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與音樂的完美交融——村上春樹小說中的爵士樂

2020-12-16 Music小鋼炮

村上春樹曾親口說過:「假如不曾這樣痴迷音樂,我或許就成不了小說家」

熟悉村上春樹的人,必定會知道這首(災星下的戀人)《TheStar-CrossedLovers》(《國境以南,太陽以西》)。這首反覆出現在村上的小說《國境以南,太陽以西》的樂曲也是爵士作曲大師Duke最為經典的作品之一!

村上春樹向來喜歡用樂曲名來命名小說,《國境以南 太陽以西》也是如此,取自於法蘭克·辛納屈的同名爵士樂。而《The Star Crossed Lovers》可以稱得上是這部小說的主題曲:兒時的初和島本一起聽唱片時出現過,多年未見的島本出現在酒吧時鋼琴手也彈奏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有人把《The Star Crossed Lovers》翻譯成惡星情人、災星下出生的戀人們、不幸的戀人們,大多都是那些悲情傷感的意思。這首樂曲原先是由艾靈頓公爵和比爾·斯特雷霍為1956年斯特拉福莎士比亞戲劇節譜寫的「Such Sweet Thunder」組曲之一,中音薩克斯管代表朱麗葉,高音薩克斯管代表羅密歐,展現了這對經典悲戀男女之間動人心弦的情感。

和年輕時的村上春樹一樣開酒吧的小說男主角:「每到晚間我就會聽「The Star Crossed Lovers」,翻來覆去、沒完沒了地聽。其中約翰尼·霍吉斯(Johnny Hodges)有一段委婉而優雅的獨奏,每當聽到它時,往事便浮上腦際:算不上多麼幸福的時代,又有很多欲望得不到滿足,更年輕、更饑渴、更孤獨,但確實單純,就像一清見底的池水。」雖然《國境以南,太陽以西》中的情節讀者褒貶不一,但《The Star Crossed Lovers》確實完美契合了男主角初與島本之間複雜卻又註定沒有結果的戀情。

