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著力打造兩岸四地交流基地

2020-12-16 中國臺灣網

武夷山著力打造兩岸四地交流基地

2019年08月29日 08:45:00來源:閩北日報

  27日下午,已在武夷山市休閒度假三天的香港新界青年張天明及其女友,高興地告訴筆者:「武夷山空氣真好,水又甜,而且茶文化、朱子文化那麼豐富深厚,作為中國人,我們都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同期來自臺灣高雄的中學教師李義清女士也表達了同樣的感受:「我在遊玩廈門、泉州後,又來到武夷山住了三天,祖國大陸真是讓人難忘!」

  筆者了解到,在武夷山的三天裡,他們飽覽了武夷山的山水自然風光,觀看了《印象大紅袍》演出,每天還喝著武夷巖茶,過得非常愜意。他們表示,兩岸四地同淵同源,文化相似相同,人民血脈相連,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偉大祖國。

  作為全國僅有的4個世界雙遺產地之一,以及全國首批10個國家公園之一,武夷山自然風光優美秀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南宋朱熹曾在此生活、著書、講學達50年,成為中國繼孔子之後最偉大的思想家,武夷山也因此成為世界宋明理學發祥地;武夷山還是中國著名茶鄉,世界紅茶和烏龍茶發源地,陸海「萬裡茶道」起點,其正山小種紅茶催生了西方上流社會的下午茶;宗教文化、閩越文化、摩崖石刻等也非常豐富。這些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以及秀美旖旎的自然山水風光,成了聯結祖國兩岸四地重要的心靈紐帶,深深吸引了同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的港澳臺各界同胞。

  今年1——7月,武夷山共接待臺灣遊客10064人次,香港、澳門遊客4193人次。今年8月中下旬,香港「武夷之友」組織了50多名香港青少年到武夷山開展研學旅遊,參觀了武夷山景區,體驗了武夷茶文化、朱子文化和摩崖石刻文化,並和武夷山的學生們開展「手拉手」活動,這些都增強了他們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近年來,武夷山市充分藉助自身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兩岸四地交流基地,2017年9月成立了「交流基地管理中心」,先後建成朱子廣場、紫陽樓、朱子古街、朱子大橋、萬畝荷塘等。目前,朱文公廟正在加快建設,一大批朱子遺存遺蹟列入保護。同時武夷山將武夷巖茶與文化、旅遊進行深度融合,推出大量可觀可感可參與的旅遊項目。通過開展一年一度的海峽兩岸茶博會、民間鬥茶賽,以及朱子誕辰祭祀活動、研學旅遊等,增進兩岸四地文化認同,促進經貿合作。如今,武夷山是港澳臺同胞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港澳臺是武夷山重要的旅遊客源地,武夷山成了聯通兩岸四地的重要基地。2016年武夷山市被國臺辦正式授予「朱子故裏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武夷山朱子文化園還獲得「全國最美研學旅行基地」之一。(蔡錦生)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焦點

