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菜籃子裡的「西洋蔬菜」

2020-12-25 新民晚報數字報
  ◆ 倪方六

  漢代「重口味」: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胡荽」

  中國人開始批量引進外國蔬菜,始於秦漢時期。其中以漢武帝時最為突出,著名外交家張騫經「絲綢之路」,從西域帶回了一批果蔬新品,大蒜、胡荽(香菜)、苜蓿、胡瓜(黃瓜)、胡豆(蠶豆)等,都是這一時期引進的。

  從所引進蔬菜品種看,漢代「重口味」,受歡迎的大蒜、香菜都有特別重的味道。其中,對中國食俗影響最大的是大蒜。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種蒜」條引《博物志》稱:「張騫使西域,得大蒜、胡荽。」大蒜在引入以後,就成了中國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吃大蒜癮比較大的可能是唐代人。大蒜被古人當葷菜,出家人是禁食的,但據《廣五行記》記載,唐鹹亨年間,有個和尚因為沒有大蒜,連吃魚、肉都沒有胃口。

  大蒜的刺激性和葷臭味都很大,與其同時引進的胡荽則溫和多了。胡荽有特殊的香味,食後滿口留香,因而得名「香菜」。但古人更看重胡荽的「解毒」功能,幾成萬能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部》「胡荽」條中,曾列出它的9種藥用功能,其中第一條就是主治「痘疹不快」。

  隋唐人「重口感」:唐太宗時「尼婆羅國獻波稜菜」

  隋唐時期,中國又出現了一波蔬菜引種熱。但與漢代人「重口味」不同,隋唐人更重視被引進蔬菜的品質和營養價值,比較「重口感」。其中,最出名的是萵苣和菠菜。

  萵苣,有萵筍、苦苣、白苣、生菜、老鸛菜等多種叫法,最早在唐孟詵《食療本草》中已提及。在這些叫法之外,萵苣還有一個「千金菜」的雅稱。為何叫千金菜?宋初人陶轂《清異錄·蔬菜門》「千金菜」條是這麼說的:「國使者來漢,隋人求得菜種,酬之甚厚,故名千金菜,今萵苣也。」原來萵苣是中國人花高價從國外引進的品種,故得此名。

  國在哪裡?據考證為西域古國,秦漢時已存在。因為「」字古同「禾」「和」,有學者推測,國極可能就是以盛產美玉著稱、位於今新疆境內的古和闐國。

  萵苣雖然是一種大眾蔬菜,但在歷史上一度被視為珍品。據南宋《清波雜誌》「生菜」條記載,紹興七年(1137年),宋高宗趙構巡幸建康(今南京),在返回途中路過丹徒新豐鎮時,提出要帶兩籃生菜,幸好隨從官員緊急辦齊。生菜因此身價大增,成為「珍品」。這裡所說的「生菜」,就是萵苣。

  相比萵苣,菠菜似乎更受古人歡迎。菠菜又叫波稜菜、波斯草、赤根菜,美稱「鸚鵡菜」,魯迅筆下叫「紅嘴綠鸚哥」。菠菜引進中國的時間在《唐會要》裡有明確記載:「太宗時,尼婆羅國獻波稜菜,類紅藍,實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結合唐代詩人劉禹錫《嘉話錄》中,「菜之波稜者,本西中國,有僧自彼將其子來……」一語,可知是僧人所獻。

  尼婆羅、波稜,都是今尼泊爾的古稱,又寫作「頗稜國」。菠菜其實並非尼泊爾的特產,其原產波斯(今伊朗),故有「波斯草」一說。雖然菠菜非中國原產,但自7世紀引種後,在古人悉心栽培下,形成了與「歐洲菠菜」相對應的「中國菠菜」:子實有刺,保留著較多的原始特徵,葉狹長而有缺刻,可四季播種。

  明朝人「重外觀」:海椒「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

  宋元以後,特別是明代中後時期,胡蘿蔔、辣椒、西紅柿……又一批外國蔬菜來到了中國。從這一時期起,海路成為中國引進蔬菜的主要通道。

  在明代引進蔬菜中,最有影響的是辣椒。可以說,辣椒不僅引發了長久的餐飲革命,而且改變了中國人傳統的飲食習慣,如今風行全國的湘菜、川菜,都是因為辣椒的出現才成為名菜的。

