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位於南嶽衡山北部,位於湘江下遊的西岸,東臨株洲市、株洲縣,南接衡東縣、衡山縣、雙峰縣,西抵湘鄉市、韶山市,北接湘潭市,15個鎮,管轄4個鄉,共管轄645個行政村,14個居民委員會,1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面積2513平方公裡,總人口112萬人,湘潭縣被稱為「湘中的珍珠」,是中國湘湖的發祥地。
「湘潭」的名字來源於地理特徵,因為這裡是湘江的曲子,所以很多「潭」被稱為「湘潭」,但是其他的說法更為廣泛,湘潭的名字是從南朝蕭梁開始的,梁在建寧縣東部設立湘潭縣,管轄地包括攸縣西部和株洲縣昭陵一帶,昭陵西瀕於湘江,「下面是昭潭,深不可測,梁取縣名,這就是「湘潭」的由來。
縣轄區變化較大,分為兩個地級市和一個縣級市。戰國時代,縣域是楚國,分析西漢、湘南縣,治療現在的石潭鎮古城村,現在的縣屬於湘南和臨湘縣,隸屬於長沙國,南朝齊建元2年(480年),湘南縣被廢棄,梁天監年間(502-519),開始於陰山縣立湘潭縣、湘潭縣,縣多處今衡東縣境,衡東石灣附近有治所,屬湘東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湘潭縣域擴大,合併了茶陵、悠水、陰山、建寧縣,現在株洲縣鳳凰山以北的一部分地區也屬於湘潭縣,唐天寶八年(749年),湘潭縣的大部畫屬于衡山縣,衡山縣北部屬於湘潭縣,縣治遷至洛口(今易俗川鎮),隸潭州,這是縣界第一次一致決定的,北宋元符元年(1098),湘潭縣兩鄉,長沙析出五鄉置善化縣。
元朝元貞元年(1295),湘潭縣升格為州,隸湖廣行省潭州路,明初,湘潭再次下縣,隸屬於長沙郡,民國3年(1914年),湘潭縣隸屬湘江道,1949年8月11日,湘潭和平解放,1950年,制定了湘潭縣城關區,建設了縣級湘潭市(現在是地級市),1951年,株洲鎮和太平橋等7個鄉從縣境中析出,建設了株洲市(現在是地級市),1968年,析出韶山區建設省所屬韶山特區(現在為省管轄縣級市)
旅行不只是為了逃避生活的苟且,更是為了認識旅行本身。小編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