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踵而至的不只是時光與歲月,還有生日和年齡。每個人的出生,都是上天送給一位母親最珍貴的禮物,一年之中除了新年外,生日大概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了。
現在的我們過生日,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東西,那就是生日蛋糕。但是你知道嗎?在中國早些時候是沒有這個習俗的。
生日在中國
生日的逐漸流行是在魏晉以後。那個時候的江南地區,就有意識地開始在生日的時候大吃大喝了,再到後來,過生日就開始成為一種習俗。
各個階層都開始對生日逐漸重視,從帝王生日時的宴請百官,普天同慶,滿朝文武祝賀皇上萬壽無疆;到民間傳統的過生日吃長壽麵,用以表達人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望以及祝福長壽,生日中的講究其實很多。
生日在西方
在生日蛋糕上點燃蠟燭的習俗源於希臘,希臘人在供奉月之女神阿爾忒米斯時,會在蜜餅上點燃蠟燭,求得月神庇護。據民間的傳統信仰,在生日時點燃的蠟燭據有神秘的力量,能夠使願望實現。
在希臘文化之中,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位守護精靈,在你出生時,這個與神有著神秘關係的精靈,就會一直伴隨你左右,佑你安康。
精靈,神,守護,點燃的蠟燭,這些東西又是否與很久很久之前的設壇祭神有關,因為每當此時,人們同樣會燃起蠟燭或者是祭祀的火把。
生日在其他宗教
3世紀初期,在《三國志 吳書》中所記載,「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裡,民人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以巨億計」,當時世俗廟會中就記載了關於佛祖的生日慶賀。
百年之後的公元4世紀,地球另一端的基督徒卻並不慶祝生日,因為他們認為慶祝生日是異教的習俗。
關於生日,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說法與講究,比如說中國與西方生日的日期差異。中國人在公曆和農曆可以過兩個生日,有的也會以農曆的生日為主。而西方人的出生日期則是公曆日期。
甚至在中國古代時,歷代帝王的生日,與長輩的生日中,還有許多其他的說法與講究,這裡不再一一論述。
圖源於網絡/侵刪/此文謹獻於摯友/願生辰快樂,我不希望我的十萬字中無你的隻言片語,在我的文字與情感之中,總有一部分是屬於你的,無關詩書,無關青雲路,無你處,無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