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點,深圳最忙的地方是哪裡?不是加班的寫字樓,而是燈火通明的兒童醫院。
孩子的咳嗽聲、哭喊聲和廣播的就診提醒聲重疊,牆上的電視機反覆播放著《超級飛俠》,家長抱著孩子或來回奔忙或輕聲安撫,不同的方言在此交織。
步入12月,深圳隔三差五斷崖式的降溫,讓很多成年人都扛不住,孩子們更是難以招架。流感、諾如病毒……像一頭猛獸沉沉地壓在家長們的心頭。
從傍晚至次日凌晨,焦灼的家長來來往往。醫院的夜晚和白天不無二致。
通宵3天,蹲守36小時,我們記錄下一個平凡而真實的深圳側面,以及一群徹夜奔走無眠的深圳人。
- 1 -
下班時段,街上行色匆匆的不止一心趕著回家的「深圳打工人」,比之更爭分奪秒的是家中有娃生病的深圳家長們,還沒來得及休整,就帶著孩子匆忙趕來,心急如焚地輾轉於兒童醫院的各個角落。
18:00-20:00
—
下午6點,暮色降臨,深圳市兒童醫院門口,陸續有家長帶著孩子趕來,醫院門口的士停了又走,接連不斷。
有的爸爸一身正裝,背著包帶著孩子匆匆趕來,有的媽媽穿著高跟鞋,抱著孩子急促向急診大廳邁去。
「請J30003王XX到8診室就診。」候診區,家長們的視線緊盯著緩慢滾動的屏幕,廣播的叫號聲在一片啼哭聲中稍顯單薄。
黃女士一邊抱著孩子,一邊焦急地講電話。黃女士夫婦經營一家小店,她的兒子感冒了,她從幼兒園接回,還沒來得及吃飯就送來了醫院。等孩子爸爸到點關店了,才匆忙趕來。
由於店裡人手不夠,看完醫生後他們還得回店裡做收尾工作。
候診區牆上掛滿了急診就診說明的布告,根據指示,家長需要先掛急診號,再到急診預約分診臺激活,護士會對孩子的病情進行評估,之後在候診區聽號就診。
預約分診臺處,也排起了長龍。護士用耳溫槍為一位孩子測量體溫,還未探進耳朵,孩子便哇哇大哭,扭過頭,雙腳不停地踢打。爸爸抱著孩子,著急又無奈,弓著身子細聲安慰。
「有什麼症狀?」「三天內有沒有查過血」「開個單去查一下」……護士一邊為孩子測量體溫,一邊耐心詢問,爸爸急切作答。
看完預約分診,家長要面對的還有漫長的叫號等待,看診、繳費、檢查、複診、拿藥……
焦灼等待中,每一秒都是煎熬。
20:00-22:00
—
入夜了,天氣愈冷,凜冽的寒風從大門灌進來。
急診掛號收費處的隊伍沒有停過,有全家人出動,也有獨自帶孩子前來的媽媽。
母嬰室外,也時有抱著嬰兒的媽媽在等候。
就診高峰,出現在9點。大廳裡人群湧動,候診區的座椅滿滿當當。
這個時間掛號,等候人數通常都要接近50人,等候時間幾乎超過1小時。
急診大廳隨處可見奔波忙碌的家長,有位媽媽高高地舉起輸液袋,奶奶抱著孩子,從輸液室一路小跑到診室。
謝女士是一位全職媽媽,隻身帶著孩子從龍崗過來。她的孩子11個月大,這兩日反覆發燒,去了其他醫院看過兩次,仍沒有好轉,只得趕來兒童醫院。
她掛了急診,前面還有40多人在等待。
她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捏著一疊單子,在大廳裡來回踱步,不時撫摸著孩子的額頭,輕拍孩子的後背,「小孩子一坐下就哭,只能站著抱。」
候診全程,她沒有坐下。
- 2 -
夜深了,這座城市逐漸放緩腳步。有些深圳家長才剛陷入另一種緊張焦灼,家中有孩子生病,全家人都難以睡下。急診大廳裡,人人都帶著一雙疲憊的眼睛。
22:00-0:00
—
街上車流逐漸稀疏,偶有外賣員趕來送餐,從醫院出來的家長接過外賣,又匆忙折回。
這時,有一對夫婦帶著女兒,從的士下車之後,往急診室狂奔。爸爸橫抱著裹著毛毯的女兒,媽媽提著背包緊隨其後,大概是因為著急出門,媽媽穿著睡褲和拖鞋。
急診室裡依然人頭攢動。家長們手中攥著掛號單和病曆本在候診室徘徊,人人都帶著一雙疲憊的眼睛。
