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好合成軍隊戰鬥條令,加強軍事學術研究工作*

2020-12-1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這次合成軍隊戰鬥條令軍師和團營部分匯稿專業會議,是在中央軍委廣州擴大會議〔1〕的新精神指導下,由軍事科學院具體組織召開的。

  現在趁這個機會談談編寫條令的幾個指導思想以及軍事學術研究工作者對軍事學術研究的態度和方法。

  編寫條令的幾個指導思想

  一、關於條令的編寫方針。

  這個方針,我認為即:以毛主席軍事思想為指針,以戰略方針為根據,在總結我軍經驗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學習兄弟國家的先進經驗,認真研究敵人,充分依靠群眾,大搞學術民主,探討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作戰指導規律,使之服務於我國的國防建設和適應未來的戰爭需要。

  二、從實際出發。

  從實際出發,從現實出發,實事求是,這在理論上誰都承認,就是爭論的雙方也沒有人反對。爭論的焦點是原子、飛彈條件下的戰爭,究竟是將來的問題,還是現實問題。因為氫彈,原子彈,飛彈,人造衛星,化學、細菌武器;電子、紅外線、電視、傳真、雷達等技術器材;以及空中、地面、水面、水底等兵器的出現,必然對未來戰爭產生一系列的問題。研究解決這些問題,乃是現實的任務,而不是將來的任務。從裝備情況來說,世界各國並沒有全部尖端化,可是有的國家已經把這些武器和技術器材裝備了部隊,甚至有的國家提出把尖端武器常規化,事實上已經出現了戰術原子武器。許多裝備敵人已經有了,我們的朋友也已經有了,有的我們也有了或者快要有了,況且我們的常規有的已經插上了尖端,是現代常規,這些就是現實問題。敵用我防是現實,我有我用也是現實。朱總司令講過:「有什麼槍打什麼仗,對什麼敵人打什麼仗,在什麼時間、地點打什麼時間、地點的仗」,這就是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從現實出發。根據敵人的編制、裝備、戰術特點,研究對策這是現實問題,而不是將來的問題。馬列主義者,從來都認為:觀察研究一切事物,都必須從過去看現在,從現在判斷將來。任何合乎客觀規律的科學預見,都是在全面分析客觀事物的發展歷史和現實的內在矛盾基礎上預測其發展的必然趨勢的結果。因此,我們任何時候,辦任何事情,都必須把立足點和出發點放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如果離開現實,只是向後看,就會落後於現實,落後於時代,就會在未來戰爭中吃虧。同樣,在展望未來時,也必須立足於現實,因為未來是現實矛盾的發展,如果離開現實基礎去展望將來,就會陷入空想的深淵。我們所說的瞻望將來,不是立足將來,這點必須明確。

