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魔斯媽媽育兒實錄
年初,國內疫情嚴重時,一堆父母抱怨孩子上網課鑽空子。各種躲避家長、老師盯梢,偷玩遊戲的手段讓人大開眼界。
風水輪流轉。如今歐美疫情嚴重,寶媽們同樣也是天天跟娃上演「貓捉老鼠「的戲碼。一美國朋友說,每天上網課,上課時間本來就不足,網課質量也很難保證,兒子還經常趁著上課玩遊戲,真不知道這半年他到底能學到什麼。
前兩天,孩子爸爸實在氣不過,就把除了學校用到的網站全部禁了。怎曉得孩子還有本事越獄。朋友無奈地說:「真不知道是哪些缺德的成人把這些方法告訴孩子的。現在我才知道這些見招拆招的方法,早就在孩子中間流行了。」
網絡時代,「營造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已經成了全世界需要關注的話題,尤其針對未成年兒童。所謂網絡安全,並不僅是沉迷網路遊戲這麼簡單的問題。還有很多「看不見的安全隱患「更加需要父母重視。
一、那些「看不見的網絡安全隱患」
1、熟悉人的網絡欺凌
孩子玩遊戲,通常都比較容易被察覺。但是孩子在網絡上的社交,和誰聊天,聊什麼,家長沒那麼容易知曉了。
大家都知道校園霸凌,其實網絡上也有霸凌,而且通常發生在孩子熟悉的同學或朋友圈中,少數情況也會發生在打遊戲的虛擬世界中。不成熟的心理會讓一些孩子捕風捉影、捏造事實來詆毀、嘲弄他人;還有一些孩子受好奇心驅使,喜歡曝光他人的隱私;當然還有更惡劣的,就是利用朋友圈拉幫結派、排擠他人,甚至辱罵、攻擊他人。
在這其中,孩子有可能是網絡暴力的受害者,也可能是施害者,還有可能是對欺凌行為熟視無睹、助長暴力行為的旁觀者。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會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父母都需要有覺察心。
越來越多的信息顯示,當下網絡暴力的主力軍正是未成年孩子。很多孩子不僅通過社交媒體欺凌同學,還會針對一些明星散播惡言惡語,卻全然不知所帶來的破壞性。
2、陌生人的網絡誘騙
網絡詐騙已經開始觸及孩子了。但是,絕大多數孩子卻沒有建立起足夠的風險防範意識。你以為同你聊天的網友是跟你年紀相仿的好孩子,但很有可能他是個正在覬覦你個人信息的壞蛋。你以為他在跟你聊樂隊、書籍、電影,但實際上他正在試圖博得你的好感和同情,加以利用。
一些網絡上的犯罪分子會把最近流行的、孩子喜歡的東西研究得一清二楚。然後花上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挑撥你和朋友、家人之間的關係,編造自己患病或者被人欺負的故事,讓你主動掏錢;又或者聲稱什麼事情可以賺錢,哪裡有好玩的地方,誘騙你。
當然,還有更極端的。一旦你上鉤,讓對方拿到你的把柄,他們就開始通過威脅進行敲詐勒索。不給錢的話,就把不好的事情告訴學校和家長。
之前有一段時間,網絡熱議的韓國「N號房」事件,正是這樣的套路。犯罪分子正是抓住孩子不願意讓家長和學校看到自己不好的行為這一弱點,不斷地威脅利誘孩子入坑,越陷越深,最後釀下大禍。
3、網絡不良信息
有些網絡的安全隱患並不來自於誰一定要騙你,或者欺負你。僅僅是內容的汙穢和低俗就足以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比如說,一些宣揚色情、暴力的網站。又或者一些網絡文學,充斥著大量沒有營養、低級趣味的信息,這同樣會侵蝕孩子的心靈,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建設。
二、給孩子營造健康、安全的上網環境,父母應該如何做?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沒有辦法讓孩子完全避開網絡的影響。一味地遏制,只會讓孩子更加逆反,造成更大的安全隱患。我分享一些簡單易行、有效減少網絡負面影響的方法,供父母參考。
1、儘量不要將家庭成員照片放到網上
無論任何內容,一旦發布到網上都會變成公開信息。會不會被盜用、誰會看到這些內容,都是無法控制的。如果父母自身身份敏感,職位比較重要,就更加要謹慎這些行為。以免自己的孩子被惡意關註上。
同時也要提醒孩子,不要用自己真實的照片作為網絡平臺上的頭像。
2、明確規定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和地點