星星交錯命運的戀人們

在黑暗的宇宙既定的運轉軌道中相遇

孤獨的行星

等待一次偶發機率的短暫交會

轉眼又擦身而過 命定的分離

所有偶然與巧合 相遇相戀

在命運安排裡 分開離別

深刻在靈魂 莫名的熟悉 親密

相對於熱戀時的興奮 激情

在長長的一生裡 閃耀著流星般的記憶

不斷重複上演著 相遇別離

相關焦點

  • 轉換職業跑道,村上春樹是這樣做的……
    因為對音樂的熱愛,最終辭職成為職業音樂人。不過,羅大佑五歲學習鋼琴,學生時代就創作了多首歌曲,在音樂界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轉換職業也是順理成章。但下面介紹的這位,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他就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了解村上春樹的人都知道,他是世界知名的作家,也是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最高的作家之一,但他走上文學之路很有故事性。
  • 「書評」村上春樹是什麼樹?
    人們說,村上春樹是日本文學界的常青樹,是什麼成就了他?他出生於教師家族,是村上千秋、村上美幸夫婦的長子。受到家庭的薰陶,從小村上春樹就非常喜歡讀書。在其進入小學就讀時,身為老師的父親有意識地培養他對日本古典文學的興趣,不料村上春樹卻屢屢走偏,反而愛上了西方文學。
  • 這3間爵士咖啡店影響了青年時期的村上春樹!
    剛剛過去的 2018 年,村上春樹在 Tokyo FM 的電臺節目「村上 Radio」幾度引起熱議,聖誕前期,這檔不定期播送的節目再次更新,放起「村上流」的聖誕歌,說起 DJ MURAKAMI 和音樂的淵源眾所周知,也許比他和文學的淵源更有看頭。
  • 日媒:村上春樹首次當電臺DJ 與你聊聊音樂和文學
    參考消息網6月8日報導日媒稱,6月5日,日本廣播電臺「TOKYO FM」宣布,作家村上春樹(69歲)將首次出演電臺節目並擔任DJ。節目將於8月5日播出,以「RUN&SONGS」為主題,村上將在節目上親自選曲。
  • 威士忌+爵士樂 上頭不上頭?
    feel life村上春樹作為一個超級樂迷,對古典音樂如數家珍。但是讓他更加著迷的是爵士樂,他還曾經開過爵士樂的酒吧。從他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開始,他就會在書中提到一些音樂,尤其是爵士樂。後來直接開始寫一些和音樂相關的書,比如上次我介紹過的和小澤徵爾的談話。
  • 作家和樂隊的聯動,文學和音樂的完美結合
    故事情節不是通俗小說那樣的趣味十足,村上春樹描寫的平凡的大學生的經歷卻生動地展現了超脫平凡的生與死的意義。直子的死去似乎是突然的,實際上故事開頭悲傷地筆調就預示著她的離去。書中對渡邊的描寫並沒有把他塑造成超然的樣子,他和同學打架時會顯露出個人的兇戾。渡邊就是這個時代普普通通的年輕人,思想並不比同齡人高深多少。
  • 高中音樂《爵士樂》說課稿
    一、說教材《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並演唱的爵士音樂。樂曲速度稍快,表達演奏者愉悅的心情。樂曲開始的前半部分和結尾部分是以小號為主的爵士樂隊演奏,當中穿插一段演唱。《不知為何》是諾拉·瓊斯的經典爵士樂代表作品,在80年代的爵士樂發展進程中具有標誌性的一首歌。旋律柔和,已被收納到高中音樂課程必修。
  • 拉丁爵士樂(Latin Jazz)
    拉了爵士樂最早產生於美國紐約,最開始稱作古巴波普爵士樂,後來又被稱為非裔古巴人爵士樂,它的發展初期正值跨越人種的社會與文化大變革階段。在美國,人們通過無數的唱片對拉丁爵士樂耳熟能詳,然而直到最近才注意到拉丁爵士樂的基本節奏元素源自於古巴的倫巴舞曲(rumba)、恰恰舞曲(cha-cha)、博列洛舞曲(Borriello Dance)、曼博舞曲(Mambo)、薩爾薩舞曲(Salsa)和巴西的森巴舞曲(Samba)、波薩諾瓦(Bossa Nova)等和一般的只有簡單的旋律、簡單的和聲進行且沒有即興演奏的曲調相比,拉丁爵士樂大體上一種混合器樂曲
  • 30年翻譯43部作品 他是「村上春樹背後的男人」
    有人開玩笑,說他是「村上春樹背後的男人」。30年前翻譯《挪威的森林》在村上的一系列作品中,林少華最先翻譯的是《挪威的森林》。譯書時正值1989年的寒假,彼時,林少華在暨南大學當老師。只不過,林少華不像村上那樣愛聽爵士樂,給他「伴奏」的是中國古琴曲《高山流水》、《漁舟唱晚》和《平沙落雁》。富有韻味的旋律特別契合他的心境。林少華沉浸到書中世界,仿佛主人公們用一條看不見的細線拖著他的自來水筆尖在稿紙上一路疾馳,轉眼間便填滿稿紙上一個個綠色的方格。書出版後,很快成為暢銷書,其中許多句子都被讀者奉為經典。
  • 專訪:用西方爵士樂講述中國故事——訪中國青年演奏家李高陽
    新華社休斯敦3月2日電 專訪:用西方爵士樂講述中國故事——訪中國青年演奏家李高陽  新華社記者 張永興  「我願用音樂架起東西方文化交流橋梁,通過西方人青睞的爵士樂來講述寓意深奧的中國故事,無疑是我最大的快樂,」中國
  • 村上春樹推薦的6本書,你看過幾本?
    內容簡介|《1984》是一部傑出的政治寓言小說,也是一部幻想小說。作品刻畫了人類在極權主義社會的生存狀態,有若一個永不退色的警示標籤,警醒世人提防這種預想中的黑暗成為現實。歷經幾十年,其生命力益顯強大,被譽為20世紀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學經典之一。村上春樹推薦語|《奇鳥形狀錄》設定為1984年,當然是因為喬治奧威爾的《1984》。
