日本流行樂旋律,撩撥於浦江之上—— 2018和之綻放吉田兄弟三味線「太平之夜」音樂會12月24日勁量登場。在座無虛席的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觀眾們見證了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之際,中日兩國文化交流、共享太平的深厚友誼。
  • 日本三味線演奏家上妻宏光將亮相「相約北京」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第20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將於2020年1月1日至26日舉辦,期間奉獻60場劇場演出和3個主題藝術展,涵蓋音樂、舞蹈、戲劇、展覽、節中節五大板塊。其中,1月18日,由日本三味線演奏家上妻宏光帶來的一場名為「《傳統與革新》跨界音樂會」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日本三味線演奏家上妻宏光。 三味線是日本傳統弦樂器,與源自中國的三弦相近。由細長的琴杆和方形的音箱兩部分組成。
  • 山東文博國際範兒:一把三味線彈奏中日友好情
    記者來到位於會展中心3層的日本展區,看到很多前來參觀、諮詢的觀眾,大家普遍對日本的三味線、紅型印染和漆器表現出興趣。現場還有來自日本衝繩縣的演奏家現場演奏三味線,濃濃的異國風情讓人一瞬間有置身國外的錯覺。
  • 從三弦到三線再到三味線
    [摘要]三弦(中國)——三線(衝繩)——三味線(日本),是一種樂器的源流、演變。作者:龍昇(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作家)來日之年,正值山口百惠隱退,松田聖子登場。琉球王國以海上交易立國,既與明清交易也與日本、韓國、南洋交易,由三弦演變成的三線或蛇皮線自然也傳入了日本。三線從衝繩傳入日本記載有多種,通說是在室町時代末期的永祿年間(1558—1570),傳到大阪附近的堺港的,最初也稱蛇皮線。堺港早有許多會彈琵琶的盲僧,叫做琵琶法師。
  • 上妻宏光「攜」三味線相約北京
    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大成者——歌舞伎無疑是海外知名度最高的一種傳統戲劇形式,其主要伴奏樂器三味線則是一種日本的傳統弦樂器,與源自中國的三弦相近,由細長的琴杆和方形的音箱兩部分組成。年少成名6歲起學習津輕三味線據悉,70後演奏家上妻宏光所演奏的是「津輕三味線」不同於過去的伴奏用三味線,津輕三味線在十九世紀才出現,不是一種用來伴奏的樂器,而是一種獨奏樂器,並且津輕三味線在演奏時有極大的即興性,也因此有了「日本爵士樂」的稱號。
  • 日本三味線組合「吉田兄弟」登上海舞臺 《火影忍者》動漫名曲等...
    【解說】12月24日晚,風靡數十年、傾倒億萬人的日本後現代搖滾三味線人氣組合「吉田兄弟」正式登陸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為中國觀眾帶來一場「太平之夜」音樂會。   據了解,三味線是日本的一種傳統弦樂器,源於中國樂器三弦,有著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
  • 聚焦文博會丨日本三味線演出「漂洋過海」來了
    12日下午兩點,整個N2館都陶醉在三味線的音弦裡。在主舞臺上,來自日本愛媛縣松山市的表演者屈尾泰磨帶來的三味線演奏時而激蕩、時而凜然、時而質樸,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聆聽。據了解,三味線,起源於中國的三弦,大約成形於15世紀左右。中國的傳統樂器三弦傳到日本後逐漸成形。而此次來渝的津輕三味線則以具即興性、接近打擊樂器的奏法和快速的拍子為特徵,也可作為打擊樂器使用,演奏者可以使用琴撥敲擊琴身。
  • 西洋音樂及樂器的傳入,西樂在中國最初的傳播
    往事如煙:天主教會與西洋音樂及樂器的傳入,西樂在中國最初的傳播。一,利瑪竇在中國時撰著《西琴曲意》,是介紹西洋音樂最早的著述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曾來華進獻西洋樂器。1639年義大利籍傳教士畢方濟,又向明朝宮廷進獻了一臺「風篁」(管風琴),從此以後進入中國的古鋼琴、管風琴等西方樂器就陸續增多 了。二,康熙帝高度評價歐洲音樂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2年)曾聘西方傳教士在宮廷講授西洋音樂,康熙帝高度評價歐洲音樂,對西方的樂理、方法和樂器甚感興趣。
  • 關注文博會|世界頂級吉他下周亮相文博會,日本三味線表演將帶你...
