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感,是願望與現實達到平衡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相信很多人都曾有過這種感覺,不同的人會通過不同的事來獲取成就感。農民伯伯通過作物的豐收來獲取成就感;工人可以通過工作的完美完成來獲取成就感;管理者可以通過管理好員工以達到組織目標來獲取成就感;學生可以通過取得好成績來獲得成就感……當然,還有一些人因為自己有較好的人際關係而有成就感,或者因為自己家庭的幸福狀態而有成就感等。
成就感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比較重要的。它可以增強人的學習能力,可以增強人的自信心,可以增強人的積極性等。往往成就感來自於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制定目標時就需要思考了。一般設置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過設置過高,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帶來的就會是壓力與沮喪,如果設置太低的目標就會沒有挑戰性,成就感不會太大。
成就感既然這麼重要,那麼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嗎?答案是可以的。第一,你得給自己一個目標,通過不斷完成目標來獲取成就感;第二,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不要因為任何事情而放棄自己的興趣;第三,堅持自我,不要隨波逐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第四,幫助他人,勿以善小而不為。第五,鍛鍊自己的口才與膽識,多結交朋友。第六,多鼓勵與讚美他人,「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是會帶來快樂的。第七,從內到外提升自己,如果不知道怎麼做,可以多閱讀書籍。
可能你的一生不能達到像科學家一樣的成就,但是對於你自己來說,只要爭取做到做好每一件小事,那麼成就感也是唾手可得的東西。每個人對於成就感的需要程度是不同的,當達到自己所需要的成就便已經不錯了,何況人是不會滿足自己的現狀的,為了更好,可以更努力。
由大衛麥克萊蘭提出的成就需要論,他認為人有三種主要的動機或需要:成就需要、權力需要、歸屬需要。一個高成就需要者,希望將事情做得更為完美,更有成績,喜歡能獨立負責、可以獲得信息反饋和中度冒險的工作環境,對應著創業精神。麥克萊蘭認為,具有強烈成就需要的往往具有如下三種性格特徵:第一,謹慎地設定挑戰性的目標;第二,喜歡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不依賴偶然的機遇坐享其成;第三,希望儘快得到工作績效的反饋。
對我來說,寫作一直是我過不去的坎。不愛寫作,不愛閱讀,沒有什麼興趣愛好,我覺得自己活得很失敗。一直按部就班的生活著,不敢於去挑戰自己,更害怕出醜。這一次,我嘗試著每天寫一篇文章,雖然每天都很痛苦,但是當完成一篇文章時會感到快樂,或許這就是一種成就感,縱然文章質量不是很好,但我還是堅持了。
最怕一生碌碌無為,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