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喜歡在網上刷存在感的老羅最近在微博上發了一篇博文——《一個「老賴」CEO的自白》,與其說是自白,不如說是在寬債權人的心,按照老羅的說法,錘子要繼續做下去,欠的錢也要還,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空頭支票,但老羅明顯沒壓力,否則也不會說「我的創業過程算是相當完整了」。
媒體輿論方面仍然有不少帶著調侃和戲謔的口吻,原因是老羅做錘子時留下的「經典語錄」太多,「情懷」一詞更是早已被濫用。反倒是多數網友對老羅持支持和同情態度,比如就有網友說:「我從未見過如此坦蕩磊落有情有義的『老賴』!」
但是支持和同情未必就好,調侃和戲謔有時候反而會助人進步。就說創業這個問題,遠不是情懷那麼簡單,老羅最開始以情懷切入,表面上是一種創新,實際卻低估了用戶的智商,因此,老羅的失敗更值得廣大創業者警醒。
一、老羅選擇了一個並不熟悉卻又競爭激烈的領域
如果老羅加入德雲社說相聲,大概率會很成功。但他偏偏選擇了一個自己並不熟悉卻又競爭激烈的領域。摘抄一段網上的介紹——「羅永浩從創業開始就自帶聚光燈,這個高二就退學,賣二手書、倒賣走私車,後來加入新東方、創辦牛博網、砸冰箱維權、和方舟子互懟,成為當時網際網路上最早的網紅」。可以看出,雖然羅永浩履歷豐富,唯獨在新東方的這段時間比較成功,而且大部分的經歷和高科技、創新根本沒什麼關聯。你很難想像這樣一個人會去做手機。
但另一方面,老羅的網絡炒作能力很強,所以他有這個自信,認為可以把自己的產品炒作成網紅產品,而且,相比其他方向來說,手機算是一個非常有爆發力的市場,畢竟2012年時,華為、小米、VIVO、OPPO根本不像今天這樣「如日中天」,手機正處於風口之上。
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消費者對手機產品的選擇日趨苛刻,這意味著廠商在價格、性能、外觀設計、品牌、製造工藝、產能方面不能存在明顯的短板。然而,自錘子創立時問題就層出不窮:
2013年3月27日,羅永浩發布了基於安卓系統的SmartisanOS,但在發布會現場該系統就BUG頻出。2014年5月20日,錘子手機正式發布,命名為SmartisanT1,就是這處女座卻遭遇了產能危機。2015年12月,錘子科技宣布將在當月29日發布T2,然而就在發布會前一周,該款手機的代工廠中天信破產。
通過這些問題,羅永浩應當認識到自己對手機的不熟悉已經釀成了大禍,拿無知當個性,可以說錘子手機的失敗是註定的。所以,羅永浩的教訓告訴創業者,切忌進入一個自己不熟悉卻又競爭激烈的領域。
二、遭遇失敗後,羅永浩未能急流勇退
老羅被列入老賴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堅持到底。如上所說,錘子問題頻出後,老羅應該意識到自己不是做手機的那塊料,儘快收手才是明智之舉,怎奈老羅經典語錄太多,已經無法自拔。例如:
「我們眼裡的對手只有蘋果,其他的就算有些小亮點,也不足以成為我們的……你懂的。」
「沒有革命和顛覆,就是幾乎每一個細節都比目前在臺上蹦躂的這些笨廠商做得好一大截而已。」
結合這些,你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羅永浩會認為自己被列入老賴名單是創業過程完整的表現了。
這反映了一個問題,部分創業在創業初期可能會過於自信,在錯誤的路線上越走越遠,這就是馬雲說的:方向錯了,做得越快死得越快。
類似的創業人物還包括OFO的戴威,整個共享單車如日中天時,其實OFO和摩拜都已經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所以,摩拜選擇一個恰當的時期以合適的價格出售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戴威選擇堅持,後面的結局我們也看到了,結局基本上和錘子也差不太多。
不過戴威和老羅還是有區別的,至少OFO還風光過一陣子,錘子從一開始就涼到最後。
三、網際網路創業已進入高風險區域
實際上,無論是共享單車也好,還是手機也罷,或者是傳統的電商、社交等等,近年來都被統一划到了網際網路創業的範疇,跨界也變得極為平常。早些年網際網路行業創業存在很多概念和炒作的空間,給人一個錯誤的印象——網際網路創業更容易成功。但實際上,任何一個行業越成熟,創業的難度會越大,網際網路這種更為透明、更易跨界的行業更是如此。
為什麼說網際網路創業已進入高風險區域,首要的原因是,你面對的競爭對手太多太強,最直接的例子,騰訊和阿里這類巨頭涉足了多少領域?你如何能徹底規避他們的壓制?第二,風險投資對創業者、創業項目的考核更苛刻,尤其近年來出現了很多燒錢過猛的創業項目,令投資者高度謹慎,除了上面的共享單車外,還包括瑞幸咖啡、蔚來汽車等等。第三,越來越多創業者因為創業失敗而被列入老賴名單,這意味著創業失敗可能會給創業者帶來更深遠的影響,不僅僅是關掉公司那麼簡單。
所以,「創業有風險,入坑需謹慎」,應該是老羅做錘子給現代商業帶來的最重要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