    如果說愛好音樂的你看了全球最牛的「六弦琴」還不過癮,在本屆文博會上,日本駐重慶總領事館還專門邀請到日本愛媛縣的傳統樂器表演——三味線來渝,更將讓觀眾們親耳聆聽到來自異域的傳統風情。到文博會貴州館看世界頂級吉他「天眼看宇宙文明,世界看中國貴州,我在重慶文博會貴州館等你,一起來看貴州。」在文博會上,作為主賓省的貴州,將帶來怎樣的精彩內容呢?
  • 海賊王:和之國上線,秒回江戶時代,傳統樂器與背景的完美融合
    開頭和之國初見時的音樂,新過場動畫中的音樂,還有片尾索隆戰鬥時的BGM,這些都是用日本傳統樂器演奏出來的,十分貼合江戶時代的氣息。現在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演奏這些音樂用上了什麼樂器。三味線動畫開頭藝伎手上彈奏的琴就是日本的傳統樂器三味線。
  • 日本網友吐槽:無臉男流浪街頭賣藝,一人獨奏三味線
    最近有日本網友就在街頭拍到了一位無臉男,被發到網絡上之後有網友吐槽說:這是無臉男流浪街頭賣藝,一人獨奏三味線的節奏啊。這位無臉男彈奏的「三味線」是一種日本傳統樂器,據說發源於中國的三弦,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三根線所以叫這個名字,了解的朋友請在評論區科普科普。
  • 中國民族樂器——吹奏樂器
    中國民族樂器——吹奏樂器我國的吹奏樂器的發音體大多為竹製或木製。根據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以氣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動的;第二類,氣流通過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動的;第三類,氣流通過簧片引起管柱振動的。
  • 《純白之音》TV動畫化,一塊來傾聽寄宿於三味線中靈魂的迴響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純白之音》是漫畫家羅川真裡茂創作的一部以日本傳統樂器三味線為題材的漫畫。在預告中,主人公澤村雪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斷地前進著,把自己的想法寄宿於三味線中,然後傳遞給觀眾。在這裡也給小夥伴們普及一下三味線具體是什麼。三味線是日本傳統弦樂器,與源自中國的三弦相近。由細長的琴杆和方形的音箱兩部分組成。
  • 中國民族樂器百科-笛子
    中國民族樂器百科中,笛子是中華民族歷史最悠久的吹管樂器之一,並且受到了世人的喜愛和大力推崇。有關我國笛子的發展歷史、制笛用材料、笛子種類等知識大全本文逐一為您詳細介紹。一、笛子基本知識概述笛子是我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一種吹奏樂器,也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民族樂器。笛子常常在民間音樂、戲曲、民族樂團等重要音樂形式中使用。笛子的音色婉轉而悠揚,響亮而清脆,吹奏者笛聲陣陣,令傾聽者無不醉心於它。
  • 洗足學園音樂大學—日本音樂大學中燃起的新星
    日本怎麼還有個洗腳大學,還是個音樂大學?難不成是邊洗腳邊聽音樂嗎...學校開設有有聲樂、舞蹈、樂器等諸多學科分野,是近些年升起的一顆音樂大學中的新星。下面就讓大輝醬帶大家走進洗足學園音樂大學吧!大學簡介洗足學園創始者前田若尾於1924年,舊平塚村(今東京都品川區)的家中創建了私塾,並於2年後遷至現東京都目黑區洗足地區,成立洗足高等女學校。
  • 淺析隋唐音樂對日本的影響
    在隋唐兩代傳入日本的樂器及曲譜同樣對日本形成很大的影響,其中最有影響的應該算箏和琴。十三弦的箏是在唐代傳入日本的,一併流傳過去的還有民間的許多箏獨奏曲,多數傳向日本的九州。據日本的《琴曲抄》的序言中記載,一位叫石川色子的女官,在彥山跟唐人學得箏曲後於公元八八七年將這些箏曲傳給了當時的宇多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