  三、守常與應變。

  所謂常與變的問題,常是屬於基本的、穩定的、原則性的東西,變是屬於臨時的、變化的、靈活性的東西。我軍的編制、裝備、訓練、作戰,都是一個常與變的問題。如編制、裝備有平時的,也有戰時的;戰術上有基本戰術,有應用戰術。事物是不斷發展的,戰場情況也是千變萬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如果只有變化而沒有基本原則,也就沒有什麼規律和原則可言了。所以言變首先要求常,先把原則搞通,然後才能根據情況靈活運用。也即古人所說的先求穩當,再求變化,先「正」而後「奇」。孫子遺說有這樣一段話:「或問,計利之外,所住者何勢?曰:兵法之傳有常,而其用之也有變。常者,法也;變者,勢也。書者,可以盡常之言,而言,不能盡變之意。」〔2〕其中心意思是說:兵法只能講原則的、基本的東西,不能包羅萬象,把一切問題都寫進去。這段話,對我們編寫條令來說很有用。我們的條令要寫基本的、穩定的、原則性的東西,而不是寫那些屬於變化的、靈活的、臨時性的東西。如果企圖把各種情況都寫進去,寫得很具體,不僅寫起來有困難,用起來也有困難。因為戰場情況千變萬化,寫得再具體也不可能包羅萬象,況且大具體了,反而縮小了穩定性,也縮小了應用上的靈活性,從而也就減弱了理論的指導意義。當然太原則了,也會使人無所適從,不好應用,所以要寫基本的東西。戰鬥條令寫基本原則,技術條令寫基本知識。條令的概括性要強,概括性越高、穩定性越大,要寫活一些,不要規定得太死,繁簡要適度,這樣,便於我們的幹部掌握住基本原則,熟悉各種各樣的戰法,便於他們戰時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基本原則、基本知識並不是抽象的,而是從各種具體條件下產生的,就是根據一定的政治和經濟條件、一定的地形條件、一定的編制裝備、一定的背景、一定的技術條件,以毛澤東軍事思想為統帥,以戰略方針為依據,又以我軍的經驗為基礎來確定的。因而完全符合一定時期內的訓練、實戰的需要。有些東西就是再過若干年也還是適用的,有些東西可能變化較大,如戰鬥樣式問題。戰鬥的基本類型,毛主席早已講過,只有進攻、防禦兩種;至於兩類戰鬥中的樣式則是多種多樣的,究竟以什麼為主,要結合具體情況確定。如果在條令上寫死了,結果戰時反而不適用。諸如此類問題,審查條令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韓信用兵,多多益善。

  研究軍事學術的態度和方法問題

  一、對軍事學術研究工作應有的正確認識。

  軍事學術研究工作的基本任務,是為國防建設與軍隊建設服務,研究、解決訓練和戰備中所提出的學術問題。通過訓練和戰備實踐進行科學研究、以研究的成果指導訓練和戰備的實踐,這樣研究和實踐就結合起來了。目前我軍戰勝敵人的豐富經驗,有待於作系統的整理和總結。條令編制還未最後完成。未來戰爭中的許多學術問題,全世界的軍事家都在那裡研究和探討,如軍隊如何編制,如何裝備,如何訓練,如何作戰等。我們對待這些問題要按照我們自己的需要,以我為主地去研究解決。這對國防建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黨中央和毛主席對軍事學術研究工作一向是非常重視的,早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就號召全黨全軍注意研究軍事問題,研究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問題。中央軍委在廣州軍委擴大會議上又一再強調說明研究軍事學術的重要性,對每次編寫條令的專業會議都非常關懷,並不斷地給以指示。現在各級黨委對軍事學術研究工作,也都非常重視,都在積極建立與健全軍事科學研究組織。就這次與會的一百九十一名代表情況來看,直接參加編寫條令者佔百分之八十三,專業研究幹部佔百分之三十八,人員比較整齊,水平比較高,說明了我們初步形成了一支既有一定工作能力又有一定學術水平的隊伍。

  這支學術隊伍究竟有無存在的必要?軍事學術工作究竟搞些什麼?過去有人主張軍事科學院可以同高等軍事學院合併,說搞兩個教學機關幹什麼?養老院又是一種看法。一九五八年建立軍事科學院之後,遇到許多困難。要發展科學、發展技術、發展學術,就必須搞研究,研究要有機構、有幹部,這些幹部要有一定的專業,專業還須經常地堅持下去,所以軍委在廣州會議上提出了研究機構系統化、研究幹部專業化、研究工作經常化。有了機構,有了幹部,又有專業知識,就能培養研究幹部,幫助首長解決一些問題。過去研究工作抓遲了,現在應急起直追,軍區、軍種、兵種、院校的首長要再三體會軍委的精神,抓緊軍事科學研究這一門,建立健全這個機構,配備一批幹部,給他們一定的任務,對他們經常地給以領導和指示,他們會搞出一點東西出來的。

