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從孩子們的興趣、熱點話題、偶發事件中捕捉主題活動。挖掘本土資源,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班級主題活動。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們帶來的成果吧。
通過了解服裝的演變、欣賞不同行業的制服、少數民族服裝的特色,了解服裝的材質、圖案、顏色。創設了服裝加工廠和服裝店的場景供幼兒遊戲,結合南詞苑的開展,讓幼兒自己選擇布料為南詞苑製作服裝,既發展了其動手能力,又增強了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幼兒通過欣賞天安門的雄偉、少數民族的生活、將樂特有的風俗,充分體驗了祖國的偉大。在個別化活動中,他們嘗試搭建天安門、製作竹製品手工、在造橋工坊中打造將樂大橋,從而深入體會到中國文化的悠久、將樂文化的特色,孩子們的愛國情感迸發到了高潮,增強了「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民族感。
大三班--《我是中國人》
孩子通過自主收集資料,欣賞圖片、照片、天安門的雄偉、國旗的莊重、家鄉的擂茶,充分了解了祖國的偉大。開設的擂茶館系列活動,使幼兒更加深入的了解家鄉本土文化以及將樂特有的風土人情,同時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懂得勞動最光榮的道理,並且品嘗勞動的甜美成果,促進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
與孩子們共同創設學習環境。同時讓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各種動物圖片、資料、並製作成主題牆。我們整合教育資源,在「開心農場」裡,孩子們觀察並記錄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進一步迸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實現「大自然就是活教材」的整體效應。
圍繞「變」展開內容,從周圍的事物入手,結合自己、大自然以及食物的變化,幼兒在生活中發現問題並在活動中得到答案。在「棲山紙的變化」中,引導幼兒認識家鄉的棲山紙是怎麼變化而來,整個主題滲透了科學、語言、藝術等領域內容使幼兒身心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滿足了幼兒的求知心理。
在《小葉子》,師幼、家園共同營造主題鮮明、色彩和諧的班級環創,開展葉子展覽館、葉子的秘密、葉子是個寶等一系列活動,進行樹葉貼畫、樹葉書籤、茶藝等區域遊戲。不僅讓幼兒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獨具魅力的茶文化,還幫助每一個幼兒實現其富有個性的發展。真正的做到「樂在其中,悟在其中」,讓幼兒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從而促進其素質的全面多元發展。
以展示、觀察、交流、遊戲、實驗操作為主要方法,通過嘗嘗、看看、做做、玩玩來調動孩子的所有感官,幼兒自己動手種菜、收穫、買菜、煮菜等一系列活動發展了幼兒的社會認知和交往能力,既增長了孩子們的知識,又發展了其生活技能。
中三班--《彩色王國》
《彩色王國》這一主題活動,通過對色彩的認識和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讓幼兒進行觀察、交流、分享,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其中在「扎染坊」中,教師鼓舞性激勵和引導性啟發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的機會,那些稚嫩而新穎的創造性表現和不拘一格的扎染作品,賦予了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
孩子們通過採集種子、種植種子、種子粘貼畫以及品嘗豐富的種子食品等活動,深切地感受到了種子對植物生長的意義、種子與人們生活的緊密聯繫,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學會了查資料、與同伴合作等解決問題、尋找答案的方法。
在陳記陶泥 這個獨具特色的工坊裡,孩子們在玩泥巴的活動啟發了其創造性和發散性思維,通過陶泥、摞泥、拉坯、修坯、捺水、畫坯等工序鍛鍊了孩子們手指的靈活性。同時,對中國民間藝術也進行了很好的傳承,培養和提升了孩子們的藝術文化素養!
在這一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幼兒一起搜集自己喜愛的動物圖片,動物圖書和動物卡通頭飾等。同時開展「我和動物合個影」等活動,引導幼兒愛護小動物,初步了解自然界中人與動物間相互依存的關係。
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孩子們在活動中減緩分離焦慮;在遊戲中學習,同時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自主能力、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等。讓孩子們喜歡幼兒園,愛上幼兒園。
教師與孩子以收集、整理、分享關於鞋子的材料作為主題的切入點,引導幼兒了解有關鞋子的不同內容,不同的季節穿什麼鞋,怎樣保護鞋子等,還通過「穿鞋子比賽」等活動,引導幼兒練習穿、脫鞋子,整理鞋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教師與孩子交流分享各種特色小吃、甜品等作為主題切入點,並通過故事、兒歌的形式讓幼兒了解將樂縣的美食從而培養愛家鄉的情感。通過角色區「小吃店」,生活坊「製作美食」等活動,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從而知道食物來之不易,愛惜每一粒糧食。
為了讓幼兒能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在主題活動中,通過一日生活環節來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並通過各種遊戲活動幫助幼兒愛上幼兒園,體驗幼兒園活動的樂趣。積極緩解幼兒與家人分離、進入陌生環境而產生的心理焦慮。
分享結束後,園長陸東英對每位老師精心的付出和努力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對每個班級的主題案例提出了有待改進之處,相信未來老師們會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