  辣椒,古有番椒、海椒、辣茄、辣角、秦椒等多種稱呼。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最早提到辣椒:「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遵生八箋》刊行於萬曆十九年(1591年),時為明朝後期,辣椒就是此時傳人中國的。

  辣椒原產美洲墨西哥,15世紀末,由哥倫布帶到歐洲。那麼,辣椒是如何傳人中國的?傳統觀點認為,西線由「絲綢之路」進入;東線從海上由東南亞傳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但近年來有學者提出幾條新的傳入路線,其中比較靠譜的,是辣椒最早由浙江及其附近沿海「登陸」。

  最早記載辣椒的地方志是清康熙十年(1671年)浙江《山陰縣誌》,最早提到辣椒的《遵生八箋》的作者高濂也是浙江人,這並不是巧合,說明浙江種植辣椒已不鮮見。

  為何最早見到辣椒的蘇浙人沒有將辣椒吃出名堂?除了地理、氣候、喜好諸因素外,或與當初對辣椒食用價值認識不足有關。原來,辣椒開始是作為觀賞植物引進的。

  把蔬菜當觀賞植物引進,這也是明代時外國蔬菜入華的有趣方式和現象,外觀好看的植物受歡迎。如西紅柿,初稱「番茄」,人們不敢吃,也是出於觀賞目的引進的。明人朱國楨《湧幢小品》和王象晉《群芳譜》中,都是將其當觀賞植物看待的,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的民國時期,番茄才進入普通中國人的菜籃子,「始食之」。

  中西部「重刺激」: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

  雖然浙江人可能是最早吃上辣椒的,但最能吃辣的是川、渝、黔、湘、鄂幾個省區的人,這幾個地方的古人「重刺激」,越辣越上癮。其中,最早將辣椒吃出名堂的是湖南人。

  湖南地方志是最早出現吃辣椒記載的方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寶慶府志》《邵陽縣誌》等志書中已有記載。由於辣椒被古代湖南人稱為「海椒」,於是有學者推測,湖南的辣椒極可能是由臨海的浙江傳入的,如是從廣東傳入則應叫「番椒」,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辣椒由浙江登陸說。

  同樣以食辣出名的川、渝、黔地方志上,關於辣椒的記載則相對較晚。如四川,有關辣椒的記載比湖南晚半個多世紀。但辣椒傳入川、渝後,似乎一夜傳遍各地,最晚在清朝後期,四川人能吃辣、不怕辣已全國出名。清末人徐心餘《蜀遊聞見錄》中「辣椒」條是這樣說的:「辣椒一種,各省皆有,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摘自《百科知識》2015年6月上

