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上你的菜籃子!巨頭進軍生鮮配送,以後買菜也靠APP?

2020-12-19 紅星新聞網

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對於早出晚歸的上班族來說

外賣吃膩了,但買菜成為了一大困擾

畢竟下班後的菜市場只有別人挑剩的

其實,當你在煩惱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時

其實已經有商家盯上了你的菜籃子······

據了解,網上已有不少做生鮮配送的App

特別是近段時間,不少商業大公司更是扎堆進場

蘇寧小店將於4月下旬上線蘇寧菜場;美團直接上線美團買菜APP;餓了麼與叮咚買菜戰略合作;盒馬菜市也在上海低調開業;騰訊投資誼品生鮮;連羅森便利店也開始嘗試社區生鮮……

許多年輕人的買菜新選,手機點單在線購買

「叫『閃送』去農貿市場幫忙買菜的事,我經常幹,因為覺得超市的不新鮮,市場又太遠,還是這個方便。」90後都市白領小劉拿出手機,在APP下單了當天的晚餐食材。

「我覺得線上買菜是趨勢,特別是對於沒工夫逛菜市場的年輕人,我們這一代又普遍比較懶。」

這一幕或許已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日常。

網際網路生鮮的核心客戶群體的年齡介於25-45歲,他們更看重便利性和時效性,在平臺稍微溢價的情況下,相比去菜市場和大爺大媽搶菜,手機點單、等菜上門自然更加輕鬆愜意。

紅星新聞記者詢問了在線上買菜的朋友們,這些80後90後不怎麼會挑菜也不擅長砍價,菜場附近停車難更是她們買菜的重要阻礙。於是,她們便只好轉向她們熟悉的易於操作的線上渠道,包含外賣、快遞、跑腿平臺以及大型綜合類O2O平臺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京東到家、淘鮮達、美團、餓了麼等。如果是耐儲存的蔬菜,也會前往京東生鮮、天貓超市生鮮上購買。

▲眾多買菜APP

目前,各大平臺都專門開闢了買菜入口,跑腿代購也把「菜市場」單獨列出。京東到家上有「菜市場」,美團外賣有生鮮果蔬「天天買菜」,餓了麼有「買菜」······平臺會根據用戶所在地顯示附近的店鋪,註冊後點擊進入即可在線買菜,菜場裡能見到的蔬菜品種,平臺上基本都有售賣。

紅星新聞記者在京東到家上挑選了16枚鮮雞蛋、一斤土豆、一把小蔥,共1.55kg,配送費是4.5元。記者發現,線上店鋪裡的蔬菜定價會略比菜市場的貴一點,不過疊加使用店鋪優惠券、積分優惠券和平臺優惠,有時也能拿到比菜市場更便宜的價格。就以記者這一次的買菜價格為例,選擇的菜品總價為39.6元,用上各種優惠券,只需要21.6元。另外,下單時還可以添加訂單備註,比如土豆要適合炒菜的還是燉肉的,肉需要切塊……

下單以後,會有一個自主選擇的配送時間,一般在2小時以內送達,選擇立即送達則在1小時以內,整個操作流程與外賣十分相似。

據了解,京東到家的快遞業務外包給了達達快遞。達達小哥劉昊是個年輕的90後,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雖然他也會挑菜,但一般不需要騎手親自去挑。

「系統接單後,經營戶會挑好交到騎手手裡,顧客不滿意還可以拿回去換。下雨天、大太陽時候,訂單會多一些,大家都不想在天氣不好的時候出去買菜,還有在快下班的時候,單子也比較多。」

成長中的線上買菜業務,「需解決信任問題」

線上買菜確實非常便利,但負面評價也不少。

「蔬菜不夠新鮮,幾匹葉子都發黃了」「香蕉有點爛了」「番茄有些開裂」「豆腐有些發酸」······

在某買菜APP上,紅星新聞記者看到,顧客投訴最常見的是新鮮問題。對於這些投訴,該品牌客服回復稱,「生鮮水果會在配送中有不可控因素導致商品變化,發現商品與任何質量問題可與我們聯繫。」

▲APP上負面評價

還有消費者反映「貨不對板」「缺斤少兩」等問題。對於貨不對板,絕大部分APP會承諾退換貨。對於缺斤少兩,一些APP則承諾稱,重退差價。如果有其他糾紛,消費者可以打電話給商家協商退換,或者聯繫平臺客服介入處理。

