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處不在,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追隨幼兒興趣,發現有價值的科學教育契機,有效支持引導幼兒探究學習,從而提高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
讀懂幼兒的思維,理解幼兒的心靈,通過觀察找到支持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與發展的依據。徐州市沈場實驗幼兒園於2020年11月20日組織全體教師將日常工作中的觀察與思考進行梳理、交流。鼓勵教師用善於觀察的眼睛、傾聽的耳朵、細緻思考的思維和關注孩子的心,發現和孩子共同學習的樂趣。
託一班:《有趣的氣味》
哎呀!這是什麼味道啊?怎麼這麼奇怪?你快來聞一聞呀!幼兒對氣味產生了興趣,因此《有趣的氣味》科學活動生成了。你聞過哪些氣味呢?你知道哪些物品有氣味呢?教師帶領幼兒進行了氣味的探索之旅。
小一班:《光與影》
「看,我身後黑乎乎的是什麼呀?」「怎麼我的在身體前面呢?」影子和光親密無間,形影不離,它總能激發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教師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帶領幼兒進入影子的世界。
小二班《神奇的泡泡》
「老師,你看我搓出了好多泡泡,我吹的泡泡可大了」那你們認識泡泡嗎?」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說:「泡泡是圓形的,是白色的,是彩色的,還有魚也會吐泡泡。」一系列的問題和答案出現,小朋友那好奇的神情,既喜歡又有興趣,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神奇的泡泡》科學活動孕育而生!
小三班:《有趣的瓶子》
有三個孩子圍在集東集西的廢舊材料跟前擺弄著瓶子,他們一會兒敲,一會兒打,一會兒捏弄瓶子,弄出各種聲音,玩的不亦樂乎!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看到孩子對瓶子如此感興趣,並能長時間專注積極的探索,於是我們圍繞瓶子生成了科學活動,有趣的瓶子就此產生了。
中一班:《稻草人誕生記》
「植物園的果實總是被小鳥偷吃怎辦?」「放一個大網。」「有什麼辦法可以驅趕偷吃的小鳥呢?」「生活中有哪些工具和辦法呢?」一系列問題引起了幼兒的興趣,教師及時捕捉幼兒的需求,使問題成為探索的引子,稻草人活動應運而生。
中二班《:你好,大樹》
孩子們對小草,大樹非常感興趣,於是教師提供孩子親近樹,認識樹的機會,讓幼兒用他們天生的好奇心與敏銳的觀察力去發現樹的種種樣子,《你好,大樹》科學探索開始了。
大一班:《垃圾分類》
「這個垃圾應該放藍色垃圾桶。」「紅色的是放有害垃圾的。」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他們圍繞關於垃圾分類和垃圾桶產生了巨大興趣。帶著這些問題垃圾分類的故事就開始了。
本次教研活動,通過一個個案例,更直觀的了解生成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注意的一些要點,老師們對於生成課程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們將通過不斷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共同努力,相信老師們在活動中一定能很好地把握各種教育契機,根據幼兒的興趣,生成有意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