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國慶假期快要來啦~
這這麼長的假期有什麼好的安排?
小編今天要帶你去探訪一個神秘的小島,一個臺灣人都不常去的美麗島嶼——蘭嶼!
飛魚擁有如滑翔翼般的胸鰭,依靠尾部的迅速擺動,可以蹦出海面、展「翅」滑行……曾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中現身的飛魚令人驚嘆,也讓蘭嶼島以及生活在島上的少數民族達悟人被觀眾所熟知。
蘭嶼是臺灣原住民的一支達悟人世居之地,方圓45平方公裡的小島滿目蔥蘢,島上丘陵起伏,海濱怪石林立,形狀各異。
因冬季季風強勁,夏秋兩季復多颱風,故四周海岸甚受波浪侵蝕,造成許多特殊海蝕地形景觀,遍布天然巖穴與奇石怪崖。
蘭嶼原名「紅頭嶼」,據清朝後繼善著的《恆春縣誌》上說:紅頭嶼上「多雜樹,蔚然深季,浮疏日出,無樹不紅,此其名之所由也。」又有一種說法,說是由於島上的紅山巖中含有大量硫化鐵,呈赤紅色,遠望時一片殷紅,好像一顆紅色人頭,因而取名紅頭嶼,後來又因島上盛產馳名世界的名貴花卉-蝴蝶蘭,因而改稱蘭嶼。
達悟人是臺灣高山族中惟一居住在離島上的族群。中日甲午戰爭後,蘭嶼隨同臺灣島被迫割讓給日本。1897年3月,日本人組織的「紅頭嶼調查隊」,在經過5天勘探後,認為蘭嶼島無開發價值,而將此島列為人類學原始民族研究地區,禁止外人移入,使其與外界隔絕。也正因為如此,達悟人至今基本上仍然保持著原始的生活方式。
最忙碌的時節:飛魚季
對蘭嶼人來說,一年只有三個季節。等待飛魚、飛魚來了、飛魚走了!
在蘭嶼,魚是達悟人獲得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每年4-6月是蘭嶼盛產飛魚的旺季,也是達悟人最忙碌的時候,他們有一種集體出海捕魚的傳統習俗儀式,每年一度,叫做「飛魚祭」。
飛魚祭是達悟人最莊嚴隆重的祭祀,都是在黎明時舉行。舉行之日,一清早,一艘艘繪有五彩圖案的木船停放在海灘上,參加慶典的人圍攏在四周,由一長者主祭,以雞、豬為祭品供奉海神,祈求神的護佑和飛魚豐收。
祭祀完畢,男的赤身,著丁字褲,劃獨木舟出海捕魚。捕捉飛魚經常是在晚上進行,他們在漁船中點著火把,將掛網放入海中,飛魚看到亮光就會自海面飛起,相繼躍入網中。兩個人劃的小獨木舟,一個晚上可捕到三五十條飛魚。
整個飛魚季節,全島可捕獲百萬斤之多。漁船歸來後,岸上的壯丁蜂擁著幫忙把獨木舟推上海灘。 婦女、小孩兒忙著剖魚、去鱗、曬魚乾,把這些飛魚曬成幹,可供一年食用。
跨上機車 環島看海
愛海的人,肯定會愛上蘭嶼。全長約36公裡的環島公路,摩託車是最好的代步工具,一般觀光客通常換環個2、3趟,晨昏美景不同。
蘭嶼賞景特色之一,就是沿岸的奇巖怪石,因石型而有各得其名。像是玉女巖、象鼻巖、龍頭巖、鋼盔巖、雙獅巖、軍艦巖、鱷魚巖、坦克巖、五孔洞等,沿途有指示牌與介紹。此外,必經的6個主要部落,紅頭、漁人、椰油在前山,朗島、東清、野銀在後山。
若要居高下眺,從公路高點叉路上去,可到氣象觀測站,此地是收攬全景的熱門景點,但要注意,摩託車不要直駛登頂,下山時坡路太大,車禍頻傳,要特別小心。
想要安靜賞海,青青草原是不錯的選擇。沿著緩坡上山,沿途綠野、海景入眼,獨享數大的綠與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