生鮮品類本就不同於其它標準化電商品類。同樣重量、同產地甚至同一個賣家的蘋果,實際品質可能天差地別。許多人都認為,買菜必須親自到線下挑選。而對於線上買菜模式,人們不相信其他人挑的菜,會和自己挑的一樣好。

要想讓人們像買衛生紙那樣在線上放心買生鮮,首先要解決信任問題。商家必須讓顧客覺得值得信任,而不單單是省錢、便捷。90後小劉表示,「如果能解決信任問題,誰不想每天點點手機,菜就送貨上門了?」

信任也是快遞小哥最關心的問題。幾位外賣小哥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雖然送菜和送外賣差不多,但得到差評的機率要更高。據他們形容,送菜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比如經營戶包裝的綠葉蔬菜,在擠壓下葉片會萎靡,顯得不新鮮,另外鮮肉、豆腐等容易變質的食物也是客戶投訴的重災區。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建立信任,線上生鮮需要注意以下六點:提高配送速度、引導線下流量、滿足消費需求、優化供應鏈、建立產品標準、保障品質。

專家談菜市場升級

曹磊向紅星新聞記者介紹,「從目前的生鮮市場來看,本地菜市場有時效性,超市覆蓋不夠密集,加上一二線城市生活節奏加快,一些居民特別是上班族,買菜難問題突出,所以買菜領域具有較大的用戶需求。2019年生鮮零售的三公裡爭奪戰正在拉開序幕,大量的便利店、社區生鮮店等商業基礎設置,正在以店為倉,布局近場。」

所謂前置倉,就是在企業倉儲的物流系統中距離門店最近、最前置的倉儲物流基地。

據《2018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消費洞察報告》表明,45.5%的用戶希望配送時長在1小時內,只有32.3%的生鮮網購配送時長短於1小時,遠遠低於用戶的期望時長。而前置倉模式被認為能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消費頻次。

2018年以來,前置倉的生鮮電商獲得了資本和網際網路巨頭的青睞。無論是蘇寧菜場、美團買菜還是叮咚買菜,採用的都是前置倉模式。區別在於蘇寧菜場的前置倉是全國5000家蘇寧小店,美團買菜是在居民區開社便民服務站,叮咚買菜則是自建的前置倉。事實上,很多社區超市早就是「前置倉」模式,只需要接入外賣平臺或是提供到家業務就可以送貨上門。而外賣買菜則相當於把菜市場當作大的前置倉。

「前置倉的存在,使得傳統的物流配送格局由『電商平臺→快遞企業→消費者』轉變為『電商平臺→前置倉→即時物流平臺→消費者』。」曹磊認為,前置倉能解決生鮮電商「農產品多級批發商鏈條導致毛利潤低,直達產地需要規模效應;品類多且雜,同質性強,儲存時間短且非標化導致損耗率居高不下;自建冷鏈倉儲物流投入成本高,使用第三方物流品質難以把控」等運營難點。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雲陽子指出,前置倉模式相較於傳統物流模式來說具有一定優勢,如今已有多家企業開始入局試水。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生鮮零售的年度總銷售額達4.93萬億,僅有不到3%的交易來源於線上。據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生鮮線上消費佔生鮮總消費的比例有望增長到15%。在這萬億規模的市場中,菜市場佔據70%左右的流通市場,存在巨大的升級機會。

