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能否出貴子-中新網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寒門能否出貴子

2014-10-14 17:28: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吳合琴

  寒門是否能出貴子?窮人家的孩子到底能出人頭地嗎?這是鳳凰電視臺一期《正能量》節目的主題。節目如常,有正負兩方的辯論。正方認為,窮孩子雖然出生於寒門,只要自強不息,努力奮鬥,必然能得天助、人助,最後拼搏成功,成為名人。負方認為,當今世界,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一切的資源都掌控在有錢人手中,有財有勢的人壟斷和掌握了有利的因素,沒有他們的輔助和關係,寒門子弟是不可能成功發達的。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古時中國,都是皇權天下,人民的功名利祿都是皇帝通過考試賜予的。因此古中國人熱衷於苦讀詩書,旨在上京考試;只要學問好,榜上有名,就可獲得皇帝的青睞,龍顏歡悅下,功名利祿一剎那間來臨,烏鴉馬上變鳳凰。因此,英雄可以不論出身低,也可以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否則,走偏門闖山路,作山寨王,帶兵打天下,成為換代皇帝。古代寒門出貴子的事,歷史多有記載。

  今日的世界和社會,沒有古時的單純,人的成功與否,固然需要個人的奮鬥,以及天時地利人和等等因素的創造而成。但在人生成長過程中,都必須接受社會的人文規律和考驗,一切講出身和學歷、人脈關係。寒門子弟除非特殊機遇,難能擁有好學歷。由小學到大專畢業,單受教育一途,就令不富有的父母疲於奔命了。

  畢業後,人浮於事的當下,如不是遇上貴人的慧眼識良才,牽引提拔;或搭上特殊關係,寒門子弟想獲取功名利祿,連門都沒有。也因此,不甘由基層做起,不願忍受歲月拖磨、苦守機會的窮家子弟,就唯有鋌而走險,向偏門發展,從而走入邪門黑洞,墜入罪惡深淵。或攀龍附鳳,以獻媚手段,入贅豪門,承受在他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窩囊。寒門子弟想出人頭地,的確不易,是可想而知的現實和無 奈。

  然而,現實也告訴我們,當今時下,社會上還有許多靠吃苦蠻幹而發財發達的事業;其中推銷員就是一例。年輕時,我當一家甚有名氣的雪糕廠經理,在物色推銷員時,就專選那些學歷不高甚至無學歷的窮門年輕人當,理由是這職位需要橫衝直撞,膽子要大,臉皮需厚,且百折不饒。事實證明我是對的;最後脫穎而出的,都是窮人家孩子。其中一位,被我提升為外阜分區代理,並全力支持他成為該代理的老闆,如今聽說他已是富甲一方的名人了。

  有此經驗,我經常鼓勵我的窮朋友,不必疲於奔命地栽培不是讀書料子的兒子讀書,而是把他放到直銷公司去接受推銷訓練;因為那是棄除人性弱點,培訓發揮人性潛能的場所。受訓後,自卑感、羞恥感、懶惰等盡掃而去;而遼闊的眼光,敏銳的嗅覺,精確的分析力和鍥而不捨的爭取精神,應訓而獲。許多因推銷而致富的例子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他們推銷產品的同時,也在努力地推銷他自己。最後不是自己創業,就是成為大公司的主管。

