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於2019年7月份在各大影院上映,當時我也寫過相關文章(鄧超《銀河補習班》,父母必須要了解的4句話!)。這個月我們的主題閱讀是高效學習,通過四本書教給孩子科學的學習方法,實現高效學習的目標。
而我發現,《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中,關於父母引導孩子高效學習方面,有很多我們可以借鑑的地方。
一、培養孩子學習的自主主動性
故事的主人公馬飛是年輕的太空人,但是他小時候,卻是一個十足的差生。他的爸爸,由鄧超扮演的馬皓文是一個造橋工程師,卻因為替人背黑鍋做了7年的牢,等他出了獄第一時間去看兒子馬飛的時候,馬飛已經是一個初中生,而且正因為學習差等各種問題讓校長勸退轉學。
馬皓文和校長打了一個賭,學年結束,馬飛考試成績會排到年級前十,並且畢業的時候會成為全校最出色的學生。
所有人包括馬飛的媽媽都覺得馬皓文腦子壞了,他們完全不相信馬飛能考到年級前十,馬皓文說的簡直就是瘋話。
但是,馬皓文堅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做到,在他的心理,兒子馬飛就是天才,就是最棒的!他給了馬飛很大的信任,讓馬飛重拾了自信心。
(1)鼓勵和信任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說過:「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馬皓文鼓勵孩子,並且極其信任孩子,他並沒有用當爸爸的控制欲來給孩子施加壓力。
當馬飛說:"我覺得不可能,不可能是年級前十名,我不想給你丟臉"時,馬皓文說:"忘記那個賭吧,年級前十名我才不在乎呢,我在乎的是你的腦子是在睡覺還是一直在轉。"
(2)幫助和引導孩子
馬皓文並沒有給孩子很大的壓力,當馬飛分析自己各科成績都很不好的時候,他沒有去說:"你怎麼那麼差!"的話來刺激他,只是說了一句:"分析的還挺全面的。"
馬飛不知道怎麼複習,爸爸把他的書包拿來,把他書包裡除了課本以外的練習冊、習題集都扔了出去,只剩下課本,摞在一起,用尺子量了高度,然後和兒子說:"一共11釐米,考試前每天0.1釐米,能做到嗎?"他是在告訴孩子,複習的方式就是啃課本,把基礎打紮實。
(3)把控制權放下,將自主權交給孩子
晚上,馬飛躺在床上,爸爸卻還在寫著東西,他問爸爸:"我能不睡覺嗎?"馬皓文回答:"你可以上天,你自己的事兒,以後甭問我。"
之後的馬飛,真的就把學習當做了自己的事兒,沒有人逼他,他自己主動去學習了。只有當我們把控制權交給孩子,一點一點放手,孩子將來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而影片裡的一個反例:馬飛所在學校的閻主任,是一個視孩子成績如命的老師,他會將成績非常優異的學生照片掛在牆上展示。
但是正是他的控制欲,一直在逼著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因為一次考試失利而跳樓自殺變成了一個瘋子。
所以,影片正是用一正一反的故事告訴你,父母對待孩子的兩種方式會成就怎樣的孩子。你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不言而喻。
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馬飛從小就喜歡飛機,晚上,爸爸帶著馬飛在田野裡奔跑,爸爸說:"真正的學習,要從興趣開始。"
馬皓文一個人打好幾份工,甚至賣血,為的就是給兒子買一臺他很想要的五八六電腦,那個時代,一臺電腦對於一個工薪階層的家庭來說,就是一個奢侈品,但是,馬皓文依然實現了兒子小小的願望。
很多時候,家長都會擔心,孩子有了電腦會玩物喪志,但是,馬皓文選擇相信和支持孩子的興趣,電影中有一個小細節,當馬飛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五八六電腦時,他打開電腦並沒有在玩遊戲,而是在編程。
所以,電腦或者電子遊戲也並不一定就是"洪水猛獸"。關於電子遊戲,果媽曾經做過一次直播,你可以點擊電子遊戲有毒?看會讓孩子玩遊戲的爸爸如何做進行觀看。
馬飛想去看航空展,馬皓文克服了很多困難,帶著他去看這個航空展,那是他和爸爸最甜蜜、記憶最深刻的一次旅行。
他們白天旅行,晚上補課,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但是當他們趕到航空展的時候,觀賞票已經賣光,但是,爸爸依然找到了最佳的觀賞位置。
當一個人找到他熱愛的東西,產生心流的時候,他就會發揮他的天賦優勢。
在今年3月份果媽帶著大家學習天賦優勢主題時,曾經說過: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幫助孩子找到他們所熱愛的事情。這個月的高效學習主題,同樣也有這樣的觀點,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可以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果媽在《內驅型成長》這本書也講過,我們要探討的目標是要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幫助孩子自己激勵自己,並讓他們覺察他的身上總有一些能影響世界的重要東西。
馬皓文正是激發了馬飛的內驅力,從小喜歡飛機的馬飛長大後當了一名航天員,登上了月球,真的飛上了天,實現了他兒時的夢想。
三、培養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影片我看了很多遍,但是有一段高潮部分,是我每次看的時候都會流淚的。那就是:在看完航天展回家的路上,馬飛和爸爸走散,馬飛遭遇了大洪水。馬飛淹沒在洪水中,馬上就要被淹死,最終通過自己想辦法,救了自己。
當馬飛在洪水裡待了三天,差一點就要放棄生存下去的意念時,他聽到了爸爸在外面喊:"看看你身邊有什麼,用腦子,想辦法,你一定能出來。"
當所有人看到馬飛自製了木筏吹著哨子、用手電筒照著光出來的時候,仿佛看到了一個生命的綻放。
就像長大後的馬飛所說:如何製作一個木筏,並不是任何一本教科書裡的知識,但這的確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有可能想得到的,前提是他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馬飛長大後作為中國最年輕的航天員執行航天任務,但是他們卻在外太空發生了意外,與地面失去聯繫,有回不來的危險,馬飛冒著生命危險走到艙外,解決了問題,成功完成了航天任務,返回了地球。
作為父母,有的時候我們對孩子不是管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我們不可能永遠在他身邊,所以,我們必須要去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他才能更從容的面對和掌控自己的未來。
這部電影雖然描寫的更多的是一個爸爸和兒子的溫情故事,但是,裡面有很多其他的觀點和內容都帶給我們很多啟發,值得我們去學習。推薦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賞這部電影。
-作者-
果媽閱讀作者無敵小薇
本文首發果媽閱讀(ID:guomaczj),超10000+父母訂閱的閱讀號,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們喲,加入果媽閱讀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