晚上11點左右,輸液室陸續坐滿了人。方才輸液扎針時哇哇大哭的小朋友到此之後,逐漸恢復了平靜。
輸液室呈小隔間分布,一包一包注射液懸掛在頂上的橫杆。孩子安分地蜷臥在座位上,家長擠坐在旁邊的一角,不時抬頭查看輸液進度。
有位爸爸趁著孩子輸液的空當,坐在一旁吃外賣,草草吃了幾口又蹲下身去哄孩子。
靠近門的位置,一位爸爸抱著雙頰通紅的孩子,一邊在手機處理工作上的事務,目光在孩子和手機屏幕來回切換,神色焦慮。
0:00-2:00
—
零點,急診室迎來片刻的安靜。沒過多久,候診區又陸續坐滿了人。
「好冷啊,這一兩天氣溫馬上就降下來了。」大廳門口,兩位家長不自禁瑟縮著身子,捂緊了外套。
母嬰室和診室的哭聲此起彼伏,久久迴蕩。一聽到哭聲,原本平和下來的孩子也跟著哭起來。
此時大多家長已經疲憊不堪,半眯著眼睛抱著孩子坐在椅子上。
有位女孩依偎在奶奶懷裡,呢喃著要回家,「奶奶我好暈,奶奶我好想吐……」奶奶抱著孩子,捂著孫女的膝蓋,眼角發紅,「要把藥拿了才能回家呢。」女孩鬧了一會,不久便仰頭大睡。
急診大廳往裡走,穿過一條通道,可前往餐廳和住院區,裡頭有家便利商店。有位爸爸剛買了桶泡麵,邊撕開包裝邊疾步往大廳走。
- 3 -
整座城市陷入沉睡,而他們徹夜未眠。急診大廳裡,原本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成了此時互相給予暖意的人。
2:00-4:00
—
長夜過半,廣播依然有條不紊地叫著號,家長依然焦頭爛額地四處走動。
這個時間點來的,多半是1歲左右的嬰兒。
蔡女士睡夢中被孩子的哭聲吵醒,發現孩子臉都紅了,一摸額頭燙得不行,急忙拿出體溫計一量,直奔39℃。凌晨2點,夫婦倆帶著孩子趕來醫院。
「明明已經很注意了,穿得很暖和的,還是發燒了。」蔡女士有些無奈和懊惱,她極力地扯著身上的外套,往孩子身上裹緊。孩子漲紅著臉,眼睛裡噙滿淚水。她拿起一杯水,在手上晃了晃,吹了幾下,試試溫度,再緩緩往孩子嘴裡送。
李先生的女兒發著高燒,但此時仍然活力十足,在椅子間「噠噠噠」地走動。他們夫婦倆這時也難得露出了笑臉,和其他家長有說有笑,並掏出手機記錄下這一刻。
凌晨3點,家長們抱著孩子,不約而同地望向電視,有爸爸模仿《超級飛俠》裡的人物逗趣孩子。
鄰座的家長也開始嘮家常,互相詢問孩子的情況,只願等待的時間更快一些。
這是漫長夜晚裡的溫情片刻,為深夜無眠的人們帶來一絲暖意。
4:00-5:00
—
4點出頭,清潔工開始拖地,消毒水的味道瀰漫開來。
候診區,家長們抱娃姿勢不盡相同,臉上一致寫滿了疲倦。
有位媽媽不停地揉搓雙眼,強打精神哄著正欲哭鬧的孩子。等爸爸將孩子抱上嬰兒車推走,媽媽又仔細地查看一張張單子,看完之後裹緊毛衣,把頭埋在膝蓋上休息。
縱使鋼鐵意志,在凌晨高度緊張地奔波了幾個小時之後,也難免精疲力竭。
一位爺爺蹲在地上,擰開水壺倒了杯水,依著說明給孫子餵藥。
孩子吃完藥,奶奶為他裹上毛毯。爺爺又將外套脫下,一個勁兒地往孫子身上套。到了門口,爺爺背起孫子,闊步走去。
臨近5點,環衛工人開始在路邊清掃落葉,簌簌的聲響異常清脆。寒風瑟瑟,冷得人直哆嗦。
醫院門口,靠邊停著一排的士。陸續走出急診大廳的深圳家長,滿臉倦意,孩子大多已在爸媽懷中熟睡,身後的兒童醫院依舊燈火通明。
再過一兩個小時, 折騰了一夜的他們就要收起倦意打起精神,如同往常一般,開啟新一天的奔忙。
///
寒夜裡,他們凝聚成一個一個影子,馬不停蹄地扎進那道長久亮著燈的大門裡。
醫院大門仿若隔出了兩個世界,外面是空曠的街道、零星的車輛和行人,而醫院內是忙忙碌碌的醫生和焦慮疲憊的家長。
願清晨的光都能對他們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