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顧客,現在蔬菜不缺,但是你一搶購就缺了……」近日,網上流傳有小視頻,提醒大眾勿囤積蔬菜,避免消費者吃不完和商店備貨太多導致壞掉浪費。那麼,我市目前「菜籃子」供應情況如何?
連日來,記者通過走訪市場和採訪相關職能部門了解到,目前我市主要生活必需品供需平穩,糧、油、肉、菜、蛋、奶等產品供應充足,相關部門多措並舉保障「菜籃子」產品供應和價格穩定,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防止出現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現象,市民可理性選購農產品。
社區生鮮連鎖店產品豐富
昨日上午,記者在市區東湖花園附近的社區生鮮門店看到,店內蔬菜種類較多,生菜3.9元/斤、油麥菜4.9元/斤、白蘿蔔1.5元/斤等。家住東湖花園4區的市民張先生,已連續幾天在社區生鮮門店「樂蔬菜媽」買菜,店內的產品比較豐富,他不擔心「菜籃子」會緊張。
「為滿足眾多小區住戶業主的需求,我們年初二就緊急召集高管開會,年初三多家門店就開店恢復營業,蔬菜、豬肉、牛腩等基本上可以滿足附近小區家庭的日常生活所需,價格平穩。」作為惠州本地成長起來的社區生鮮連鎖店,「樂蔬菜媽」負責人侯康告訴記者,疫情無情人有情,保持蔬菜、生鮮供應充足,平穩物價,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近年來,社區生鮮連鎖店因為其新鮮、便捷的優勢,成為不少小區業主購買生鮮產品的重要渠道。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我市眾多社區生鮮連鎖、便利店已陸續開業,保障了小區居民就近採購的需求。
菜市場和商超供應正常
記者走訪發現,受疫情影響,一些商店、餐飲店今年開市較晚。不過,一些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菜市場、社區生鮮店、便利店、藥店早已開門迎客,滿足廣大市民日常生活的購買需求。
春節假期,記者走訪市區江北農產品批發市場,看到市場內萵筍、白菜、玉米等蔬菜一箱箱壘起,運輸的卡車、三輪車絡繹不絕,市場內各大蔬菜、水果批發店已基本開業,工作人員忙碌地從車上卸貨、拉貨。
而在水北市場、三新市場等市區各大菜市場,一些餐飲、日用品門店尚未開業,部分菜檔已經開始營業。「菜價比平常稍微貴一些,考慮到過節和受疫情影響的關係,還是可以接受的。」市民劉先生戴著口罩來購買了一些生菜、雞蛋等日常用品。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華潤萬家、沃爾瑪、麗日、人人樂等大型超市,看到生鮮、糧油、日用品等供應都比較充足,價格在正常範圍內波動。「我們看到生鮮蔬菜賣完了,就會及時從倉庫補貨,但生鮮蔬菜類不易保存,每個單品店裡每天進貨有一定限量,賣完就沒有了,所以可能出現個別單品缺貨的情況,市民不必擔心蔬菜供應。」一位超市工作人員說。
網上購買農產品便捷
「我們分好貨了,現在出發配送,為了保障大家的健康,減少接觸,這段時間我們配送貨品,會把東西掛在門把上或放在門口……」這是家住市區橋東的胡女士昨日收到的送貨員簡訊。胡女士家裡口罩緊缺,不想出外買菜,所以通過手機下單的方式,在附近生鮮門店網購了蔬菜、麵條、包子等,送貨員隨即送貨上門。
記者走訪了解到,一些生鮮門店提供送菜上門服務,有些還表示「新鮮1小時達,天天有優惠」。有門店銷售員介紹,這個春節假期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顧客選擇網上下單,送貨員在配送時會戴好面罩、口罩、手套等防護設備。
「銷售渠道提前恢復營業,原定大年初七(1月31日)發貨的微商城早兩天已恢復正常發貨。」市四季綠農產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目前在生產的可供應廣東的蔬菜面積近1.5萬畝,其中每天供應惠州本地的蔬菜約50噸,並可視市民需求情況隨時增加。
「菜籃子」產品供應穩定
據悉,我市近日召開了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產品供給保障工作會議,要求相關縣區和部門多措並舉保障「菜籃子」產品供應和價格穩定。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作為農業大市,我市去年落實冬季農業生產總面積98.66萬畝,去年12月中旬已全部完成播種,其中蔬菜生產面積59.75萬畝。據調查,除了滿足本地市場外,全市近2個月內可以調劑調出的蔬菜產量約30.36萬噸。
為方便市民在特殊時期不出門就能買到豬肉,市發展和改革局新增了4個線上小程序平臺投放市級儲備凍豬肉。至此,市級儲備凍豬肉線上投放平臺達5個,分別為惠州優選、半城精選、惠州愛美集、大眼嘟嘟、企鵝小店5個小程序。市民可在微信小程序上搜索上述小程序進行購買。
同時,我市畜牧業生產正常,禽類、禽蛋產品供應充足,價格平穩。生豬生產保持平穩,東進農牧、興牧畜牧、泰美畜牧等豬場存欄肉豬充足。全市存欄生豬34萬餘頭,近期可供應巿場5萬頭以上,批發價格基本與節前持平。在水產品方面,全市水產品存塘量充足,生產正常,產品供應充足,批發價格基本與節前持平。
值得關注的是,為豐富相關區域農產品供應渠道,市農業農村局近日曾組織農企臨時設立多個蔬菜、肉類直銷點,希望以此暢通局部區域供應渠道、穩定物價,並帶動周邊銷售攤檔快速復業。
統籌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採寫 惠州日報記者劉建威 謝寶樹 馮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