  • 伯克利音樂學院爵士樂作曲專業詳解
    伯克利音樂學院作為世界一流的現代音樂學院,是眾多音樂留學生的選擇。其中,爵士樂作曲專業是伯克利音樂學院的一門優勢學科。接下來,大家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伯克利音樂學院爵士樂作曲專業的介紹吧!伯克利音樂學院爵士樂作曲專業介紹專業概況:伯克利音樂學院主修爵士樂作曲的學生將在與爵士樂有關的環境和實踐中學習基本的音樂元素,如旋律、和聲和節奏。理論和作曲研究將強調發展精巧的對位技能、旋律和曲式發展,以及配器和編曲技術的發展。
  • 伯克利音樂學院爵士樂作曲專業如何?
    伯克利音樂學院是位於美國的一所音樂學院,建校於1945年。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關於伯克利音樂學院爵士樂作曲專業的介紹,供大家參考。接下來,大家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今日人物|「村上春樹成就我也耽誤我」
    ■靠拔草緩解寫字「痛」該書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最新長篇小說,因書中提到南京大屠殺備受關注。從 2008 年開始的十年,村上春樹新書的翻譯版權屬於他人。他笑著說,眼神中滿是自豪。如今,林少華是空中飛人,最忙時一個月都在外做講座。在沒網絡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林少華每每被村上作品中「連篇累牘,幾乎近乎賣弄」的爵士樂、歌手名字和唱片名稱弄得一頭霧水,這些英文單詞都是通過日語片假名的形式書寫,字典上也查不到。「實在沒辦法,我只好自作聰明,望文生義。」
  • 有哪些好看的日本小說 推薦五部經典的文學小說
    很多人喜歡看小說,尤其是日本的文學小說,那麼,有哪些小說比較好看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海邊的卡夫卡》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講述了在僻靜街道旁的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門捲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裡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絕症,年輕女孩月兔在愛情與夢想間徘徊;松岡克郎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少年浩介面臨家庭巨變,掙扎在親情與未來的迷茫中
  • 從村上春樹到夏目漱石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攜新譯《我是貓》做客...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可以說基本上都是通過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來「讀」村上春樹的,30多年來林少華翻譯了村上40多部作品,他也被稱為「村上春樹背後的男人」。《我是貓》是日本「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代表作,寫於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鵑》雜誌上連載,後編成上、中、下三冊出版。提到夏目漱石,就會想起那句令人心動不已的話:「月が綺麗ですね(今晚的月色真美)」。網上流傳這句話是夏目漱石對於「我愛你」的委婉表達。夏目漱石原名為夏目金之助,「漱石」是為其筆名。
  • 爵士樂是沒有 「陽剛之氣」 的咖啡廳音樂?
    人們普遍認為,古典音樂就都是「嚴肅音樂」,搖滾音樂就「叛逆」。蕭邦的音樂就「陰性」,貝多芬的「陽性」。爵士音樂也是如此,在大部分音樂愛好者的心裡,一直深受標籤化觀點的影響。早期的爵士樂,是作為伴舞的音樂和在娛樂場所演奏的音樂,經過100餘年的發展變化,時至今日在大眾心中的印象也是咖啡館慵懶的背景音樂。
  • 《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看懂村上春樹的一個觀望孔
    《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的作者是一位日本心理學家,他用心理學的尺碼,而且用的是榮格心理學的尺度去丈量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那麼,他看到的是村上春樹小說中隱含著非常合拍於心理學的一些要素與元素,而這一點,比較完好地折射出村上春樹作品裡那些在表層意義上怪異的看不懂的成份,可以說,心理學不僅能夠恰到好處地闡明人類行為中的一些潛意識與下意識,同時,它也能非常精準地剖析那些描摹人類生存狀況與境遇的文學作品。
  • 譯本之爭:村上春樹的三副面孔
    他的小說每一部都是暢銷書,擁有固定的忠實讀者層。村上小說的生命力在於其思想性。他是一位將思想痕跡抹消在可讀性之中的高明小說家。新京報:如何定義村上春樹本人的寫作/語言風格?又如何在譯本中體現呢?林少華:村上自己概括過他的語言風格或文體特點:簡潔、有節奏感、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