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單、蔬菜送上門 「網上菜籃子」成商家角力的新風口

2021-01-09 樂居網

無錫人買菜方式正在悄悄發生變化。過去,大家都是去農貿市場或超市挑挑揀揀;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動動手指在App上下單,由配送員將菜品送到家門口。隨著京東、餓了麼、美團、阿里等電子商務巨頭紛紛逐鹿賣菜業務,手機上的「菜籃子」儼然成了商家角力的新風口,直接挑戰著傳統菜場的「江湖地位」。

商家紛紛布局「菜籃子」

下班前,陶女士通過「京東到家」APP下單,買了一斤黑毛豬肋排和兩款蔬菜。到家沒多久,配送員就把她買的菜送上了門。手機下單,等菜上門,正成為越來越多忙碌的雙職工家庭的生活習慣。

「無錫地區的訂單量以每年200%以上的速度逐年增長。」較早進入的食行生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已在全市布了367個站點,服務居民超過20萬人,今年計劃將站點擴充至400個。」

上月初,蘇寧宣布在蘇寧小店APP 平臺上線蘇寧菜場。「項目正在推進中。」蘇寧集團無錫公司相關人士介紹,目前我市蘇寧小店超過120家,今年年內的計劃開業數量為230家。

電子商家忙著布局,商超們也推出了送菜上門的服務,錫城最大「菜籃子」朝陽集團把農貿市場搬上了網,通過「朝陽到家」APP,提供線上下單、配送上門服務。

調查數據顯示,錫城線上買菜用戶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但是隨著網購日趨流行,參與群體年齡層不斷向上滲透。據統計,過去一年,上餓了麼買菜的中老年用戶數增長了500%。「不少中老年人樂於接受新事物。」朝陽農貿市場經理華豔表示,從最近一段時間「朝陽到家」的訂單量來看,中老年群體明顯增多,佔到了1/3。

萬億市場規模惹人饞

從食行生鮮到每日優鮮,從京東到家到朝陽到家,為何這麼多商家熱衷線上賣菜?「萬億級的市場規模,電子商務滲透率尚不足10%,如此巨大的消費缺口如何不讓人眼饞?」一位從事線上賣菜業務的人士坦言,對於消費者來說,菜場消費是一個家庭的基本消費,也正因此包含果蔬禽肉的「菜場」,成為商家的爭奪地。

「線上菜場」追求的是「快」,為了實現這一個字,每家電子商務企業各盡所能,從供應基地建設到物流配送設計,從倉儲選點規劃到售後服務支撐,每一個環節都花盡心思,力求不掉鏈子。

「晚上9點前在手機上下單買菜,次日上午就可到小區。」食行生鮮採用的是在小區裡設置生鮮櫃自提。進入無錫一年多的每日優鮮藉助的是前置倉,就是把儲放商品的倉庫,搬到距消費者更近的小區邊。「目前在全市設了20個前置倉,3公裡範圍內免費配送到家。」相關負責人介紹。

去年正式進入無錫的京東到家沒有倉儲,也沒設生鮮櫃,採取的是為商戶提供入駐平臺並負責配送上門的模式。「在為消費者提供1小時即時送達服務的同時,滿足傳統零售商拓展線上增量的需求。」京東到家相關人士介紹。

傳統菜場經營方式面臨改變

蓬勃興起的買菜生意引得更多企業競相入局。「最近有多家新企業打算進無錫做線上菜場,正在了解落戶的相關政策。」市商務局相關人士透露。

線上菜場日漸紅火,不少人不禁問:傳統菜場會被取代嗎?「線上對線下菜場的衝擊會更明顯,」商務部門人士認為,但不論是從當前的消費需求,還是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菜場在城市中扮演的角色都不可能被替代。

線上菜場,受制於倉儲、物流以及資料庫管理等多項成本,意味著定價必然高於傳統菜場,因此菜場仍然是價格最低的採購渠道。而且線上買菜,每一款蔬菜往往只有一個價格、一個選擇,沒法比較新鮮程度;而在菜場,大量菜攤隨你任意比較。

此外,傳統菜場除了買菜,還承擔著社交功能。「逛菜場是一種樂趣。」經常逛菜場的毛師傅說:「有時還能跟一些熟悉的攤販聊聊天,交流一些做菜的經驗。」

商務部門人士表示,傳統菜場面對新時代應有相應的改變。消費者對買菜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買得到,更要買得舒適」,菜場不一定外觀「高大上」,但一定要環境衛生;不一定是價格最低,但一定要有品質保證。

