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訊 為了有效構建幼兒園主題課程,提升教師課程研究能力,近日,九江市中心幼兒園兩園區聯動,開展了主題課程分享的教研活動。活動中,陳晶晶、吳麗娜、葉若男、饒穎、徐瑞婕、朱興妹等六位老師,分別從本年級開展的主題活動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總結和反思,充分展示了本年級組老師基於對幼兒學習主體性的尊重以及對課程的思考。
陳晶晶和徐瑞婕老師分享了小班主題課程《勞動樂翻天》。陳晶晶老師做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調查統計、觀察記錄表、觀察案例等等,通過"勞動最可愛"、"勞動好幫手"、"勞動最光榮"三個板塊來構建主題框架,豐富的主題活動呈現,讓孩子充分感知、參與、融入,了解了生活中為我們服務的人們的工作,了解了各行各業不同的勞動者對社會的貢獻,激發了幼兒愛勞動的強烈意識,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了勞動的辛苦,同時也體驗了勞動的樂趣,體會了勞動的真正意義;徐瑞婕老師的主題分享則首先提出三個問題進行思考:"三四歲的孩子明白勞動的意義嗎?" "當他不明白這個意義,他能參與到這個活動中嗎?""當他參與到這個活動體驗中,他所獲得的是快樂嗎?"針對三個疑問對主題做了深刻的剖析,並形成主題框架設計中"勞動是什麼"和"勞動的那些事兒"的兩個模塊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對於小班孩子而言,勞動不是一個概念,勞動更重要的是來自於一種體驗,來自於實踐,通過實踐和體驗,讓他們真實地去感受勞動所帶來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激發他們內心參與到勞動中,感受勞動的快樂情緒。
朱興妹老師的中班組《春之歌》主題分享從看、聞、嘗、做這四個方面來滲透活動,讓幼兒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多種感官來和春天進行碰撞。老師利用了幼兒園的環境資源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場不一樣的校園微旅行,活動後統計調查表,調查記錄孩子們眼中的春天,繼而認識春天,用藝術的形式記載對春天的印象、裝扮春天,隨著主題的深入,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如:《採茶撲蝶》、《美味蛋族秀》、《豆豆大變身》孩子從親身體驗、探究、感知中,繼續發現春天的秘密。
吳麗娜老師大班主題課程《感恩的心》從主題剖析、主題框架、幼兒關注點、活動目標、行動路徑、活動實施、收穫與思考等方面展開此次的主題分享。首先解讀感恩的定義,再由大班組的每個老師和孩子們做了一次談話和交流,進行整理分類後,梳理出幼兒關於"感恩的心"的關注點,並由此將主題劃分為三大板塊,首先從幼兒身處的小家入手,感受家庭中的愛,緊接著目光聚焦到了大家庭中,引導幼兒發現家鄉、祖國、地球給予我們的關愛,最後結合畢業季的契機,引導孩子們在發現、了解、感知、經歷、內化愛之後,延伸到如何去表達愛、付出愛。
葉若男老師中班主題活動《夏日總動員》,延續本年級組將節氣融入主題課程的教學理念,把夏天的六個節氣中的"立夏"、"小滿"、"芒種"、"夏至"這四個節氣作為主線脈絡來開展主題活動。從動物、植物、人文三塊切入,在各個小主題活動下,以集體教學活動、環境創設、區角活動等作為支撐來展開。各系列的活動伴隨著孩子們的興趣從感知到體驗,多角度、多層次的發散幼兒思維,梳理孩子對夏季的認知,深入了解夏季,得到不一樣的收穫。
饒穎老師的大班主題《清涼一夏》,主題脈絡為發現夏天、感受夏天、玩轉夏天,以發現、感受,體驗為線索,引導幼兒在與自然環境的互動中,感知夏天的特徵,感受並探究夏天以及對人和動物的影響,並嘗試通過《清涼一夏——我和瓜果有個約會》、《今天是西瓜日》、《清涼一夏——水槍大戰》、《蚊蟲大作戰》、《製作楊梅汁》等實踐活動完成自己對夏天的認知體驗和感受,了解夏天並激發熱愛夏天的情感,充分享受夏天的特別時光。
課程分享結束後,副園長劉英、塗立珍對老師們的分享進行了點評。首先肯定了年輕老師對於主題課程的開展分析細緻、總結到位。接著,通過她們的分享,發現老師們對於主題課程建設有了更加積極的思考,如設計主題活動形式上有所突破,從案例、調查問卷等入手,教師進行分析、設計主題課程和網絡圖,並適時進行總結,有反饋。其次,老師們關於主題思考的視角更廣泛,內容更加豐富,注重更加關注幼兒的興趣與年齡特點和實踐活動的開展,並在實踐中生成活動,發揮集體的智慧,活動更具多樣性。最後,主題課程活動的開展有始有終,活動開展的意義落到了實處,幼兒從中受益,教師獲得成長。
通過此次主題課程分享研討活動,老師們對於課程的有效實施有了更進一步地體會,希望今後能共享更多智慧,通過不斷的實踐反思實踐,使該園的主題課程內涵更加提升,老師教育教學水平更加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