  出世之前,人無選擇父母的權利,也無擇貴門而出的優待。富門或寒門,在於命運使然。既然出生寒門了,埋怨命運無濟於事,埋頭苦幹才有機會。不能靠父母陰澤時,就靠自己的努力拼搏。我深深相信:自助者必得人助,也將得天助,成功指日可待的。既然無法選擇出生之門,就自創成功之門了!因此,寒門是可以出貴子的!最怕的寒門子弟的自暴自棄,變成邪門外道的自甘墮落者,乃我的結論。上蒼是公平的,加油吧!(摘編自澳洲網www.au123.com 作者:凡夫)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寒門到底能不能出貴子?
    「寒門難出貴子」為何寒門難出貴子?寒門相對應的就是豪門,就是望族,通俗的話叫做有錢人家,有權有勢的,這樣的家庭培養的孩子,出現貴子的情況是不是相對就更高了。綜上所述的豪門有這些優勢,鑄就豪門出貴子、出人才的概率會偏高。
  • 別說寒門難出貴子,就連貴門也難出貴子;成為「貴子」並不簡單
    有許多的文章或者評論都指出:現今社會,寒門難出貴子;因為出生在普通家庭,或者偏遠山村的孩子,缺少資源,沒有人脈,即便能考上大學,畢業後也只能從社會的底層開始打拼,很難獲得晉升的機會,更別說獲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相反,那些家庭背景「深厚」的家庭,不僅能提供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而且能為孩子「開道鋪路」,讓他們獲得非凡的成就。那麼貴門是不是真的容易出貴子呢?恐怕也不一定。
  • 寒門是否難出貴子?
    而有的人則認為當下寒門照樣能出貴子,並且列舉出大量的案例,某某名人是寒門出身,某某富豪是寒門出身。首先,要說說什麼是貴子?考上名牌大學算不算是貴子?大學畢業考上了一個金飯碗算不算是貴子?在自己的崗位上當上了領導算不算貴子?有房有車算不算是貴子?開了個公司,有一點小小的事業算不算貴子?
  • 寒門再難出貴子?除了心酸,還有無奈
    為此,寒門能否出貴子,再次引發了大家的討論。 寒門能出貴子嗎?當然能。只是出貴子的比例可能沒有北京海澱的高,因為客觀因素擺在那裡。當部分農村孩子還在家幫忙幹農活的時候,城裡的孩子可能在上學習班,或者出去開闊視野。智力差別不大,時間又是一樣的情況下,城裡孩子可能獲取的知識更多。比如前陣兒停課不停學期間,城裡孩子在家就能上網課,而有的農村孩子卻需要跑到山上找信號。這些客觀因素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 貴子大多出寒門
    但是,寒門學生與生俱來的坦誠、好學、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是生活環境好的學生無法比的。不要說自古以來寒門多貴子,就是現今有多少優秀學生是出自豪門的。古今中外豪門能有幾家幾代,創造社會財富的還不是廣大的寒門子弟。
  • 寒門不易出貴子
    我自己的條件不好,從小我就是在家長的寒門出貴子的教育理念中努力的學習,功夫也是不負有心人,勉強考上了一所普通的高校(當年我們班只有兩三個上了本科),我躊躇滿志的奔向了我的希望,可是很快被現實打擊的潰不成軍。
  • 「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再難出「貴子」?「寒門」究竟怎麼出「貴子」是一回事,「寒門」能不能出「貴子」是另一回事——後者而言,更為關鍵。「寒門難出貴子」是個偽命題在這個容易焦慮的時代,很多父母竭盡心力,為孩子爭取最優質的教育。價格不菲的課外班、擠破頭的優質民校、天價的學區房,不時成為爭議的熱點。
  • 寒門仍出貴子,貧窮未必折腰,清華錄取前還在工地打工
    近幾年,「寒門難出貴子」的說法時常被大家議論。真的是寒門難出貴子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寒門仍能出貴子。雖然寒門仍能出貴子,但大家似乎也發現了,寒門貴子的數量卻是越來越少了。雖然我們國家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寒門學子和富裕家庭在物質條件、教育資源、生活閱歷等方面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一大批「寒門學子」需要付出更加卓絕的努力才能夠增加出人頭地的機會。寒門出貴子的現實障礙越來越多,「寒門難出貴子」的社會焦慮也是現實存在的。
  •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
    《寒門還能出貴子嗎》?我給出的答案是能!這個問題曾在幾年前《超級演說家》中,我們猶新的記得一位叫劉媛媛的選手,她曾慷慨激昂的論述了一番。這一期我反覆的看過幾遍,在中不斷咀嚼回味。但是,凡是寒門都能出貴子嗎?那麼,答案顯然是不 !
  • 感謝貧窮走紅網絡 寒門出貴子的故事還能有多少呢
    感謝貧窮的爭議還在繼續,大家又開始了「寒門出貴子」的討論。古往今來,寒門出貴子的案例有很多,但是也還有另外一種言論「寒門再難出貴子」。記得上大學時大三下學期臨近尾聲,輔導員召集所帶的所有班級的學生,開了一次大會,會議的主題就是寒門能否再出貴子。其實她只是想鼓勵我們考研,但是以這個話題作為了開始。
  • 為什麼有人說「寒門難出貴子」,因為他不懂得什麼是「貴」
    今天來說,貴子,即為努力肯幹,有出息的人。那麼,寒門為什麼被認為難出貴子?道理很簡單,當今社會,教育金錢化嚴重,寒門子弟「輸」在了教育起跑線上。中國在教育資源均衡發展上是非常失衡的,導致教育過程中,很多寒門子弟是無法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這在城鄉差別、普通公立學校和貴族學校間體現明顯。