-END-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出品

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來源:紅星新聞

編輯:嚴詩琪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巨頭們的野心不止「菜籃子」
    對於近期風口浪尖的社區團購買菜,人民日報評道:「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總結一下,就是「殺雞何用牛刀」!
  • 買菜之役,網際網路巨頭的又一塊拼圖
    其中既有創業公司的敗局,也少不了網際網路巨頭的試錯。這一年裡,阿里、京東、美團、蘇寧、永輝等巨頭對於網際網路買菜的布局從未停過,而創業公司也在這條賽道上不顧一切地奔跑。 以美團為例,今年上半年,旗下「小象生鮮」從三線城市開始收縮,連續關閉多家門店。但收縮的同時仍然在持續孵化,長出美團買菜、菜大全等業務。
  • 手機菜籃子:網上買菜更實惠 動動手指送到家
    現在方便了,家旁邊新開了『美團買菜』便民服務站,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在APP(應用程式)上提早選購想要的食材。有時遇上優惠促銷,比實體店賣的還便宜。」很多消費者表示:「一機在手,生活無憂」,「手機菜籃子」的出現,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足不出戶能買菜如今,外賣小哥出入菜市場的場景已不再新鮮。
  • drive-through買菜:中石化廣東進軍生鮮新零售背後
    中石化入局生鮮「戰場」,這個超級玩家在廣東鋪開生鮮零售有什麼底氣?南都記者為你一一解碼。 消費者的訴求 全程不接觸不下車 油箱加滿車尾箱裝滿 提著菜籃子出門去市場或者超市買菜一直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生活場景,但是這個場景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臨之後,出現了180°的大轉彎,市民宅在家裡線上買菜,各種生鮮網店忙得不亦樂乎
  • 抗疫期間買菜指南,生鮮購物App盤點從此告別買菜難
    一時之間,各大生鮮購物App成了大伙兒的「菜籃子」,平臺需求量蹭蹭蹭往上漲。 不過,眼下這麼多生鮮購物App看的頭暈目眩,不同的買菜App線上買菜預約和送貨的時間也不大不相同,一旦沒掌握買菜良機,只能在家乾等到次日清早重新下單了。 鑑於此,小編給大家收集了各大平臺的買菜信息,到底哪家平臺最靠譜?哪家平臺的蔬菜水果最有安全保障?
  • 資本介入下的社區團購正影響菜籃子,網際網路盯上「幾棵白菜」要幹嘛?
    先是多家網際網路巨頭斥巨資進軍社區團購領域;接著《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然後幾家供貨企業宣布嚴控供貨價格。記者調查發現,由於網際網路巨頭的資本介入,並不新潮的社區團購生意,正在逐漸影響生鮮產品零售行業。
  • 大媽靠外賣蔬菜年入百萬 巨頭目光鎖定「菜市場」
    隨著生鮮電商競爭持續升級,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新業務。日前,蘇寧小店宣布,將於4月下旬在小店App上線商品預售和蘇寧菜場兩大重點功能模塊,其中蘇寧菜場主打24小時內從原產地直發至門店。實際上,近一年來蘇寧,盒馬、餓了麼、美團、蘇寧等巨頭紛紛搶灘「買菜」業務。
  • 線上買菜「又好又快」 怎樣還能「多」和「省」?網際網路巨頭大戰...
    網際網路巨頭大戰「菜籃子」   手機點點,蔬菜瓜果肉禽水產都能限時送上門——生鮮電商已成為很多消費者的生活好幫手。
  • 電商搶佔「菜籃子」,大超市說不怕
    12月10日、17日,天眼新聞分別發布了《網際網路大鱷搶佔貴陽社區生鮮菜場,線上or線下買菜,你咋選?》《被巨頭盯上的菜籃子,到底誰是你的菜?》,新聞引發了不少市民的熱議。手機買菜讓價格如此透明,讓人首先想到的是大型超市是否會受到衝擊?
  • 買菜難,「賣菜的」更難——你用買菜APP嗎?
    於是,生鮮電商成了許多人的「菜籃子」,需求BengBengBeng的爆發了。線上買菜現實和理想的差距被放大。物流和貨源充足、品質好是消費者選擇平臺的首要考慮因素。那麼未來隨著消費者結構改變,和線上買菜習慣的培養,「宅經濟」當道,現在的模式能否讓他們鹹魚翻身呢?
