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護理專業的學生,實習的時候在一家私人醫院。有一次無意間聊天的時候,我問她喜歡這份職業嗎?她回答說她一點都不喜歡現在的這份工作。
或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醫生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對這個職業也充滿了敬畏和羨慕,但也有很多人對這個職業充滿了質疑和指責。因為行業的特殊性,很多普通人對醫生這個職業都不了解。
救死扶傷,醫者父母心,或許是我們評價他們最常用的詞語,可隨著時代的變化,醫生再也沒有所謂的父母心了,而成了一個單純的職業,像工廠裡的工人一樣,只是養家餬口的工具。
如今,科技進步了,人們生活也好了,很多行業都進行了改革,如今,各行各業都是看效益,效益成了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對個人而言,金錢也成了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在社會上,我們耳熟能詳的都是一些富豪的名字,而那些真正奉獻的人卻沒幾個知道。
社會的浮躁必然讓我們每個人都靜不下心來認真的做一件事,在成功學大肆橫行的年代,每個人似乎都用金錢的眼光看待一切。錢成了很多事情的標尺和準則,似乎真的到了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年代了。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何其幸運,又充滿了悲哀。
我的學生之所以不喜歡她現在的這個職業,最主要的是因為她看到了、聽到了一些不好的東西。她在私人醫院上班,看到的和聽到的似乎都是效益、獎金、績效這樣的話,沒幾個人會說病人的情況或者坐下來好好研究一個課題。
作為個人或者家庭,我們希望的是永遠別有病人出現,所有人都健健康康的才好,可在有些醫院和醫生看來,天天有人生病才好,這樣他們才有效益,才有更多的獎金可分。醫者父母心的時代沒有過去,只是有些人在金錢面前容易迷失自己,從而讓自己神聖的職業蒙上一層灰。
在國家醫院裡,這種情況出現的少一點,畢竟他們的工資和獎金都是固定的,醫院收費也相對而言有一定的標準。而在私立醫院,收費標準變化無常,醫生也是很難盡心盡力的去幫助病人。很多在私立醫院就過醫的人說,那些醫院一直拖著不給用藥,讓病人一直住在醫院裡,這樣的事情很多,也屢禁不止。
醫院的亂象讓很多人開始對這個職業充滿了質疑和不解,在大眾的眼裡,這個職業神聖純潔,可在很多時候,很多人因為某些現實的原因讓他們也無法抵禦金錢的誘惑,開始疏遠自己的職業道德和操守,讓自己在道德的邊緣苦苦掙扎。
我的那個學生想換一份工作,她不想看到太多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畢竟她接受的教育和面對的現實差距太大,讓對這個職業的未來沒有了自信。
她問我,她該怎麼去選擇自己的未來,是堅守自己的專業還是跟隨心的選擇?我告訴她的是,如果你對自己的未來不明朗,最好選擇自己更加心儀的工作,一份工作不僅要讓你衣食無憂,也應該讓你充滿自豪和驕傲。
當然,很多醫生還是特別盡責的,如今新冠肺炎還在肆虐人間,我們的白衣天使也一直奮戰在第一線,為他們的付出和犧牲致敬,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些人讓我們熱淚盈眶,讓我們覺得這個世界依然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