  • 多方聚力打造兩岸青少年棒球交流基地
    棒壘球是市政府十三五體育事業發展規劃四大對臺交流的項目之一,目前,大嶝中學國家級基地已成為引領廈門棒壘球發展龍頭及兩岸棒壘球交流的橋頭堡。大嶝中學具有「五緣」特殊的區位優勢,2008年以來,學校基於促進學生現代公民素養發展與陽光體育的新探索,緊扣特色學校的兩大要素——學生的全面參與以及區域內的領先地位,全力打造棒壘球特色學校,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 武夷山:兩岸道教文化交流窗口
    武夷山是福建著名僑鄉,又是臺胞出入頻繁的地區,臺灣知名人士謝東閔在暢談臺灣茶葉史時說,臺灣凍頂烏龍茶是從武夷山跨海移植到臺灣的。長期以來,兩岸茶人對大紅袍與凍頂烏龍這兩種同宗同源的茶葉有著特殊的情感,並籍此在武夷山展開了頻繁的交流活動。武夷山是一座養生名山,它的真山真水是天然的瑰寶,近千年來有許多名道前來此處修身悟道,孕育了武夷山獨一無二的養生文化。
  • 中山翠亨新區獲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全力建設兩岸交流合作示範區
    3月28日,在2015中山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洽談會暨第二屆中山人才節開幕式上,舉行了翠亨新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局長程金中宣讀了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關於同意在廣東中山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批覆》,並代表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為翠亨新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中山市委副書記鄧小兵代表中山市接受牌匾。
  • 武夷茶香連兩岸 兩岸情深心連心——武夷山第六屆海峽兩岸茶博會紀實
    長期以來,福建人民在繼承發揚茶文化精神、發展提升茶產業經濟、促進加深海峽茶業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績。舉辦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既是福建茶事活動的盛典,也是中國茶業發展的盛事,更是國際茶界人士的盛會,將進一步增進海峽兩岸茶產業的交流合作。臺灣區制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正清致辭表示,茶是健康、和平的飲料,是建立友誼的最優橋梁,兩岸茶業進一步密切交流與合作是兩岸茶企所期盼。
  • 北京臺灣會館獲授「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10月24日,」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在臺灣會館舉行。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右)在儀式上將「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牌匾授予臺灣會館。 劉大煒 攝   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 (張舵 劉大煒)國務院臺辦在北京臺灣會館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並於24日授牌。  國臺辦副主任龍明彪在授牌儀式上將「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牌匾授予臺灣會館。全國臺聯副會長紀斌、北京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等出席儀式。
  • 武夷山:立足生態「高顏值」 激發茶業新活力
    茶博會除了兩屆外,其餘各屆都在武夷山舉辦,是閩北地區唯一承辦的區域性大型綜合對外經貿活動。經歷十餘年發展,茶博會已成為展示福建茶產業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在推動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特別是茶業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寧波象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 王輝忠會見
    全省唯一以兩岸基層交流為特色、涵蓋整個縣域範圍的交流基地———象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昨天上午在美麗的石浦港畔揭牌。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為基地授牌。授牌前,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輝忠會見了王毅一行。
  • 兩岸智能裝備製造鄭州論壇|四市齊發力打造核心區
    核心區的「一中」為兩岸智能裝備產業「中心區」,依託鄭州航空港區智能裝備產業園,以友嘉集團產業基地為起步區,主要建設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前期孵化中轉基地、友嘉集團產業拓展區,承擔核心區初期的產業集聚、科技孵化和友嘉集團產業拓展的功能;核心區的「多點」為兩岸智能裝備產業「多點輻射區」,以鄭州航空港區為中心,輻射周邊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範圍,承擔兩岸的產業延伸、經貿往來、科技孵化、企業加速、支撐服務和人文交流於一體的功能
  • 洞頭半屏山獲批浙江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稱號
    溫州網訊 (記者 溫婉 通訊員 羅麗麗)日前,記者從洞頭區臺辦獲悉,浙江省臺辦已批覆洞頭半屏山「浙江省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稱號,因此半屏山成為了全省首批、全市首個省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 廣州市首家省一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揭牌
    此次揭牌的「廣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廣州市首家省一級的交流基地,涵蓋了大新美術館文創園區和石頭記礦物園區,也是廣東省首家由臺籍人士創辦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適應兩岸大開放、大交流的形勢要求,突出海峽兩岸交流地方特色、深化穗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 廈門長庚醫院打造綜合性科研基地 冀成為兩岸交流合作平臺