【關注百家號樂居買房,掌握購房好時機。】

相關焦點

  • 網上「菜籃子」讓市民吃上「稱心菜」
    「手機下單,配送上門,使購買新鮮蔬菜變得很方便。」5月25日,家住七星大觀·御園小區的市民胡女士熟練地打開手機上的「媳婦買菜」微信小程序,選購了半斤五花肉、1斤長豆角和2斤小白菜。過了40多分鐘,送菜員專門將這些菜配送到了她家。
  • 手機菜籃子:網上買菜更實惠 動動手指送到家
    網上買菜更實惠 動動手指送到家咱家用上了「手機菜籃子」家住北京天通苑的楊楊,近日很開心。「我平常下班晚,去附近菜市場買個菜,不僅菜的種類少,而且也不太新鮮。公務員李海龍的手機上裝著四五個「手機菜籃子」APP,他說,近段時間以來,小區附近常常出現各個網際網路生鮮平臺的配送員,推銷自家的「手機菜籃子」APP,只要下載並註冊成為新用戶,就可以享受首單「一元購」等優惠活動,「比如8個雞蛋1元,1條活鯽魚1元,一般下單後還送1個火龍果,差不多半小時左右商品就能送到家中。」
  • 買菜新模式:「菜籃子」走進「車尾箱」
    南方網訊(記者/張霜 通訊員/何雲華) 疫情之下,如何買菜成了很多人頭疼的事情,超市、菜場人太多,有風險;送菜上門,菜不能自己挑,好多小區還不讓快遞進門。中石化廣東石油聯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共同啟動「易捷淨菜菜籃子車尾箱工程」項目,在加油站易捷便利店開闢專店、專櫃售賣新鮮放心的農產品,讓車主在加完油的同時,順便把菜買回家,打造便捷舒適的「人·車·生活」生態圈。
  • 2020公務員面試熱點:「大篷車」新用法,「菜籃子」送到家門口
    怎樣保障群眾的「菜籃子」不空?為最大限度減少群眾外出、避免人群在商超聚集。某縣發改局積極發揮部門職能,聯合縣內三家大型商超共同推出「政府下單、群眾點菜、企業配送」抗擊疫情「菜籃子」送到百姓家門口服務機制。由各超市提供「你別出門,我來送菜,抗擊疫情,蔬菜配送」上門服務。
  • 廣州送菜上門app開發公司
    廣州送菜上門app開發公司【紫鯨互聯】表示,送菜上門app開發讓用戶不逛菜市場也能買到新鮮的蔬菜。雖然去菜市場讓我們可以挑選到新鮮的蔬菜,但是其嘈雜的環境卻是很難讓人忍受的。送菜上門軟體的出現,讓我們再也不用被這些問題困擾了。送菜上門app功能特點介紹1、輕鬆買菜:整個軟體囊括了市面上比較常見的菜品,用戶只需輕輕點擊搜索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買的菜,並且用戶還可以選擇送菜上門的時間,下班了直接就去做飯,再也不用與大爺大媽們一起搶佔菜市場了。
  • 網上買菜很方便 動動手指,肉菜送上門
    窩在家裡動動手指,然後等配送員把蔬菜、肉類送上門來,成為當下不少市民的選擇。那麼,網上買菜有哪些途徑?消費者又該如何選擇?記者展開了調查。記者調查了解到,消費者想網上買菜,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一是登錄美團外賣手機APP,點擊「蔬菜水果」一欄,就會彈出幾家可以網購蔬菜肉類的店家;二是通過手機微信搜索與買菜相關的小程序,可以找到幾家提供網上買菜服務的商家;三是登錄餓了麼手機APP,點擊「買菜」一欄,也會彈出可以提供網上買菜的店家。那麼,三種途徑如何選擇?
  • 蔬菜代購送上門!青島市永平路社區居民「宅」在家也能裝滿「菜籃子...
    我們不出小區就能買到放心的蔬菜水果,謝謝社區工作人員,考慮得很周到!」家住永平路社區1號院的居民賀永世高興地說。2月8日7點,一輛裝有新鮮蔬菜水果的小車出現在了振華路街道永平路1號院的空地上,一捆捆來自放心菜市場的蔬菜水果擺成一排供社區居民前來選購,西紅柿、白菜、芹菜、豆角、豆芽、雞蛋及各類水果等等,種類多樣,一應俱全。
  • 江蘇宿遷保障蔬菜供應:「放心菜」網上買 配送「不見面」
    網上放心菜送到居民的指定地點。孫軍賢攝人民網宿遷2月5日電 (黃啟源)疫情發生後,能不能保障物資供應,是市民關心的民生大事。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發展,大家都主動「宅」在家中。可每天生活必須的蔬菜,如何購買呢?
  • 玫瑰香橙網上賣、新鮮蔬菜送上門……萬州電商平臺發力 充實市民...
    三峽傳媒網訊 (記者 汪佳 通訊員 牟俊華)2月25日,記者從區商務委獲悉,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萬州積極引導電商企業轉型,為疫情期間老百姓基本生活提供物資保障。與此同時,創新的電商模式給居民購買生鮮產品和生活必需品帶來極大便利,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玫瑰香橙是萬州的特產,以前都是去現場採購,現在手機下單,真的很方便。」
  • 在家點點滑鼠蔬菜直送上門 網上賣菜配送能走多遠