  二、研究軍事學術的正確態度。

  由於全軍研究軍事學術的風氣日益提高,從訓練、備戰和編寫條令中提出了許多學術問題和分歧意見,雖然有些問題還未經過廣泛的探討與爭論,有的也未經過實踐,但這是一種可喜的正常的現象。因為大家的經驗、水平、思想方法和對我軍經驗的認識不盡一致,分歧意見是難免的。有些問題不經過實踐,不經過反覆的爭論,不經過一定的過程,是不可能達到一致的。人們認識發展的過程,就是克服矛盾的過程。每經過一次爭辯,認識上就會深化和提高一步。我們不怕爭辯,要不斷地展開爭辯。在研究和爭辯學術問題時,必須具有正確的態度,才能促使學術研究工作的發展,達到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的目的。研究科學必須具有科學的態度。

  什麼是正確的學術研究態度呢?

  (一)要實事求是,要敢想敢說,要會想會說。

  實事求是,就是研究問題要有客觀的態度。敢想敢說是共產主義的風格,有了好的風格,還要有正確的思想方法,還要確切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會想會說,就是在研究問題時要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毛主席教導我們,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學術研究,切忌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研究問題要防止武斷,發表意見要有客觀根據,要抓住問題的本質,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和別人爭論時,首先要弄清對方的觀點,研究對方的論據,找出矛盾的所在,然後再客觀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這一點,我們軍事科學院有的同志做得較差,就是掌握不住謙虛的態度。這是個思想問題,也是個作風問題、意識問題。自高自大、目空一切,這不是無產階級的意識、作風,也不是毛主席的學生。毛主席經常教導我們,要有夾起尾巴的精神,要謙虛謹慎,要傾聽群眾的意見,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科學院必須嚴肅的對待這個問題,扭轉這個局勢,樹立實事求是,虛心謹慎,先當學生、後當先生及互相尊重等正確的科學研究態度。爭論中即使人家的論據、立足點錯了,也要讓人家說完說透;即使十句話中只有一句是真理,也要吸取他合理的部分,拋棄他不合理的東西。科學的態度就應該這樣。此外,研究學術,必須下苦功夫,有旺盛的求知慾,不能投機取巧,不懂裝懂。我們共產黨人反對個人求名欲,個人求利慾,但提倡科學的求知慾。不斷地增長知識,是人生的最大樂趣之一。沒有旺盛的求知慾,沒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學術上就不可能有所成就。

  (二)要有科學研究的民主,堅持真理的集中。

  正確的意見是在同錯誤意見的鬥爭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真理是愈辯愈明的。有時真理在少數人方面,研究問題要對事不對人。要勇于堅持真理,敢於修正錯誤。要提倡學術民主,不民主,就不能廣開言路,真理就不能發揚,問題就不可能研究清楚。這次會議中,出現了「框框」、「圈圈」的問題,少數同志對此有些顧慮。因此正確地認識「框框」,科學地分析「框框」很有必要。「框框」、「圈圈」是個形式,問題在於這個「框框」、「圈圈」的內容是否適合,內容適合了,框框也就合適了。突破框框,打破形式是我們的良好願望,需要認真地去做,使新的比舊的更有生命力,更好一些。破舊立新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一些曲折乃是正常現象,只要下苦功鑽研,不斷地奮勇前進,不僅能夠破舊,而且能夠立新,新的質量會更好。「優質」就是我們的努力目標。領導者要善於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啟發、鼓勵他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善於從爭論中選擇真理,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選擇要有研究,集中須等待條件,當條件尚未成熟時不忙作結論,條件成熟或基本成熟了,則必須作出結論。如果結論後,還有不同意見仍可繼續研究。此外爭論中要善於聽取相反意見,多和持不同意見的同志商量研究。爭論商量都應心平氣和,以理服人。爭論中不應帶刺,傷害同志的自尊心,同時也不要怕刺,怕「框框」、「圈圈」、「條條」。只有這樣,才能把科學研究的民主和堅持真理的集中結合起來,不斷推進軍事學術的發展。