    新華社廈門9月23日電(記者付敏)廈門長庚醫院科研部23日揭牌,旨在建立一個高水平綜合性的醫學科研基地。院長蔡熒煌表示,期待科研部能成為吸引海峽兩岸醫院、高校等研究人員交流合作的平臺。兩岸在醫療領域各有所長,科研交流可以優勢互補,共同造福兩岸民眾。
  • 兩岸四地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亮相北京
    兩岸四地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亮相北京  經國家文化部批准,2008年4月19日至20日,我國歷史上首次最大規模、最高規格的大學生魔術藝術盛會——「同心結奧運——兩岸四地大學生魔術交流大會」將在北京歡樂谷大劇院隆重舉行。
  •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暨禪宗文化交流系列活動在廣東南華禪寺...
    日訊 1月8日至11日,韶關南華禪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暨禪宗文化交流系列活動在廣東省韶關市舉行。依託海內外聞名的禪宗祖庭南華禪寺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發揮韶關豐富的禪宗文化資源優勢,構建兩岸禪宗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平臺,有利於深化兩岸民間文化的交流合作,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基地授牌後的首場交流活動聚焦弘揚禪宗文化,為兩岸宗教界、書畫藝術界、學術界增進交流合作搭臺助力,對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兩岸四地青年企業家峰會在高雄舉行
    11日在高雄舉辦兩岸四地青年企業家「11+T」經貿合作會議,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和高雄投資機遇、深化經貿合作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據悉,此次中華青年商會有來自大陸、澳門、香港及臺灣近百名的青年企業家,連結兩岸四地以房地產、金融、貿易、文創、科技、教育及法律為主的商協會青年以及專業人士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商貿交流,以推動「11+T」項目。
  • 川渝攜手 助推兩岸人文交流合作
    為唱好川渝兩地對臺人文交流的「雙城記」, 8月4日至6日,四川省臺辦副主任袁明、二級巡視員白剛率省臺辦相關處室、省臺聯和成都、綿陽、內江、達州、資陽等有關市臺辦及成都濃園負責人一行20人到重慶市參訪交流。
  • 致力兩岸四地交流合作林琿:在地圖上刻畫人生
    原標題:致力兩岸四地交流合作林琿:在地圖上刻畫人生凌晨1:30,辦公室的燈還亮著,一場視頻會議正在召開。金屬框眼鏡下,66歲的林琿雙目炯炯。他和團隊正在繪製疫情防控「活地圖」。什麼是「活地圖」?藉助地理信息科學技術,鎖定患者位置,預測疫情傳播情景……疫情初期,這樣的「活地圖」為科學防疫提供了決策依據。
  • 龍明彪為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
    龍明彪為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 時間:2014-06-05 16:05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2014年6月4日上午,廣州市舉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助理龍明彪,廣東省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國興,以及廣州市有關領導、海峽兩岸專家學者等共120多人參加授牌儀式。龍明彪為廣州市授牌,廣州市政府黨組成員駱蔚峰代表廣州市接受牌匾。  去年,經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批覆同意,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成為廣州市首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 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在澳門揭幕 將陸續在四地舉行
    兩岸四地藝術家及策展人合影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徐豔清):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深圳何香凝美術館、臺灣屏東美術館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合辦的「因地制宜 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藝術家作品將陸續在四地展出,作品還將根據四地的不同特點進行擴展延伸,從而構成一個整體。詳細情況請聽本臺駐澳門記者發回的報導。  兩岸四地藝術交流計劃於2008年由深圳何香凝美術館發起,至今已舉辦至第六屆,歷年邀請近百位內地、澳門、臺灣及香港藝術家參展,並先後與陸、港、澳、臺八個藝術機構合作,逐步建立一個穩定的兩岸四地藝術交流平臺。
  • 福建汀州客家首府獲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臺灣青年點讚
    相信以後海峽兩岸的交流會越來越多,也將為兩岸同胞帶來更多的福利。」得知汀州客家首府獲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後,在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投資創業10多年的臺灣青年張元豪興奮地說。在13日國臺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公布了最近新批准的包括龍巖長汀汀州客家首府在內的4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名單,另外3家分別是,泉州安溪清水巖,江蘇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及四川綿陽梓潼文昌祖庭。
  • 四、兩岸交流合作
    在上海,汪辜兩度會晤,並達成了四點共識,請問四點共識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第一,兩會決定進行對話,內容包括政治、經濟等方面,由兩會負責人具體協商作出安排;第二,加強兩會各層級人員的交流互訪;第三,就涉及兩岸同胞生命財產安全的事件加強個案協助;第四,應辜振甫邀請,汪道涵願意在適當時候訪問臺灣。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