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A4紙上看人生"的話題格外火熱。
人生其實只有900個月,
在一張A4紙上畫一個30×30的表格,
你的全部人生就會在這一張白紙上呈現。
作為一名考研學生,在這個表格中我們也能看到,我們的付出與收穫!
如果你今年20歲,那麼已經走完的人生如下:
如果你讀完大學,你的人生就是這樣的:
用2-3年的時間讀個研究生,完善自我:
但是你因考研而獲益的時間卻有:
從這張表中量化我們的未來,人生如此的短暫,為何不更加拼命去學習呢?
其實說心裡話,一開始準備考研的時候,總是擔心自己錯過了找工作的機會,考上了之後,也會思考三年之後我和那些直接工作的同學有什麼區別?
說實話考研帶給我們的除了名校和學歷,還有這個過程的點點滴滴。
考研推遲了很多人進入社會的時間,猶如經歷了第二次高考!
說到底,我們為什麼考研?
為了逃避工作
在一批接著一批的考研黨中有的人是為了改變本科不理想的局面,有的人是受困於沒辦法找到好的工作,也有人是想讀萬卷書走學術之路,但還有一部分人可能只是為了逃避工作。其實大多數考研的原因其實很單純。「好考,老師給劃重點,政治英語過線就能上」「延遲就業,這幾年壓力大,希望等自己研究生畢業後就業壓力能小點」「看別人考,我也報一個吧,反正不差那倆錢,就當買彩票了,分夠就上,不夠就找工作」。說真的,要是不考研的話,我們現在應該和大多數大四畢業生一樣,每天睡到自然醒,看一下表到11點了,然後打電話叫外賣,與同學開黑LOL,吃雞戰個痛快,沒事黑黑人,扯扯淡,一睜眼一閉眼一天就過去了。
等著混完這四年大學,回到自己父輩工作的地方,混個工作,父母或者單位介紹個對象,然後渾渾噩噩的結婚生子,父母買房買車,在單位對領導阿諛奉承,對下屬頤指氣使,下班後在酒桌上與人稱兄道弟,守著一張辦公桌一輩子,一個人的一生簡直如傀儡一樣,被人設定好的一生。沒有人會喜歡這種生活,這種什麼都不能改變的無力感,以及無所適從的茫然。考研提供了一個較公平的平臺,只要你做對就給你分,分夠就來,不夠就滾蛋。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每天的進步,可以證明自己這種感覺是非常美妙的。就業率?算了吧,這種數據也就作為參考參考。我最相信的就業率就是農民了,100%純就業。
為了提升能力
考研,考的是能力。學了好幾年,我們真的只為了學那點以後可能一輩子用不上的知識?不!我們學的是、練的是理解能力,一舉一反三能力,毅力和努力和記憶力。要記住決定你以後發展的就是這些能力。
在中國,因為人口問題,永遠會有許多人為設置的阻礙來限制你的發展,也許是英語四六級,也許是研究生學歷,也有可能是211,985的第一學歷。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天賦異稟,即使沒有那些證書,也會被人認可。在中國,招聘的時間成本太高,永遠沒有人會因為你浪費自己的時間。當然,考研不僅僅是結果,它更重要的是享受整個過程,迷茫,痛苦,無所適從,奮起直追。與碩士學位相比,考研過程中你學習的東西才會真正使你受益終生。
說了這麼多,那大學生什麼時候考研備考合適呢?
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的需求。
你是想考研之後立馬就能去找工作。並且將所學的內容快速運用當中還是想努力深造,進行科研!要是想工作的話建議去考取專碩,科研的話考學碩。
你需要知道的自身基礎和你報考的學校專業之間有多大差距。
假如如果你是普通二本,那你要是考雙非學校的一般專業,那你提前半年可以就可以;如果你要想考雙非的優勢專業或者是211類大學的一般專業,那建議你最少提前一年複習;如果你想考的是211類大學裡的優勢專業或者是普通985類大學的較冷門專業,那你最好是再提前一些時間複習;
如果你是要考211類大學的王牌專業或者是985類專業的一般專業,建議提前1-2年就開始準備考研吧。如果你是本校本專業,半年時間足夠了;如果你是跨校本專業(非統考專業課),提前九個月時間吧;如果你是跨校跨專業的話,最少提前一年的時間。
英語是所有碩士考試都要考的,管理類專碩英語難度低一些,跟英語四級難度相當。
學碩英語如果你已經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並且詞彙量達到了8000個或以上的話,那你的考研英語複習完全可以從7月開始,用兩個月時間複習語法知識後就可以開始練題了。如果你大學英語六級都沒有通過,詞彙量連6000個都沒有達到的話,那建議還是從前一年的暑假就開始複習,起碼要開始詞彙量的積累了。
只有考研過的人才會享受到那一般人無法體會到的經歷,希望考研的考生們願你的考研生活不辜負著每一格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