相關焦點

  • 抗疫情、保春耕,西洋實業堅持守好百姓的 「菜籃子」!
    西洋實業旗下的西洋|諾威施品牌,在行業領先的化學合成、噴漿造粒的複合肥生產工藝基礎上再次創新,在原有的複合肥產品中融入小肽魚蛋白、海藻提取物等營養物質,研製出海魚肽藻肥——「海魔王」系列產品,增強肥效,實現複合肥品質再度突破。
  • 菜籃子社區蔬菜直銷車今起開行
    把平價菜送到居民家門口 人民網海口9月16日電(枉源) 為加快推進平價菜進小區銷售網點工作,菜籃子產業集團與合作企業海南椰枝花實業有限公司共同探索布點新模式,計劃於9月16日起探索通過菜籃子社區蔬菜直銷車方式增加菜籃子銷售點位
  •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優質蔬菜在濱州這樣長起來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在山東鑫誠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內,感受直通大灣區的「菜籃子」如何煉成的。雖然冬季的室外略顯寒冷,鑫誠農業的大棚內一片欣欣向榮。據鑫誠現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文鑫介紹,從今年3月份開始,鑫誠農業順利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第四批)初審候選名單,4月便獲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證書。
  • 哈巴河縣:大棚蔬菜長勢喜人 全力保障群眾「菜籃子」
    如今,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哈巴河縣的大棚蔬菜長勢旺盛。種植戶們不誤農時,抓好生產管理,全力保障群眾的「菜籃子」。 在強農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棚內,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平菇升柄展傘,該合作社員工正忙著栽培香菇。今年該合作社在三座大棚種了蘑菇,預計在三月下旬上市。
  • 菜籃子社區蔬菜直銷車來了!首批進駐海口這5個小區
    記者從海口市菜籃子產業集團了解到,為加快推進平價菜進小區銷售網點工作,菜籃子產業集團與合作企業海南椰枝花實業有限公司共同探索布點新模式,於9月16日起探索通過菜籃子社區蔬菜直銷車方式增加菜籃子銷售點位,讓更多平價菜走近小區居民,定時定點、有序銷售。
  • 你知道西洋蔬菜的種植時間和日常管理嗎?
    西洋蔬菜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種,他是廣東省的主要葉類蔬菜之一,秋季種植,冬春季收穫。西洋碟味甘涼,清熱潤肺,含多種維生素,高過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抗衰老作用。市面上很多西洋菜品使用大量營養物質來加速生長速度,所以要吃上安全健康的西洋菜真的不容易。西洋蔬菜什麼時候種的?
  • 新疆奎屯市蔬菜副食品配送中心提升百姓菜籃子
    中廣網奎屯8月17日消息(記者吳卓勝 奎屯臺記者李霞) 新疆奎屯市今年把蔬菜副食品配送中心列入重點民生項目,以提升百姓菜籃子,吃上價廉質優健康安全的蔬菜和副食品。  該項目由奎屯市澤惠果蔬配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包括蔬菜副食品倉儲中心和集中分揀配送中心,佔地面積約6000平米,投資1800萬元。
  • 平價蔬菜送到家!河北張家口電商企業蔬菜配送保障農村「菜籃子」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劉雅靜)「太好了,這幾天都不敢出門,正發愁菜快吃完了,雖說是咱家裡有醃菜,可是沒點新鮮菜咋行。政府可給解決了大難題!」2月5日下午2時30分,張家口市橋東區姚家莊村委會大院,村民們按照電話通知的順序分批有序地前來領取預定好的蔬菜。
  • 春節期間「菜籃子」物豐價穩 部分蔬菜價格回落
    天津北方網訊:春節長假已經過半,經過除夕、初一、初二這幾天的「消化」,不少市民也開始出來填滿「菜籃子」了。而在每個攤位幾乎都有不下10種蔬菜在銷售,整個市場逛下來,總共有30多種菜品,包括葉菜類、根莖類、菌菇類。不少商販告訴記者,春節前夕,批發市場、批發商從各地進行了集中採購,備足了貨源,確保春節期間「菜籃子」供應不受影響,「這幾天挺冷的,還能有這麼多種蔬菜供應,要不是前期備貨,估計現在除了大白菜就沒別的了。」  不僅菜品種類豐富,部分蔬菜的價格較年前也有小幅回落。
  • 武漢:「特價蔬菜包」擴容增投豐富市民「菜籃子」
    新華社武漢3月17日電(記者王自宸)為進一步豐富市民「菜籃子」,武漢將重量10斤售價10元的「特價蔬菜包」可選品種由原來的「6選3」擴大到「13選3」,每日投放總量也力爭達到20萬份。此舉旨在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居民生活物資保供穩價工作,更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 黔南長順:冬茬蔬菜陸續上市 充足市民「菜籃子」