禁止孩子到網吧上網、打遊戲。每次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電子產品使用過多,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還會因此影響視力和運動習慣。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房間放置電腦。要讓孩子在父母看得見的地方使用電腦,尤其要關注孩子就寢前是否有將電子產品帶入房中。如果孩子確有網癮現象,建議父母每晚睡覺前將所有電子產品收入自己房中。
3、 關心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現狀
關心孩子平日裡和哪些朋友一起玩?和同學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這有助於父母對孩子的社交能力的現狀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與此同時,留心孩子的情緒變化,尤其是上網前後,謹防網絡暴力。如果孩子確實涉及網絡欺凌等事件,家長可與學校老師積極溝通,爭取在更大範圍內尋求對孩子的幫助。當然,這其中對孩子的心理建設和引導也是必不可少的。
4、鼓勵孩子說出真相,傾訴煩惱
幾乎所有的孩子在接觸網絡時,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和麻煩,甚至犯錯誤。這時候,父母應該儘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態來面對,鼓勵孩子說出真相。以支持者的心態,與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才能避免犯下更大的錯誤。
5、對孩子的生活保有覺察心
很多孩子在網絡上摔了大跟頭,通常都是因為父母早期對孩子的異常失察。比如說,一些孩子用父母的銀行卡為遊戲充值。數額大到幾千、上萬元,才被察覺。這顯然是父母需要反思的。孩子平時聊什麼話題,喜歡上什麼網站,追什麼時尚,父母都可以在日常溝通中多做一些了解。關注家庭成員的銀行帳戶,有支出異動時一定要過問。
如果發現一些不良網站,父母應本著社會責任感,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避免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受到侵害。
三、合理使用網絡,保護自身安全,孩子需要做到這幾點
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相比較成年人,他們更容易受到好玩的、新鮮的事物誘惑,也更容易被利益驅動,被好聽的話蠱惑。所以關於網絡安全,父母和學校都應對孩子多進行宣傳和引導。孩子在使用網絡時應遵守以下幾點原則:
1、 切勿打開陌生連結
收到陌生郵件和簡訊時,切勿隨意打開裡面的連結,或者操作指引。尤其要經得住「免費」、「精彩」、「中獎」這些誘惑性的字眼。不是從主流、權威的網站進入,不是常規的操作流程,就一定要謹慎操作。
2、切勿隨意提供個人信息
幾乎所有的APP和遊戲都能收集個人信息,包括個人定位,並從用戶身上賺錢。我們在任何時候填寫個人資料都要謹慎,尤其是在網站上填寫出生日期、姓名等關鍵信息時。
有個人手機的孩子,父母要先將隱私設置、定位設置等調設好,避免手機信息被非法盜用。
3、 不要在網絡上披露過多個人隱私
在網絡上發布信息,最好設置瀏覽權限。只允許現實生活中你認識的朋友瀏覽。有多少人「關注」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誰,有沒有惡意關注的風險。
哪怕是開玩笑,也不能將自己的暴露照片發給別人。因為,最後誰會看到這些照片,你完全無法控制。
4、不隨意通過網絡結交朋友
不通過網絡或手機結交任何父母不認識的人。在沒有父母或其他值得信任的成年人陪同下,未成年人絕對不要擅自去見網友。
如果社交媒體的互動或者你在網絡或手機上看到的內容讓你很不舒服,請本著保護自身安全的原則,將情況告訴父母或者老師。
寫在最後:
網絡世界,好玩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即便一個成人也很難經得住誘惑和考驗。所以,當孩子受到網絡侵害和負面影響時,父母切忌不要一上來就責備。
要關注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成因。是不是父母的關愛不夠?是不是孩子的認知還存在偏差?對此,父母應該更積極地引導孩子從別的活動中尋找樂趣,與孩子建立合作夥伴式的親子關係,一起面對網絡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