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中央軍委軍事訓練會議上指出,要尊重官兵主體地位,發揚軍事民主,鼓勵創新創造,把廣大官兵練兵熱情激發出來、練兵智慧凝聚起來。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實現軍事訓練轉型升級,全面提高部隊訓練水平和打贏能力,靠戰略謀劃、頂層設計,也靠基層落實、官兵推動。
目前,隨著我國安全環境、軍事鬥爭態勢、我軍使命任務、現代戰爭形態、我軍組織形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目標任務都發生變化,我軍軍事訓練進入全方位變革、整體性提升的新階段。在這樣的新階段,要提高訓練成效,迫切需要形成爭先恐後、精武強能的訓練熱潮,迫切需要通過實踐創新、依靠官兵智慧破解訓練難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廣大官兵是戰鬥力形成的主體,是軍事訓練實踐的主角,也是參與軍事訓練轉型的主力。我軍的作戰思想、作戰理念最終要落實到他們的行動上;武器裝備、科研成果最終要落實到他們的使用上。訓練理念是否科學,戰法創新是否有效,武器裝備是否適用,後勤保障能否到位,哪些地方需要創新,哪些地方需要加強,都離不開廣大官兵的參與、改進和創造。廣大官兵的訓練熱情和訓練智慧,是推動訓練轉型的「發動機」,是提高新時代打贏能力的關鍵因素。
縱觀我軍歷史,什麼時候廣大官兵練兵熱情高漲、練兵智慧集聚,什麼時候軍事訓練就搞得有聲有色,戰鬥力就得到較大提升。20世紀60年代初全軍開展的大練兵大比武運動,以其龐大的規模、可喜的成果、廣泛的影響,鐫刻在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史冊上,全軍訓練成績大幅提升,戰鬥力水平極大提高,形成了刻苦鑽研、勤學苦練軍事技術的良好風氣。這期間,誕生了著名的郭興福教學法,創造性地解決了把兵練「精」、訓「活」的問題。1964年被稱為「大比武」之年,據不完全統計,參加比武的共有3318個單位、3.3萬餘人、3766個項目,神炮手、神槍手和技術能手的數量成倍增長,湧現出「一代槍王」宋世哲、「十項全能」徐國棟、「偵查標兵」王金陵、「神槍姑娘」劉延鳳等比武尖子。
今天,我軍處於「新體制時間」,訓練內容不同往昔,但官兵的訓練熱情、訓練智慧對部隊訓練轉型、打贏能力提升同樣重要。很多單位下大力抓實踐創新,最大限度凝聚官兵的智慧和力量,不僅提升了傳統課目的訓練成績,還在新專業訓練、高技術課目、新質作戰力量運用、聯合訓練訓法戰法研究等方面探索出新路子。
然而,仍有少數單位僅注重上級推動,不注重發揚軍事民主,鼓勵創新創造的環境氛圍還不夠濃厚。有的墨守成規、按部就班,不重視吸收官兵寶貴經驗,影響了官兵實踐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有的一味按上級部署要求練,不善於總結官兵探索出來的訓法戰法,對一些適用管用的訓練模式推廣不夠;還有的重視大項目、輕視小革新,官兵的一些創新創見因缺少扶持而難以付諸實踐。諸如此類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官兵訓練熱情,影響軍事訓練轉型,影響練兵備戰成效。
激發訓練熱情、匯聚訓練智慧,重在發揚軍事民主。發揚軍事民主,是我軍訓練和作戰的一條重要經驗。賀龍元帥曾在文章中寫道:許多外國人乃至一些中國人,總是不能懂得解放軍的手榴彈怎麼會制服了坦克?木船為什麼會打敗了軍艦……這一切奇蹟之所以能夠創造出來,除了靠我們官兵高度的政治覺悟和勇敢精神而外,主要的就是靠了個「大家想辦法,人人出主意」的軍事民主。這就是我們的「秘密」。今天,我軍列裝了很多新裝備,增加了很多新課目,訓練難度比以前更大了,更加需要發揚軍事民主,在解決訓練難題中提升訓練效益,在突破訓練瓶頸中創新訓法戰法。
「誰英雄,誰好漢,訓練場上比比看。」熱情的澎湃、智慧的彰顯,離不開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群眾性練兵比武,是激發軍人血性、提高部隊戰鬥力的重要途徑。用好這一抓手,不僅能練出精武高手,還能推動訓練轉型。在遼寧艦上有一個高級士官群體。作為中國第一代航母水兵,他們從零起步,刻苦鑽研,堅持「比學趕幫超」,經過數百次的磨合訓練,僅用2年多時間,在航母交接入列前半年就實現全艦自主獨立操作裝備,提前3個月實現全面接管所有裝備。他們不僅自身武藝精湛,還傾盡所能培養幫帶身邊戰友,全艦70%的年輕士官都是他們的徒弟,被譽為「航母龍骨」。像遼寧艦高級士官群體這樣,我軍通過新時代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催生一大批訓練尖子、精武標兵、備戰能手,推動部隊練兵備戰整體水平不斷提升。
推動訓練轉型,提高打贏能力,永遠離不開「群蜂智慧」。尊重官兵主體地位,提升官兵練兵熱情,積極鼓勵官兵參與實踐創新,我軍新時代軍事訓練一定會水漲船高,一定能有效支撐備戰打仗能力提升和各項重大任務完成。
(作者單位:河南省軍區 陳兆明)
[ 責編:曾震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