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列舉出人生中最珍貴的十種東西,那麼在壹寶的列表裡一定會寫上「時間」這個詞。
原因有以下幾點:
1.時間是一次性消費品
今天的24小時用完了,就真的用完了。
2.時間不受個人意志控制
如果我們買一件商品,我們可以決定是今天用,還是明天用,但是時間不能。
它從來不管你用不用,只管自己一天按部就班的走夠24小時。
3.時間成本極高
很多朋友會說,時間哪有什麼成本,難道我們還用花錢去買時間嗎?
沒錯,我們確實不用花錢去買時間,我們是在用生命來購買時間。
既然時間這樣珍貴,就會出現很多時間不夠用的情況,用再通俗一點話來說就是「我很忙」。
但是「我很忙」也分為很多種情況,有的人是真的很忙,有的人卻是在瞎忙。
01
白天磨洋工,晚上熬夜補
壹寶之前有位同事,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哎呀,我最近太忙了,根本沒在凌晨1點之前睡過覺。」
而且你還會在他的朋友圈裡看到,凌晨1點的時候拍一張城市夜景或者曬一下自己在家的工作檯,然後配上一句:「忙碌的一天,不知不覺到了深夜……」
每每看到這樣的朋友圈時,壹寶內心都不免翻個白眼,心想:你這麼忙,還不趕緊洗洗睡吧,還有閒心在哪發朋友圈,還擺拍??
壹寶翻這個白眼也不全是因為這位同事加班到大半夜,然後擺拍發了朋友圈,因為這個傢伙白天是真的不怎麼幹正事。
白天9點30上班,來了之後,先吃個早餐,然後燒好水,給自己泡壺茶,這幾件事辦完之後差不多就半個小時過去了。
上午10點是部門之間的早會,一個早會又過去了半個小時。
早會結束之後,這位同事就開始在社會新聞中進行「文化流浪」,看累了可能會刷一刷朋友圈。一來一回,差不多就快11點了。
這個時候又開始訂中午飯了,訂個飯又去了半個小時,訂完飯之後菸癮又上來了,出去抽了根煙,這一上午就算結束了。
下午午休到兩點,開始上班,然後六點半下班了……
你說他的晚上能不加班嗎?
這就典型的白天磨洋工,晚上不得不熬夜去補白天欠的債。
所以不明情況的人看到他的朋友圈,可不就真覺得他從早上忙到大半夜,「挺忙的」。
02
無效的忙碌
還有一種人是「為了忙而忙」。
因為現在有很多成功學都在鼓吹:我們只有努力,才能過上我們想要生活;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如果不努力,你就會被同齡人無情碾壓,被社會棄如敝履。
所以人們從某個時間開始變得突然忙碌起來:
在公司上班的時候,看到同事在加班,自己怎麼好意思先走?
看到同事11點了還在工作群裡發消息,自己要是不發一條,豈不是顯得自己很不敬業?
不加班怎麼能變得優秀?
不加班怎麼能成功?
連馬雲都說過「996是一種福報」
自己有什麼理由不加班?
但是,這些人卻從來沒想過,大部分深夜加班、發消息的人其實是一種低效的表現,誰不願意早一點下班呢?
而且,那些成功人士口口聲聲說「我們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卻從來沒有告訴我們「怎樣努力才能成功」。
所以,大家開始陷入了「泡沫忙碌」,用忙來證明自己在努力。
但是如果你現在問他們,你這麼努力,這麼忙,變得優秀,成功了嗎?
壹寶相信,很多人被問到的時候都默不作聲。
因為優秀和成功這件事沒有因為他們的加班,他們的「忙碌」而出現。
因為這是一種無效的忙碌。
03
忙≠努力≠成功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說,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最本質的區別是思維方式上的區別。
壹寶很贊同這個觀點。
在暢銷書《窮爸爸,富爸爸》中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書中,窮爸爸總是教導兒子要勤勞工作,多攢錢;富爸爸卻一直教導兒子要學會思考,多賺錢。
我們每天都把自己搞的「很忙」,但這並不能代表著你在努力,也並不意味著忙就能成功。
相反,平庸的忙忙碌碌才是最常見的一種現象。
為了避免陷入「無效的忙碌」,我們首先要想清楚自己在為什麼忙。
當自己準備去努力時,至少要想明白我們為什麼去努力。
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去忙一些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