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的時候問青山,為何隔斷我思念的視線?想你的時候問鴻雁,雲端為什麼那麼遙運?想你的時候問錦鯉,能不能跳出「龍門」送去我思念的信箋?
今讀晏殊詞《清平樂紅箋小字》,感受其離愁別恨的知音情懷。
01欣賞原文
清平樂紅箋小字
【宋】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02我的理解及翻譯
紅線格的絹紙上寫滿密密小字,道盡我平生相慕相愛之意。鴻雁高飛在雲端,魚兒在水中遊來遊去,讓我這滿腹惆悵的情意難以傳寄。
斜陽裡我獨自一人倚著西樓,眺望遠方。遠方的群山恰好正對窗上簾鉤。從前的那個人不知道如今在哪裡?唯有碧波綠水依舊向東方流去。
03體驗詞中意境
這首詞,上片寫主人公以書信細訴衷腸,而無處可寄;下片敘倚樓遠望,只見青山綠波,不見所思之人。此詞用語雅致,語意懇摯,抒情婉曲細膩,深情含蓄,音韻悠長。
詞的上片抒情。起句「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語似平淡,實包蘊無數情事,無限情思。
紅箋是一種精美的小幅紅紙,可用來題詩、寫信。詞裡的主人公便用這種紙,寫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說盡了平生相慕相愛之意。可以看出,對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傾心相愛的知音。
接著,晏殊抒發信寫成後無從傳遞的苦悶。古人有「雁足傳書」和「魚傳尺素」的說法,是詩文中常用的典故。
在這裡,晏殊以「鴻雁在雲魚在水」的構思,表明無法驅遣它們去傳書遞簡,因此「惆悵此情難寄」。運典出新,比起「斷鴻難倩」等語又增加了許多風致。
接下來由抒情過渡到寫景。紅日偏西,斜暉照著正在樓頭眺望的孤獨人影,景象已十分悽清。而遠處的山峰又遮蔽著愁人的視線,隔斷了離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悵難遣。
尤其是「遠山恰對簾鉤」句,從象徵意義上看,又有兩情相對而遙相阻隔的意味。倚樓遠眺本是為了抒憂,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從抒情手法來看,又多了一層轉折。思念之情,妙在此處。
最後,晏殊化用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句:「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之意,略加變化,給人以有餘不盡之感。
綠水,或曾映照過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不知何處,唯有相思之情,跟隨流水,悠悠東去而已。
細細品讀時,漸入詞中情境,眼前仿佛被斜陽、遙山、人面、綠水、紅箋、簾鉤等物象纏繞。
同時,又讓人從中感覺到一個充滿離愁別恨的意境。這種意境,晏殊將心中蘊藏的情感波瀾表現得婉曲細膩,感人肺腑。
04少許感悟
晏殊這首詞為懷人之作。詞中寓情於景,以淡景寫濃愁,言青山長在,綠水長流,而自己愛戀著的人卻不知去向;雖有天上的鴻雁和水中的遊魚,它們卻不能為自己傳遞書信,因而惆悵萬端。讀罷,我想分享一些感悟。
遠隔千山萬水也阻擋不了彼此的思念。人生,離不開親情和友情;生活,離不開朋友和知己;思念,忘不了牽掛和問候。比起晏殊筆下的那種思念的痛苦,「鴻雁在雲魚在水」、「遙山恰對簾鉤」,當然,如今時代不同了,交通、通訊聯絡十分快捷方便。只要心中有你我,千山萬水也隔不斷彼此的思念。
心若相知,天涯亦咫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我們可以稱為朋友的人,有的濃烈似酒,有的醇厚似茶,有的一面之交,相識都是緣。我們常說:「朋友多了路好走」。交友交心,心若相知,天涯亦咫尺。距離再遠,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無論距離多遠,總有一份長長的思念,牽著你我。溫暖於心,且行且珍惜。
山河無恙,情誼永恆。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淡出了視線,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落了天涯。站在時光的路口,輾轉回望的這一刻,又將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或許一切早已不重要了,時光會以最明朗的方式將最美的影像沉澱出來。
事實如此,行走在漫長的旅途中,遇見與失去總在同步上演。那些走過的路,那些遇見的人,就像浮華與流沙,有些早已失去,有些正在荼蘼……然而,「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我們堅信:山河在,人也在,情也在。傾心相遇,一夢相連。
因為牽掛,感情更穩固。牽掛是指因放不下而想念、掛念。牽掛一個人比思念一個人更深,思念是在分別之後,而牽掛是在無形之中。不管是親情還是友情,牽掛,是心靈的回應,讓人倍感親切。寒潮湧動,抵擋不住快樂的心情;雨雪交加,冰凍不住生活的溫馨;歲月變遷,而「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始終改變不了彼此的牽掛,人生因此而幸福快樂每一天!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喜歡本文可以關注、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