    浙江在線05月12日訊自從在市區勝利路西小路開出首家基地蔬菜配送中心後,莊大英的生活變得忙碌而充實。每天要聯繫蔬菜基地訂購各種新鮮蔬菜,還要「公關」潛在客戶開拓市場,這對於一個61歲的老人來說壓力不小,莊大英卻幹勁十足。讓她開心的是,雖然紹興市越地農副產品配送中心開張才一個月,但人氣漸旺,已經有不少人成了配送中心的「鐵桿粉絲」。
  • 家樂福「菜籃子」正式上線!百款品質生鮮買一送一
    菜籃子,向來都是關乎國計的重要民生工作,來不得半點疏忽。8月8日,「2020家樂福餐桌領鮮計劃暨菜籃子上線發布會」在上海家樂福古北店盛大舉行,這標誌著以生鮮產品為主的家樂福「菜籃子」線上專屬頻道正式落地,有意採買品質生鮮的消費者又多了一個好去處。
  • 海寧防疫用上「微菜籃」 市民不出門新鮮蔬菜送上門
    ,不少市民都宅在家裡,不出門,買菜就成了難題。據了解,2月8日,市供銷總社在「海寧農珍」等微信公眾平臺推出了這項服務,採用基地直送+平價選購+郵政專送的「防疫保供」新模式,為市區居民提供「無接觸式菜籃子」。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美團優選究竟是什麼?
    雷軍名言: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有小寶貝說,我也想當會飛的「豬」,但是我不知道風在哪裡? 滴滴與優步的瘋狂補貼,讓我幾乎免費打了很久的車;美團與餓了嗎的瘋狂補貼,讓我幾乎免費吃了很久的外賣,作為消費者我享受著,同時又有很大一批「羊毛黨」賺的盆滿缽滿!
  • 盯上你的菜籃子!巨頭進軍生鮮配送,以後買菜也靠APP?
    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對於早出晚歸的上班族來說外賣吃膩了,但買菜成為了一大困擾畢竟下班後的菜市場只有別人挑剩的其實,當你在煩惱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時其實已經有商家盯上了你的菜籃子······據了解,網上已有不少做生鮮配送的App特別是近段時間
  • 「菜籃子」穩產保供 購買便捷渠道多
    「親愛的顧客,現在蔬菜不缺,但是你一搶購就缺了……」近日,網上流傳有小視頻,提醒大眾勿囤積蔬菜,避免消費者吃不完和商店備貨太多導致壞掉浪費。那麼,我市目前「菜籃子」供應情況如何?
  • 把菜籃子裝進手機有多難?
    她打開一款生鮮APP,點擊右側畫著綠色菜籃子的圖標,進入生鮮電商平臺淘鮮達,想下單買一些新鮮蔬菜。  一番挑選後,夏女士發現,附近菜市場五六元一斤的西紅柿,APP裡標價6.9元一斤。「不少菜品價格都高於菜市場,最近也很少有優惠,有時候送上門發現品質也不如線下的。如今手機上啥都好買,唯獨這個蔬菜還是菜市場靠譜。」
  • 老年人也習慣手機買菜 叮咚買菜半小時送菜到家便利市民生活
    現在市民們買菜也像訂外賣似的,從蔬菜、豆製品、肉禽蛋到水產海鮮,在叮咚買菜等手機app上都能一覽無遺,不到半小時就能送上門。解決一日三餐這種「頭等大事」,變得越來越有輕鬆、便捷、有趣味。 家住上海浦東新區麗水雅苑的成女士,2018年4月從南京路附近搬到了浦東的新小區,這邊生活配套設施不齊全,最近的超市步行過去也要半個小時。於是,成女士下載了叮咚買菜,從2018年4月使用至今。成女士告訴記者,家裡就自己和老伴兩個人,一日三餐都在叮咚買菜上購買。成女士說,買早餐特別方便,每天早上7點鐘下單,買點包子、黑米糕、酸奶等,起床時就送到了。
  • 批發市場蔬菜「配送上門」 捐款捐物支援抗疫一線
    封面新聞 記者 黃曉慶2月8日,家住內江市市中區玉帶街3號的鄭女士通過微信下單購買了土豆、白菜、大蔥等蔬菜,共計50元。這批新鮮蔬菜來自中農聯蔬菜批發市場,儘管量少,但是內江中農聯建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聯公司」)依然為她提供了免費送上門的服務。疫情發生以來,中農聯公司認真落實防疫防控措施,及時組織商戶開門營業,保證農產品供應充足,在穩住內江市「菜籃子」的同時,積極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狙擊戰。
  • 說說網上買菜那些事
    網上買菜的不斷拓展方便了不少市民,但在使用服務的過程中,市民也發現存在不少問題。  品質參差不齊  家住河西區的馮女士經常使用網上買菜、送菜到家等服務,用她的話說,網上買菜節省了買菜時間,下班時下個單,到家就有新鮮的蔬菜送上門,很是方便。
  • 順豐快遞如何網上下單?
    現在網上購物相當普遍,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所以發快遞也就成了大家經常會遇到的事情,但是對於那些不是經常發快遞的朋友來說,一旦遇到需要退換貨的情況時,往往不知道如何和快遞員取得聯繫,一般都會百度附近快遞的電話,然後讓快遞員上門取件,不過這並不是最合理的發貨方式,我們可以直接在網上下單,這樣不僅省去了網上查找然後驗證電話號碼真偽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