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個九歲女孩的媽媽聊天,她說女兒小學三年級班上的不少女生都開始發育了。她便在洗澡的時候暗中觀察女兒的身體,發現她的胸部有隆起的跡象,趕緊採取行動,一個月見效,成功遏止了一次性早熟的趨勢。
她用的方法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停了女兒的零食。
零食不就是給孩子吃的嗎,怎麼會導致性早熟呢?如果有人問這樣的問題,那真是太傻太天真。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絕大多數零食,裡面都含有花樣繁多的添加劑,有的添加劑不僅可能導致性早熟,還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壞的影響。
製造商為了讓零食口味香甜、顏色漂亮、不易變質,同時還要價格便宜,必須使用多種添加劑,比如甜味劑、香精、增稠劑、人工色素、防腐劑等等。在超市裡隨便拿一個零食,看看包裝上的配料表,都能看到數種添加劑。添加劑用量在國家標準之內,理論上不會危害健康,但孩子大都愛吃零食,身體也較成人敏感,長期食用含有多種添加劑的零食,就會對身體產生影響。更不用說有的不良商家使用違法添加劑,對身體的危害肉眼可見。為什麼現在多動症、性早熟、肥胖的孩子越來越多?添加劑功不可沒。
前不久,諸暨有個14歲的女孩便秘肚子疼,醫院CT檢查發現她胃腸道裡擠滿未能消化的「珍珠」,對,就是珍珠奶茶裡的「珍珠」。奶茶裡的「珍珠」是木薯粉製成,本來就不太容易消化,不良商家為了更加有彈性和嚼頭的口感,還在其中加入不應食用的膠類物質,孩子貪嘴吃多了,排不出來。醫生說,這種質量低劣的「珍珠」重金屬超標的可能性非常大,需要進一步檢測。
39健康網報導,一個11歲的男孩被查出腎癌晚期,罪魁禍首來自他日常吃的麵包。父母沒時間給孩子做早飯,7年來每天早上媽媽都給他書包裡塞一瓶牛奶一包麵包,他們不知道,有的麵包裡存在一種違法添加劑——溴酸鉀。溴酸鉀進入人體後很難分解,積少成多會產生毒性,長期攝入直接導致腎臟癌。
我曾經做過麵包試驗,把超市裡的包裝麵包、麵包房裡的麵包和自家做的麵包分別掰下一小塊,一起放在常溫室內空氣中。第二天,自家做的麵包變得又幹又硬,另外兩種麵包依然鬆軟。第三天,麵包房買的麵包有點發乾了,包裝麵包新鮮如昔,完全違反自然規律。自己用麵包機烤的麵包成分很簡單,只有麵粉、黃油、糖和酵母。外面買的麵包裡究竟放了什麼?
以前看過一個健康專家的講座,老專家講得動情,流著淚呼籲家長不要再給孩子吃「洋快餐」,不要喝包裝飲料。許多漢堡、薯條、炸雞裡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讓我們的孩子變成小胖墩、記憶力下降、小小年紀就患上「三高」類疾病。反式脂肪酸不止在洋快餐裡存在,也被廣泛應用於零食中,比如許多點心配料表中的氫化油,奶油蛋糕上的植物奶油,奶茶或者飲料中使用的奶精、植脂末。
快餐中常有的炸雞,都使用催熟的雞作為肉源,雞的身體中含有許多激素,這些激素也是孩子性早熟的原因之一。一個同事的孩子,小學二年級就有了發育的徵兆,到醫院檢查,體內激素過量,性早熟。去了很多次醫院,還從家鄉到北京的大醫院去了幾次。因為孩子上小學以來一直在家吃飯,醫生分析原因是孩子在之前上的幼兒園吃了大量雞肉。那個幼兒園為了降低成本,用便宜的雞肉替代豬肉,連魚香肉絲裡的肉都用雞肉。每天吃激素雞肉的害處,幾年之後,顯現在孩子身上。
市面上常見並且許多孩子愛喝的瓶裝飲料,常用甜蜜素作為甜味劑。甜蜜素是非常常見的食品添加劑,甜度是蔗糖的30到40倍。如果經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較高的飲料或食品,會對人的肝臟和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對代謝排毒能力較弱的老人、孕婦、小孩危害明顯。有的大人寵愛孩子,由著孩子拿飲料當水喝,真是令人捉急。
還有更可怕的。三亞警方破獲過一起毒品案,毒販將一種新型毒品混在飲料中,試圖在市面上出售。這不是孤案,毒品還被摻在奶茶、跳跳糖、可樂、餅乾、巧克力中,這些包裝簡陋、產地不明的零食,可能被一些小店鋪出售給孩子,孩子一旦食用,後果不堪設想。
美國兒科學會提醒家長,為了孩子的健康,要特別注意六種添加劑,包括:雙酚類物質、鄰苯二甲酸鹽、全氟烷基化合物、高氯酸鹽、硝酸鹽或亞硝酸鹽、人工食用色素。其中後三種都是我們日常購買的食物中常常使用的。高氯酸鹽會擾亂甲狀腺功能,影響嬰幼兒大腦發育。人工色素會加重兒童多動症症狀。硝酸鹽、亞硝酸鹽也會影響甲狀腺健康,並且致癌。
粗略地搜集一下,就有這麼多零食害人的例子,絕不是危言聳聽,它們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稍不留神也會被傷害。我們以為給孩子吃的是富含維生素的水果糖,誰知道那甜味是甜蜜素,水果味是人工香精。我們以為兒童酸奶有營養,誰知那裡面可能沒什麼奶,都是人造的奶精。我們以為孩子吃的橡皮糖可以磨牙,可那硬硬QQ的口感也許來自真正的塑料……
如果有條件在家裡做,儘量讓孩子吃自家做的東西。如果要在外面買成品,請留心看看配料表,買配料簡單、添加劑少的產品。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環境中,家長必須為孩子撐開一把保護傘,就像開頭寫道的那個媽媽,關注孩子的身體,在必要的時候停掉孩子的零食,為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