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重口味」: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胡荽」
中國人開始批量引進外國蔬菜,始於秦漢時期。其中以漢武帝時最為突出,著名外交家張騫經「絲綢之路」,從西域帶回了一批果蔬新品,大蒜、胡荽(香菜)、苜蓿、胡瓜(黃瓜)、胡豆(蠶豆)等,都是這一時期引進的。
從所引進蔬菜品種看,漢代「重口味」,受歡迎的大蒜、香菜都有特別重的味道。其中,對中國食俗影響最大的是大蒜。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種蒜」條引《博物志》稱:「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胡荽。」大蒜在引入以後,就成了中國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吃大蒜癮比較大的可能是唐代人。大蒜被古人當葷菜,出家人是禁食的,但據《廣五行記》記載,唐鹹亨年間,有個和尚因為沒有大蒜,連吃魚、肉都沒有胃口。
大蒜的刺激性和葷臭味都很大,與其同時引進的胡荽則溫和多了。胡荽有特殊的香味,食後滿口留香,因而得名「香菜」。但古人更看重胡荽的「解毒」功能,幾成萬能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部》「胡荽」條中,曾列出它的9種藥用功能,其中第一條就是主治「痘疹不快」。
隋唐人「重口感」:唐太宗時「尼婆羅國獻波稜菜」
隋唐時期,中國又出現了一波蔬菜引種熱。但與漢代人「重口味」不同,隋唐人更重視被引進蔬菜的品質和營養價值,比較「重口感」。其中,最出名的是萵苣和菠菜。
萵苣,有萵筍、苦苣、白苣、生菜、老鸛菜等多種叫法,最早在唐孟詵《食療本草》中已提及。在這些叫法之外,萵苣還有一個「千金菜」的雅稱。為何叫千金菜?宋初人陶轂《清異錄·蔬菜門》「千金菜」條是這麼說的:「國使者來漢,隋人求得菜種,酬之甚厚,故名千金菜,今萵苣也。」原來萵苣是中國人花高價從國外引進的品種,故得此名。
國在哪裡?據考證為西域古國,秦漢時已存在。因為「」字古同「禾」「和」,有學者推測,國極可能就是以盛產美玉著稱、位於今新疆境內的古和闐國。
萵苣雖然是一種大眾蔬菜,但在歷史上一度被視為珍品。據南宋《清波雜誌》「生菜」條記載,紹興七年(1137年),宋高宗趙構巡幸建康(今南京),在返回途中路過丹徒新豐鎮時,提出要帶兩籃生菜,幸好隨從官員緊急辦齊。生菜因此身價大增,成為「珍品」。這裡所說的「生菜」,就是萵苣。
相比萵苣,菠菜似乎更受古人歡迎。菠菜又叫波稜菜、波斯草、赤根菜,美稱「鸚鵡菜」,魯迅筆下叫「紅嘴綠鸚哥」。菠菜引進中國的時間在《唐會要》裡有明確記載:「太宗時,尼婆羅國獻波稜菜,類紅藍,實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結合唐代詩人劉禹錫《嘉話錄》中,「菜之波稜者,本西中國,有僧自彼將其子來……」一語,可知是僧人所獻。
尼婆羅、波稜,都是今尼泊爾的古稱,又寫作「頗稜國」。菠菜其實並非尼泊爾的特產,其原產波斯(今伊朗),故有「波斯草」一說。雖然菠菜非中國原產,但自7世紀引種後,在古人悉心栽培下,形成了與「歐洲菠菜」相對應的「中國菠菜」:子實有刺,保留著較多的原始特徵,葉狹長而有缺刻,可四季播種。
明朝人「重外觀」:海椒「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
宋元以後,特別是明代中後時期,胡蘿蔔、辣椒、西紅柿……又一批外國蔬菜來到了中國。從這一時期起,海路成為中國引進蔬菜的主要通道。
在明代引進蔬菜中,最有影響的是辣椒。可以說,辣椒不僅引發了長久的餐飲革命,而且改變了中國人傳統的飲食習慣,如今風行全國的湘菜、川菜,都是因為辣椒的出現才成為名菜的。
辣椒,古有番椒、海椒、辣茄、辣角、秦椒等多種稱呼。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最早提到辣椒:「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遵生八箋》刊行於萬曆十九年(1591年),時為明朝後期,辣椒就是此時傳人中國的。
辣椒原產美洲墨西哥,15世紀末,由哥倫布帶到歐洲。那麼,辣椒是如何傳人中國的?傳統觀點認為,西線由「絲綢之路」進入;東線從海上由東南亞傳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但近年來有學者提出幾條新的傳入路線,其中比較靠譜的,是辣椒最早由浙江及其附近沿海「登陸」。
最早記載辣椒的地方志是清康熙十年(1671年)浙江《山陰縣誌》,最早提到辣椒的《遵生八箋》的作者高濂也是浙江人,這並不是巧合,說明浙江種植辣椒已不鮮見。
為何最早見到辣椒的蘇浙人沒有將辣椒吃出名堂?除了地理、氣候、喜好諸因素外,或與當初對辣椒食用價值認識不足有關。原來,辣椒開始是作為觀賞植物引進的。
把蔬菜當觀賞植物引進,這也是明代時外國蔬菜入華的有趣方式和現象,外觀好看的植物受歡迎。如西紅柿,初稱「番茄」,人們不敢吃,也是出於觀賞目的引進的。明人朱國楨《湧幢小品》和王象晉《群芳譜》中,都是將其當觀賞植物看待的,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的民國時期,番茄才進入普通中國人的菜籃子,「始食之」。
中西部「重刺激」: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
雖然浙江人可能是最早吃上辣椒的,但最能吃辣的是川、渝、黔、湘、鄂幾個省區的人,這幾個地方的古人「重刺激」,越辣越上癮。其中,最早將辣椒吃出名堂的是湖南人。
湖南地方志是最早出現吃辣椒記載的方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寶慶府志》《邵陽縣誌》等志書中已有記載。由於辣椒被古代湖南人稱為「海椒」,於是有學者推測,湖南的辣椒極可能是由臨海的浙江傳入的,如是從廣東傳入則應叫「番椒」,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辣椒由浙江登陸說。
同樣以食辣出名的川、渝、黔地方志上,關於辣椒的記載則相對較晚。如四川,有關辣椒的記載比湖南晚半個多世紀。但辣椒傳入川、渝後,似乎一夜傳遍各地,最晚在清朝後期,四川人能吃辣、不怕辣已全國出名。清末人徐心餘《蜀遊聞見錄》中「辣椒」條是這樣說的:「辣椒一種,各省皆有,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摘自《百科知識》2015年6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