  三、軍事學術研究的方法。

  (一)不孤不空。研究軍事學術最根本的方法是不斷深入實際,密切聯繫群眾。

  學術研究是為了謀求真理。真理來自實踐。廣大群眾的鬥爭實踐,是研究發展理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必須明確,我們科學研究的源泉,不是在書本裡頭。書本固然重要,但它是「後天」的東西,先生在實踐中間。對我們來說,先生就在連隊中間、士兵中間、下級幹部中間,他們天天摸,經常有點發明、創造。我們的任務,是要把他們各方面的發明、創造一點一滴地搜集起來,作為科學研究的物質基礎,然後開動腦筋進行鑽研,把鑽出來的東西補充到我們的軍事科學裡頭來。所以一定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離開了實踐,離開了群眾,把自己封在「象牙塔裡」去研究學術,那就會變成「無的放矢」、「閉門造車」的老學究,對革命非但無益,甚至是有害的。毛主席屢次教導我們:要注意調查研究,放下臭架子,甘當群眾的小學生,並曾明確指出研究理論必須以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我們一切做研究工作的同志必須嚴格地遵循這一教導,深入到軍隊訓練實踐和各項戰備實踐中去,去開發軍事科學理論的源泉。這是我們不孤不空的根本方法,是研究學術的根本方法,也是研究學術的方向。

  (二)抓資料,鑽問題,出主意,出產品。

  抓資料。資料是學術研究的「原料」和基礎,資料的主要來源是實際,書本則是其次的。我們要以李時珍上山採藥寫《本草綱目》的精神,深入到連隊的士兵群眾、下級幹部中間去抓資料。只有充分佔有資料,才能發現問題,說話才有根據。否則所研究的東西就失去了實際意義,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只是主觀空想的東西了。有了資料放在一起,不去分類、分析研究,也就不可能創造出新的有用的東西,所以抓來之後就要鑽。鑽,就是對佔有的大量資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綜合研究。鑽的時候,不僅一個問題一個問題,一個側面一個側面地去鑽,還須以毛澤東思想作為指針,有選擇地去進行分析研究,一個一個地排列,找出問題的關鍵,否則就會陷入龐雜的資料迷霧中,一無所得。

  出主意。學術研究,不是簡單地整理資料,把原材料翻版,而是根據自己的推理、判斷,對原材料加工製造,進行科學的概括,提到理論的高度,創造出新的成品。這是學術研究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沒有這一步,就不可能解決任何學術問題,也不可能完成學術研究工作的任務。

  總之,我們學術研究工作者,要想完成黨交給的任務,作出成績,首先必須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必須重視態度問題,重視方法。態度要端正,方法要巧妙。有了正確的態度和方法,還要下一番苦功夫,要苦鑽、狠鑽、巧鑽。其次必須有專業的學術幹部,這樣才能駕輕就熟,最後還要有必須的物質保證和學術保證。

  注 釋

  *這是葉劍英在軍事科學院組織召開的合成軍隊戰鬥條令軍師和團營部分匯稿專業會議上的講話。全文共三部分,收入本書時刪去一部分。

  〔1〕中央軍委廣州擴大會議指一九六○年一月二十二日至二月二十七日在廣州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會議主要討論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方針和國防建設問題,並通過了《一九六○年國防建設工作綱要》。

  〔2〕 見鄭友賢《十家注孫子遺說並序》(《十一家注孫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10頁)。

  

