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蘭多槍擊案發生後讓你五分鐘報平安的Safety Check是怎麼實現的?

2020-12-13 雷鋒網

2016年6月12日,佛羅裡達州奧蘭多一家名為「脈搏」(Pulse)的同志酒吧發生的一起大規模槍擊案,共造成約50人死亡,53人受傷。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槍擊事件。初步認定行兇者為29歲的美國公民奧馬爾·馬丁(Omar Mateen),其父母為阿富汗移民。事後,Facebook在宣布啟用「Safety Check」(安全確認)功能,這也是Safety Check功能首次在美國本土啟用。

什麼是Safety Check功能?

Facebook的「Safety Check」是一項幫助大家在自然災害或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向親友報平安的功能。這一功能起始於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Facebook日本的員工由此開發一款產品Disaster Message Board(災難信息留言板),讓人們在災難發生時能快速獲知自己的朋友家人是否安全,演變成今天的 Safety Check。 

在Facebook在受災地區啟動Safety Check後,如果你處在受災地區,會收到Facebook的一條消息,問你「Are you safe」(你是否安全?)如果你是安全的,可以選擇「I'm safe」按鈕,這條消息就會發到News Feed裡,你的朋友會在提醒裡看到這條消息。如果你有朋友在受災區,點開提醒裡的消息,就會進入到Safety Check的書籤一欄,這裡顯示你所有在受災區朋友的狀況,綠色勾表示安全,灰色勾表示可能處於危險之中。同樣的,你的朋友確認你安全後也可以幫你標記。

Safety Check於2014年10月正式發布,一開始只定位於自然災害,一直到2015年11月,發生巴黎恐怖襲擊事件(130人死亡,368人受傷,法國二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傷亡事件),這是Facebook第一次就社會重大暴力事件啟動Safety Check,並為Facebook贏得了「反應迅速」的稱讚。

這一功能最引人注目的一點是:信息傳遞的即時性。一旦啟動Safety Check功能,Facebook就能通過算法在5分鐘內找到大多數在災難發生地的用戶,以至於人們感覺它是即時發生沒有延遲的。那麼這一功能是如何實現的?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發現了一篇在Highscalability上的文章,講述了這一功能的背後故事,雷鋒網選編如下:

《當災難發生時,Facebook是如何在5分鐘內告訴你的朋友你是否安全?》

當有災難發生時,人們會迫切需要知道自己所愛之人是否安全。無論是9.11還是1989年的的洛馬普列塔地震,都讓我深深地有這樣的感覺。

地震轉瞬即來。當我們確認建築不會崩塌後,第一反應會想去確認親人的安全,但在這時想要撥出電話基本是不可能的。電話在一瞬間從全國各地湧入灣區,信息堵塞。我們只能緊張地看著電視裡播報的災難消息,滿心焦灼但無能為力。

經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後,這種情況是否有所改變?

Facebook的「Safety Check」功能做到了這一點。當有災難發生時,他們會給在災難區域的人們發送一條推送以確認安全,當確認你的安全後Facebook會立即告訴你的朋友:「別擔心,他還安全。」

這一功能由Facebook工程師Brian Sa在2011年的神戶大地震後激發的靈感。地震發生後,Brain在Facebook的首頁放了一個各種幫助信息的Banner,但隨後他進一步去想開發一個新功能,以便更好幫助受災者,這便是「Safety Check」的雛形。

Brain是這麼認為的:

解決那些在某種程度上非你(Facebook)不可的現實世界的問題。打破常規,想想你和你的公司能發揮多獨特的作用。

為什麼只有Facebook能創造Safety Check?

