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下,高校課堂紛紛進駐新媒體,授課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客戶端隨時隨地「上課」,擺脫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9月6日,青島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種法娟在微信直播平臺上開起了網上教學公益課堂,從第一次開課至今,參與者已達600人次。
種法娟,青島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學歷,畢業於青島大學,曾獲得山東省青年教師外語教學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英語講課比賽視山東賽區視聽說組二等獎、外研社·智慧教學·教學之星講課比賽一等獎、青島農業大學第二屆教學能手、青島農業大學第三屆教學能手等多項獎項。
傳統課堂盼改革
當談及開展網上教學公益課堂的初衷時,種法娟坦言道:「在傳統的課堂中,想要考慮到每個同學的學習情況是很困難的,這就需要我們改革教育方式。」於是,種法娟在學院領導的支持下,響應「網際網路+」的教學模式,在課外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補充與拓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種法娟充分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做好平臺的前期準備工作。她利用暑假期間,根據網上教程學習了如何操作平臺,然後在網絡上建立聊天組,讓同學們每天進行英語閱讀打卡,收集學生出現的問題,再根據這些問題進行備課,盡力做到為學生查漏補缺。在花費了大量精力與時間後,前期準備工作才得以完成。
網上課堂優勢多
種法娟的網上課堂時一周一節的直播課,學生可在直播間與她進行實時互動,提出自己的疑問。課程內容主要為大學英語語音、語法、視聽說等。
相比傳統教學模式,網上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與教師進行交流的機會。種法娟的直播期間,時常邀請學生做示範,吸進了很多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區進行互動,種法娟再對他們進行一一指導,解答疑難問題。
「網絡授課我醞釀已久,在這樣一個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將『網際網路+』這個因素加入到我們的平日學習中去,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網絡直播授課這種方式其實是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社交軟體上,我可以更好地一一解答他們的問題,為每個人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種法娟這樣說,「課堂完全是公益的,我想讓更多的同學有機會學習。」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種法娟希望學生能夠利用課外時間將課堂延伸出去,學會更好地自主學習。同時,外國語學院也大力支持種法娟老師的網上公益課堂,利用網際網路積極推動教學改革,為學生開拓一片更廣闊的學習天地。
作者:楊茜 郭雪敏 閱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