《葉劍英軍事文選》

相關焦點

  • 解放軍頒布新版共同條令 集中規範軍隊主要儀式
    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介紹說,共同條令是全軍一體遵循的基礎性法規,它規定了軍隊日常活動,包括建立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生活秩序等最基本的行為規範。軍委訓練管理部領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共同條令的修訂改點很多,最核心的是將習近平強軍思想寫入條令,以軍隊基本法規的形式固化下來。這是此次修訂最大的亮點和最突出的貢獻。
  • 專家解讀:我軍共同條令形成發展80年
    在新修訂的共同條令發布施行之際,回顧我軍共同條令80年來形成發展的歷程,對於貫徹執行新的條令,加強軍隊管理和正規化建設乃至軍隊全面建設都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    共同條令是我軍頒發最早、修改次數最多的條令,是全軍將士共同執行的基本法規。正確認識共同條令的性質及形成發展過程,有利於自覺貫徹執行新條令,提高依法治軍水平。
  • 姜廷玉:毛澤東與新中國人民軍隊建設
    一、領導籌建海軍、空軍等技術軍兵種,建設諸軍兵種合成的現代化軍隊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解放軍是一支單一的步兵型軍隊,後來雖然有了一些特種兵,但為數不多,且沒有獨立的領導機構。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環境的變化,毛澤東和中央軍委開始著手領導建設諸軍兵種合成軍隊。
  • 新一代共同條令修訂:歷時3年,採納全軍部隊建議一千多條
    《內務條令》課題組組長馮定漢表示:此次修訂歷時3年,課題組學術準備充分,調研覆蓋全部典型部隊,為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提供了堅強的紀法規保障。2015年3月,成立了以軍事科學院為主的共同條令修訂課題組,在3年的修訂過程中,課題組深入學習理解習近平強軍思想,緊跟國防和軍隊改革進程,圍繞習主席和軍委首長關注、改革急用急需、官兵反映強烈的33個重大現實問題,形成了49份專題研究成果,並對23個典型問題進行了試點試驗,採納吸收全軍部隊意見建議1500多條,數易其稿後,經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黨委審議
  • 副總參謀長乙曉光:抓緊制定聯合作戰條令、軍事訓練條例大綱
    這一重要講話,為加強新形勢下司令機關建設指明發展方向、提供科學指南、確立更高標準,對全軍部隊貫徹強軍目標、加強全面建設、推進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強化使命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努力開創司令機關工作和建設新局面。
  • 軍委訓練管理部:新共同條令聚焦備戰打仗,重點規範相關內容
    在新條令總則中,原文引用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四個意識」「三個維護」「五個更加注重」「四鐵」過硬部隊、「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全面從嚴治軍、加強軍隊正規化建設、統一全軍意志和行動提供了根本指導和基本遵循。記者:此次修訂共同條令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是什麼?
  • 軍報:強化依法從嚴治軍 用條令條例教育管理部隊
    會議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國防和軍隊建設主題主線,分析形勢、總結經驗、表彰先進、研究對策,對於動員和激勵全軍部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加紮實有效地做好抓建基層工作,必將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 新版軍隊條令月內正式施行 心理疏導制度化
    新修訂的共同條令,緊貼新世紀新階段我軍使命任務,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反映了信息化條件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中治軍帶兵的特點規律,吸納了部隊近年來總結的成功經驗,創新發展了我軍內務建設、紀律建設和隊列生活的若干制度規定,是新的歷史條件下軍隊建設的基本法規和全體軍人的共同準則。
  • 加強政治教育,抓緊軍事訓練*(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九日)
    互相交流經驗,互相學習,能使合成軍隊的幹部或專業技術幹部,彼此了解,共同樹立合成的思想,這樣就有利於軍隊的團結,有利於軍隊在戰時的協同動作。因此,依我看來,這次會議基本上是開得好的。  會議上同志們對蕭克〔1〕同志的總結報告和一九五八年的訓練任務,提了些意見。我們準備在會後根據大家的意見作進一步的修改,就呈軍委批准公布。
  • 外軍條令條例建設概覽
    日前,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籤署命令,發布新修訂的共同條令,首次對軍隊紀律內容作出集中概括和系統規範,首次明確了軍人體重強制達標要求,首次對軍人和軍事單位的網絡信息行為進行全面規範……條令條例作為規範和統一軍隊各項活動和軍人舉止行為、提高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手段,集中體現了各國建軍的思路和做法,其健全和完善程度是一個軍隊現代化建設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