Facebook不僅擁有你所希望的資源,更是一家會讓員工去開發Safety Check這種瘋狂舉動的公司。此外,Facebook擁有超過15億用戶,按「六度空間」理論,人與人之間的間隔度僅為4.74,並且Facebook的用戶都是社交狂人,能實現信息的即時傳遞。

那麼,Facebook開發「Safety Check」又是基於什麼樣的想法呢?Peter和Brian是這麼認為的:

你可以把Facebook想像成一鍋可以複製的「原始湯」,像病毒營銷這樣的案例很容易隨著時間在數十億的平臺瘋狂發展,取得(超過)1000倍的傳播效果。

如ReadWriterWeb、支持同性婚姻的彩虹濾鏡等Facebook上的案例讓他們有了「在災難期間,幫助他人更好確保朋友知道自己安全」的想法:在災難期間,人們可以更新自己的狀態表示自己「安全」。

但是,這並不是一個讓別人知道自己還「安全」的最佳解決方案,因為:

你需要:1.告訴朋友們你還安全;2.你朋友得到信息確定你還安全

首先,不是你所有的朋友都能看到這個更新

其次,用戶沒有辦法得到所有處在災難中的朋友的名單

Brain想用更結構化的方法來再Safety Check解決這一問題。那麼,它是如何運行的?

如果你處在受災區域,Facebook會發給你一條推送,詢問你是否安全;

如果你還OK,點擊「我很安全」按鈕,確定自己是安全的;

你所有的朋友都會被提醒你還安全;

你的朋友們也可以看見一個所有在受災區域朋友的名單。

所以問題來了:你是如何建立一個用戶是否在災難發生地?一個容易想到的解決方案是構建地理索引(GeoIndex)的確是,但它有很多不足:

人們在不斷移動的,數據不能實時更新;

為十五億用戶建立地理索引太過龐大,Brain小組並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支撐它——記住,他們只是Facebook這個大公司裡試圖實現這個解決方案的小團隊;

而且:比起考慮如何保留一個平時幾乎用不到的的數據通道,解決方案必須考慮事件的突發性,即:一旦突發事件發生時,這個功能是動態即時可用的。最後解決方案綜合了社交圖譜的輪廓及屬性

當災難發生時(例如尼泊爾地震),Safety Check會檢查每個獨立信息流載入過程中被觸發「鉤子」;

當用戶檢查他們的信息流時,「鉤子」就會生效。如果用戶載入信息時不在災難發生地(尼泊爾)那麼任何事情都不會發生;

但當有人處在尼泊爾又去查詢了他的信息流,Duang。

接下來Safety Check會檢查用戶的所有好友,如果他們在同一個區域,Safety Check就會立即發送一個推送通知,詢問他們是否還安全。

這個過程會不斷重複,對於每一個被確認在災難地域的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去檢查他們的好友,然後發送通知。

在實踐過程中,這個方案是非常有效的。算法可以很快地尋找到人,以至於讓人覺得它是即時發生,沒有延遲。例如說,一群人在同一個房間的人會在同一時間收到他們的提示信息。這是如何做到的?

秘訣在於:

Facebook上人與人連結的圖譜是是密集且有聯繫的。在Facebook上,十五億用戶任意兩名之間的間隔度只有4.47而不是6,平均來講,只要5步就能在Facebook上找到任何人。一旦系統在推送消息的時候隨機挑選了一個更活躍而且且朋友數更多的用戶,這樣就過濾掉了很多無效的用戶,不需要再進行數十億的無用計算了。

但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Safety Check能夠自由地使用並行伺服器去處理不同的用戶請求,包括用戶的好友。這個時候,分布式解決方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兩臺在不同的數據中心機器檢測到同一個用戶,這意味著遍歷了分離度邊緣後,有個用戶會收到兩條通知。

設身處地想像一下:如果戶一下子收到多個確認他平安的通知,這會反而會增加用戶的焦慮感。

解決方法是:

用一個資料庫來儲存狀態,這樣就只有一臺機器被用來檢查用戶了。

在尼泊爾地震中:

不到五分鐘就有三百萬人收到更新狀態的請求,超過1億在尼泊爾的人得到安全確認。

五分鐘之內,三分之二的FACEBOOK用戶被系統遍歷了一回。

在經歷了一些麻煩後,Safety Check發布了第一個版本。

但由於Facebook系統本身的複雜性,這個功能被暫時隱藏了,只有當發生緊急情況時,它才得以被啟用。例如剛剛發生的奧蘭多槍擊案

點擊此處可閱讀Highscalability的原文。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奧蘭多發生美國史上最嚴重槍擊案
    當地時間6月12日凌晨2時,美國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市中心一家名為「奧蘭多脈動」的同性戀夜總會發生槍擊案,已經造成50人死亡,53人受傷。該槍擊案目前已經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槍擊案。一名攜帶突擊步槍的男子12日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市一家擁擠的同性戀夜總會開槍,致50人死亡,構成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美國總統歐巴馬將其稱為恐怖和仇恨行為。
  • 奧蘭多槍擊案槍手奧馬爾·馬丁住宅首曝光,卡通裝飾布置溫馨
    奧蘭多槍擊案槍手奧馬爾·馬丁住宅首曝光,卡通裝飾布置溫馨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6-06-14 11:51 來源:
  • UCLA槍擊案件播報:為什麼美國校園槍擊案頻發?
    例如,這次發生槍擊案的烏姆普誇社區學院就位於俄勒岡州羅斯堡小鎮的郊外。學院有3300名學生,師生之間彼此熟悉,所在的小鎮也只有2萬多居民,距離最近的大城市有數百公裡。相反城市中的學校治安普遍加強,制定了包括發生槍擊案在內突發事件的緊急預案。我兒子在學校也參加過多次這類演習。第二,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校園槍擊案將會給這一代美國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心靈創傷。
  • 美國芝加哥發生連環槍擊案
    美國芝加哥發生連環槍擊案,一中國留學生身亡 2021-01-11 11: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臺中機場發生槍擊案 嫌犯逃亡十日後在命案現場被捕
    臺中機場附近的槍擊案嫌疑人蔡某在逃亡10天後在命案現場附近落網。(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月3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去年12月24日晚間在臺中機場附近發生槍擊案,致被害人蔡某身中數槍死亡。嫌疑人蔡某在逃亡的10天後,於今天(3日)凌晨在命案現場附近其父親家中落網。
  • 芝加哥發生公交車槍擊案
    據新華社電美國芝加哥一輛滿載中學生的公交車10日下午發生槍擊事件。一名男子登上公車,開槍打死1名學生、打傷另外4名學生後逃竄。警方尚未找到嫌疑人,不過中槍學生的同學說,學校中有少年幫派相互爭鬥,衝突時有發生。
  • 美國奧斯汀發生槍擊案 多人被槍擊
    央視快訊:據美國MSNBC電視臺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發生槍擊案,已有多人遭遇槍擊,警方呼籲當地民眾暫時遠離市中心。(央視新聞客戶端)編輯:徐芳關鍵詞:槍擊案;MSNBC;美國;客戶端;央視新聞
  • 美國名校普渡大學發生槍擊案 一名學生射殺同門
    1月21日,警察護送學生離開發生槍擊事件的教學樓。新華社/美聯  美國普渡大學21日發生槍擊案,一名男性嫌疑人在教室射殺另一名男生後向警察自首。這是這所全美知名高校17年來首次發生校園槍擊案,令師生震驚。這也是美國一個多月來發生的第四起校園槍擊案。  兇手並非隨機殺人  案件發生在普渡大學位於美國中西部印第安納州西拉斐特市的主校區。  校警主管約翰·考克斯說,一名男子當天中午時分走進電機工程樓一間地下教室,打死大四學生安德魯·博爾特,隨後走出教學樓,幾分鐘後向一名校警自首。
  • 美國馬裡蘭高中發生槍擊事件,校方已迅速響應 | 留學安全
    本周3月20日周二上午,美國馬裡蘭州的Great Mills High School發生一起校園槍擊案,造成1死2傷,案件發生後學校已被警方封鎖。美國校園槍擊案數量統計本次槍擊事件還原留學生安全須知在之前文章中為大家介紹了美國網站——Everytownresearch製作的校園槍擊事地圖,最新該地圖又有了更新,每個紅點代表該地發生的一起槍擊案,如下圖:
  • 美國印第安納州發生校園槍擊案致1人死亡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紐帶」新聞網1月21日消息,當地時間1月21日,美國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西拉法葉校區發生槍擊案,造成1人死亡。據報導,當地時間21日中午,普渡大學西拉法葉校區電氣工程教學樓一樓教室發生槍擊案,造成1人死亡。當地警方稱,犯罪分子在進行有目的的射擊後立刻逃離教學樓,逮捕時未遇到反抗。
  • UCLA槍擊案全記錄: 談談美國校園安全問題
    而且過去的經驗顯示,重大槍擊案發生之後,槍商生意特別興隆,有些民眾體認到擁槍自重的必要性,有些則是擔心政府加強管制,因此槍擊案甚至會引發搶購潮。想買槍嗎?開車15分鐘據ATF的統計,目前全美有54026家聯邦發給執照的槍店,比歐巴馬上任的2008年增加了14%。98%的美國民眾開車15分鐘(16公裡)就可以找到一家槍店。
  • 拉斯維加斯遭遇槍擊案 英網球名將羅布森死裡逃生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孫嘉暉) 中國網球賽季激戰正酣,大洋彼岸的美國拉斯維加斯遭遇慘烈槍擊案,23歲英國美女網球選手蘿拉·羅布森剛好在拉斯維加斯音樂節現場。
  • 都是不禁槍的國家,為啥美國槍擊案「頻發」,日本卻很少發生?
    我想有的人想到的可能是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有的人想到的是美國的奇葩總統川普,但不知道有沒有想到美國的槍擊案。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不知道為啥槍擊案發生的概率真的太大了,幾乎每年都有幾起有關美國槍擊案的報導。今天月月和大家說的話題也和這個有關:都是不禁槍的國家,為啥美國槍擊案「頻發」,日本卻很少發生?
  • 臺南仁德槍擊案 嫌犯林俊良被逮捕
    (黃文博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南市仁德區去年7月颱風夜發生的2死槍擊案,綽號「黑龍」的嫌犯林俊良,逃亡7個月後,2日凌晨被歸仁警分局不費一槍一彈逮捕時,他還死要面子,竟向警方嗆聲說,「那是我不想跑了,不然你們是抓不住我的!」。
  • 與美國賭城槍擊案擦肩而過 成都旅行團全部安全回國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楊雪)美國當地時間10月1日晚,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一場音樂會上發生槍擊案,根據警方通報,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59人死亡、527人受傷。就在槍擊案發生時,成都一個19人團隊正在拉斯維加斯旅遊。10月5日上午,該旅行團19人全部安全返回成都。  「我們這個團19人中,年齡最大的近70歲,最小的約7歲。」
  • 康乃狄克州槍擊案是怎麼回事?華盛頓市中心為何又現槍擊案?
    據央視新聞報導,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警方表示,當地時間16號凌晨,該市一家夜總會發生槍擊事件,造成1人死亡,另有4人受傷。      槍擊案發生後,警方封鎖了附近區域的道路。目前,相關調查還在進行中。警方認為,嫌疑人和受害者可能陷入「爭執」,嫌疑人向受害者開槍。警方未透露嫌疑人和受害者身份。
  •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
    我方反應:美個別媒體違反職業道德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18日表示,部分境外媒體有關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不實報導違反了新聞職業道德,中方已要求有關方面消除其惡劣影響。劉建超說,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的槍擊慘案是一個十分嚴重的事件。美個別媒體在事實未經查明之前發表不負責任的報導,違反了新聞職業道德,是十分錯誤的做法。
  • 臺北一餐廳發生槍擊案致4傷,男子因敬酒不成開槍
    臺北一餐廳發生槍擊案致4傷,男子因敬酒不成開槍 臺灣臺北市一家海產店21日晚發生一起槍擊案,造成4人受傷。警方在現場找到彈殼。
  • 臺北知名滷味攤凌晨發生槍擊案 3人中彈槍手在逃
    (原標題:臺北知名滷味攤凌晨發生槍擊案 3人中彈槍手在逃)
  • 外媒:美國一大學附近發生槍擊案,至少7人中槍
    外媒:美國一大學附近發生槍擊案,至少7人中槍 @中國日報網、環球網 2019-05-18 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