  • 考上清華大學生,五分之一來自寒門,寒門又出貴子?
    近日,有一條消息上了熱搜榜,清華3500餘名本科新生中,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上清華大學的五分之一來自農貧地區,讓我們真正體會到寒門是有貴子的。四川考生孫川在拿到清華通知書前,他依舊在工地上打工,他自強不息的精神詮釋了清華的校訓。
  • 寒門難出貴子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的真假推斷——命運由自己決定
    寒門難出貴子是最近經常被大家討論的話題之一。你認同這個觀點麼?「貴子」到底應該如何界定?怎麼能在有限的條件下教育出優秀的孩子?親子教育、學業教育上容易出現哪些誤區?如何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如果已經陷入誤區,補救的辦法有哪些?我的觀點是:寒門能否出貴子,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
  • 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之前 和朋友聊起的寒門貴子話題再次想起,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城鄉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視,其中教育公平便是促進社會公平和和諧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農村一些家境不好的家庭在孩子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後,沒能力提供繼續教育的財力,當然也包括一部分家境不理想的城鎮家庭,這裡不妨統稱為寒門。
  • 「寒門再難出貴子」就是一個坑
    於是又有人開始驚呼:「寒門再難出貴子。」1真的如此嗎?出生於「寒門」的孩子就此沒有機會了嗎?「寒門再難出貴子」,有它一定的道理,但也很容易讓人掉入這樣一個坑裡,那就是:家境貧寒的孩子已經沒有希望了,再怎麼努力也沒有什麼用了!
  • 寒門難出貴子?看鄭強、曹德旺、陳丹青怎麼說
    而近年來,"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甚囂塵上,無不體現著中國廣大普通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憂心。而來自不同領域的佼佼者,都對"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話題有不同見解。鄭強:過度自主招生阻礙寒門出貴子自主招生是高校為了發現全能型人才,通過自主命題的方式,在高考之外以降分錄取來招攬人才。一次訪談節目中,鄭強教授被問到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時,他說道,寒門難出貴子在於一項高校的自主招生制度。這項制度存在有其合理之處,但不可濫用這項制度。
  • 寒門難出貴子:為何在宋代「寒門出貴子」成為普遍現象
    有說法認為,宋代是「寒門出貴子」的時期。如範仲淹,兩歲失怙,生活拮据,寄居在寺廟中,晝夜苦學,靠吃粥度日,最終高中進士,官至副宰相。可見,宋朝的科舉考試真正實現了「取士不問世家」,以至於有「寒門出貴子」的佳話。 那麼,宋代到底有什麼樣的環境和制度,以至於如此呢?
  • 寒門難出貴子是對奮鬥者的尊重
    最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段話上了熱搜,而寒門難出貴子又引起了網友激烈討論。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誠然寒門難出貴子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據調查。80年代清華生源農村或者貧困地區的學生佔5成,根據2020年清華生源調查,這個比例已經下降至20%。很多人感慨教育越來越不公平,譴責現在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我反而覺得「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是對奮鬥者的尊重。
  • 「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困境與逆襲之路
    來源:中國青年研究【摘要】「寒門」能否出「貴子」是近年來社會熱議的話題。本文從歷史的維度對「寒門出貴子」這一現象進行了系統考察,分析了當前寒門學子實現社會階層流動與上升的時代窘境,並從社會資源佔有、教育資源分配、家庭教育投入等方面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寒門子弟階層流動的逆襲途徑。
  • 「寒門出貴子」已經成為過去式
    「寒門出貴子」這句話應該已經成為過去式了。並不是說「寒門」不能「出貴子」,而是說「出貴子」的難度很大,概率很小。我並不否認「寒門學子」有更加堅韌的品格,能夠吃苦耐勞,這些對他們未來的成就有很大的裨益。「寒門」最限制學生發展的其實就是一個眼光。沒有良好的平臺,沒有廣闊的世界,就在無形中給自己上了個枷鎖,限制了多方面的發展。身處「寒門」,接觸到很多質量不高的資源,跟生活富足的人相比,各項資源就有了相當大的差距。想要成為「貴子」就需要比生活富足的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