  • ...軍新一代「三大條令」發布!軍人體重、手機使用……都有明確規定!
    軍隊的內務條令、紀律條令、隊列條令,被稱為「三大條令」,也統稱為共同條令。新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共同條令,將於2018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有8項內容是首次寫入,這些新內容將對我軍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進程產生怎樣的影響?△資料圖第一, 共同條令最重要的變化,就是首次寫入了"習近平強軍思想",通篇貫穿,以軍隊基本法規的形式固化下來。
  • 2019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全文-8月全國施行
    ,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訂《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 現代戰爭 戰爭概述 戰爭的內涵、特點、發展的歷程 了解戰爭內涵、特點、發展歷程,理解新軍事革命的內涵和發展演變,掌握機械化戰爭、信息化戰爭的形成、主要形態
  • 軍事科學院:進一步加強高端軍事智庫建設
    軍事科學院:進一步加強高端軍事智庫建設【「十四五」 開新局】 軍事科學院是全軍軍事科學研究的拳頭力量,自2015年年底被確定為國家高端智庫建設首批試點單位以來,著眼建設世界一流軍事智庫目標,以服務強軍勝戰為主線
  • 說說軍語那些事,一點錯誤都可能導致戰鬥的失敗
    軍事術語是用於表達軍事概念的語詞,是規範化的軍事用語,軍事術語簡稱為軍語,其特點是準確、簡明、規範和統一。軍隊在作戰、訓練及其它與軍隊相關的工作中都必須使用統一的軍語,軍語涉及到軍隊的作戰、訓練、戰略、戰術、裝備、政治、宣傳等所有的方面。
  • 新聞背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共同條令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劉濟美、張子明)解放軍的共同條令,即《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人們習慣把它們稱為三大條令,也被統稱為「共同條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同條令,以法規的形式規定了軍隊日常活動,包括建立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生活秩序等最基本的行為規範。三部條令互相補充、共同形成相對完整的規範體系。  「共同條令」這個稱謂是從1951年開始的,當時為適應我軍建設從比較低級的階段進到高級階段,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提出要「制定共同條令,統一全軍的紀律和制度」。
  • 解放軍報評論員:加強黨對軍事訓練工作的領導
    習主席在中央軍委軍事訓練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突出強調了加強黨的領導對軍事訓練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深刻指出了各級黨委、各級指揮員在軍事訓練工作中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針對性和指導性。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軍事訓練是部隊經常性中心工作,是生成和提高戰鬥力的基本途徑,是最直接的軍事鬥爭準備,一刻也不能離開黨的領導。
  • 解放軍新條令有哪些變化?取消「軍人非因公外出應當著便服」規定
    新條令結合軍隊管理特點和官兵實際需要,在原條令規定的基礎上,對官兵的信息行為作出了補充規範。一是明確「軍人使用行動電話,實行實名制管理。旅(團)級以上單位應當對使用人員的姓名、部職別、電話號碼和行動電話品牌型號,以及微信號、QQ號等進行登記備案」,取消了因工作需要並經團以上單位首長批准方可使用行動電話的限定條件。
  • 關於軍隊建設問題的一些意見*(一九五六年九月十日)
    我軍已由單一兵種發展成為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現代化諸兵種合成軍隊,順利地實現了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重大轉變。為了進一步加強我軍建設,今後除應繼續努力提高軍隊的現代化技術裝備,加緊正規訓練,學習國際上的先進軍事經驗和科學知識外,還必須特別強調堅持和發揚我軍的優良傳統。例如黨委集體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度、民主制度、政治工作制度、群眾路線、實事求是的作風等等,以保持人民軍隊的本質。
  • 留學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 我軍軍官體驗世界名校實戰化教學
    準備打仗,是俄軍教學永恆的主題;而教條令、學條令、用條令,則可謂其獨具特點的一條主線。我們所學的28門專業課程,都是以俄軍當時的軍事學說和各種條令條例為基幹教材,教學始終圍繞條令條例轉。起初,我們對這一做法挺不適應,覺得學院的教學機械教條,怎麼能靠條令條例打勝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