    進入12月份以來,貴州持續低溫天氣帶來的寒冬,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在長順縣擺所鎮松崗村千畝的蔬菜大壩上,基地種植的西生菜、娃娃菜長勢喜人,基地每天都要組織五六十名工人加緊採收,及時打包銷往貴陽,以充足貴陽市民的「菜籃子」。基地工人梁燕秋告訴記者:他們早上八點來採摘蔬菜,早點來就能多摘一點。
  • 海口菜籃子集團聯手京喜事業群打造菜籃子社區零售新模式
    海口菜籃子集團聯手京喜事業群打造菜籃子社區零售新模式移動菜站進小區 居民買菜真方便本報海口1月1日訊(記者 郭萃)新鮮的蔬菜、水果,豐富的豆製品和肉禽,2020年12月31日一大早,顏色鮮亮、統一印有「菜籃子」LOGO標識的京喜移動菜站直銷車(簡稱移動菜站)開進了海口市海秀街道的御景灣小區。
  • 鄭州市二七區福華街:社區"蔬菜直通車",豐富群眾"菜籃子" ...
    「太及時了,價格還比較實惠,可以在家放心『宅』了......」2月10日上午,福華街街道七一三社區航海小區的李阿姨,從社區「萬斤蔬菜進社區,齊心合力抗疫情」活動現場提著剛買的菜,樂呵呵的告訴大家。為滿足防疫期間社區居民日常蔬菜的採買需求,降低外出扎堆購買蔬菜的風險,福華街街道黨工委積極協調了蔬菜一級經銷商河南華印源商品經營有限公司,把綠色、放心的蔬菜送到居民家門口,豐富了疫情防控期間群眾的「菜籃子
  • 蔬菜代購送上門!青島市永平路社區居民「宅」在家也能裝滿「菜籃子...
    我們不出小區就能買到放心的蔬菜水果,謝謝社區工作人員,考慮得很周到!」家住永平路社區1號院的居民賀永世高興地說。2月8日7點,一輛裝有新鮮蔬菜水果的小車出現在了振華路街道永平路1號院的空地上,一捆捆來自放心菜市場的蔬菜水果擺成一排供社區居民前來選購,西紅柿、白菜、芹菜、豆角、豆芽、雞蛋及各類水果等等,種類多樣,一應俱全。
  • 臨沂市民菜籃子:豬肉價格略降 蔬菜海鮮漲價
    豬肉價格是否還居高不下,蔬菜價格是否變得「親民」,海鮮產品是否漲價?9月17日,記者走訪了臨沂市區部分超市、便民市場和商販,了解菜價、肉價及海鮮等產品的情況,實地感受「菜籃子」的重量。豬肉一斤 便宜了兩三塊排骨30元一斤,腿肉32元一斤,五花肉31元一斤……如果要得多,價格還可以商量。
  • 菜籃子蓋上小被子 極寒天氣裡,你「囤糧」了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甜田菜籃子蓋上小被子 「極寒天氣」裡,你「囤糧」了嗎?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陳甜田1月6日,濱州市氣溫驟降,一場寒潮來襲。 在極寒天氣裡,人們紛紛宅在屋子裡「冬眠」。而有些人們卻奮力抗寒,保證市民「菜籃子」充足供應。
  • 慶陽市冬季「菜籃子」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確保冬季「菜籃子」供應充足、價格平穩。12月10日,記者在西峰城區幾家大型超市看到,蔬菜、肉類品種豐富、供應充足,豬肉價格穩定,蔬菜價格較夏季略有提升。超市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進入冬季以來,大部分蔬菜都是從外地運輸回來的,儘可能地保證市民『菜籃子』供應充足。」
  • 《鞍山市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97%以上;——建設肉類、蔬菜等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並穩定運行,在批發市場、菜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的追溯體系覆蓋率達到50%以上;——制定實施「菜籃子」產品生產扶持、市場流通、消費者補貼和應急預案等方面的調控政策;——確定「菜籃子」產品儲備品種和儲備量,建立規範可行的儲備制度;——建立「菜籃子」產品信息監測預警體系,整合信息發布平臺。
  • 守好群眾「菜籃子」「米袋子」
    □本報全媒體記者從提高「菜籃子」「米袋子」等產品自給能力,到開闢多方直供渠道;從生活物資價格和質量監控,到生活必需品配送上門……疫情防控期間,我區各地加強群眾生活必需品生產保障供應,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 APP下單、蔬菜送上門 「網上菜籃子」成商家角力的新風口
    隨著京東、餓了麼、美團、阿里等電子商務巨頭紛紛逐鹿賣菜業務,手機上的「菜籃子」儼然成了商家角力的新風口,直接挑戰著傳統菜場的「江湖地位」。商家紛紛布局「菜籃子」下班前,陶女士通過「京東到家」APP下單,買了一斤黑毛豬肋排和兩款蔬菜。到家沒多久,配送員就把她買的菜送上了門。手機下單,等菜上門,正成為越來越多忙碌的雙職工家庭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