  • 叮咚買菜進軍西南 首站成都開倉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劉會玲11月28日,主打「產地直採+前置倉配貨+最快29分鐘配送到家」模式的生鮮電商叮咚買菜正式宣布進軍西南,首站入駐成都。作為叮咚買菜在西南布局的首個戰略性城市,成都居民的生鮮在線消費實力不容小覷。兼具國際時尚魅力和天府文化特色,成都不僅是聯合國評選的八大世界美食之都之一,還是全國在線消費指數靠前的新時尚之都。同時,在近日發布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指數報告中,成都的全國排名僅次於上海和北京,位列第三。
  • 叮咚買菜小哥1小時可以配送7單,背後靠的是什麼?
    工人日報客戶端訊 7月17日,在叮咚買菜淞虹前置服務站,工作人員在這裡按照即時訂單,取菜、加工、打包、配送,一個包裹不到半個小時,就從倉庫送到居民手裡。水產品還有專門的水箱配送,確保鮮活到家。據了解,叮咚買菜生鮮直供產地達到350個,產地直供供應商超500家。通過智慧化供應鏈系統,叮咚買菜就能夠有效從產地端開始提升效率。生鮮電商之所以難做,商品的非標準化是一大原因。生鮮背靠的是龐大複雜的農業產業鏈,一棵小蔥,從種下去開始,到最後送到消費者的餐桌,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 網際網路巨頭盯上了你的菜籃子!大數據殺熟又來了?
    來源:華夏時報「今天你買菜了嗎?」現在這份問候更多的是來自於生鮮電商。網際網路買菜火了今年以來,受疫情的影響,使得「網際網路買菜」站在了風口上。疫情期間,全國人民都處於宅在家的狀態,一時間,買菜就成了億萬家庭的頭等大事。也是在這個時候,買菜APP迎來了高光時刻。網際網路電商也是盯上了這塊「肥肉」,紛紛投資生鮮電商。
  • 九大線上生鮮電商配送:哪家買菜最划算
    隨著電商對生活的貼近,我們見證了一家家生鮮電商的崛起,它們讓我們足不出戶打開房門就有菜吃。無疑這是電商與配送服務結合給生活帶來便利的體現。先來看一下這九大生鮮平臺:天貓超市、京東到家、蘇寧易購、餓了麼、美團買菜、盒馬生鮮、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和美菜網。到底哪家買菜最划算呢?我們從以下五個緯度去給大家分析。
  • 社區團購正影響菜籃子 網際網路盯上"幾棵白菜"要幹嘛?
    原標題:網際網路盯上「幾棵白菜」要幹嘛?   「限時秒殺,超低價。」——某社區團購小程序,打著廣告。   「這樣不行,價格不能低於出廠價。」——某糧油供貨企業,緊急發文。   這幾天,社區團購火了。
  • 植愛植物肉上線叮咚買菜,豐富百姓們的「菜籃子」
    在生鮮電商平臺上「線上下單、快速配送到家」,已經成為很多消費者的生活習慣,藉助生鮮渠道的鋪開,植物肉也在加快走近老百姓生活的步伐。最近,植愛植物蛋白肉產品上線叮咚買菜。
  • 60歲阿姨用生鮮配送APP,菜攤小販轉戰直播間,後疫情時期你更愛在哪...
    在女兒女婿的幫助下,劉阿姨戴著老花鏡,用手機下載了幾個熱門生鮮配送App。「冰鮮土母雞29.8元一斤,煲湯不錯。」「明蝦一斤不到45元,和菜場裡差不多。」劉阿姨對此如數家珍。「用了兩個多月,越來越順手。」劉阿姨和「銀髮」小姐妹們聊得最多的話題,變成了去哪個App買菜更划算。
  • APP下單、蔬菜送上門 「網上菜籃子」成商家角力的新風口
    無錫人買菜方式正在悄悄發生變化。過去,大家都是去農貿市場或超市挑挑揀揀;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動動手指在App上下單,由配送員將菜品送到家門口。隨著京東、餓了麼、美團、阿里等電子商務巨頭紛紛逐鹿賣菜業務,手機上的「菜籃子」儼然成了商家角力的新風口,直接挑戰著傳統菜場的「江湖地位」。
  • 貴陽社區生鮮菜場被網際網路大鱷搶佔,線上線下買菜你咋選?
    緊接著,7月7日,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大舉進軍菜市場;8月,拼多多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9月,阿里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加入社區團購;10月,今日頭條上線「今日優選」,成立電商一級部門。一時間,集結了人間最真實煙火味的菜市場成為各大網際網路電商巨頭紛紛搶佔的兵爭之地。為了迅速佔領市場,各大電商巨頭在前期紛紛投入十億、百億,甚至更多的補貼。
  • 網際網路巨頭的菜籃子裡,裝著什麼陰謀?
    這門生意別說網際網路巨頭了,就連普通的個人創業者都不放在眼裡,辛辛苦苦還賺不了大錢。擺個菜攤不賺錢,開家菜店還是不賺錢,但是,如果一座城、一個省甚至全國人民都找你買菜呢?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事兒如果真做成了,不亞於再造一個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