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感覺到,成都近兩年以「教科院」命名的學校真的是太多了。
這不,滾滾前兩天又得到消息:即將在華府板塊開校的兩所高品質學校,其中一所就是「成都市雙流區教科院附屬學校」!
(學校大概位置)
掰著指頭算算,已開校的加上即將開校的,以「教科院」打頭的學校已經有13所了。
不少家長對此充滿疑惑。
校名裡帶「教科院」的學校到底啥來頭?
數量多達13所,又該如何區分?
含金量到底如何?
今天滾滾就跟大家好好扒一扒,讓大家清楚地認識這13所學校!
在正式介紹學校之前,先回答下家長們的高頻問題:「啥是教科院?」
教科院為事業單位,其職能是從學前教育到成人教育,從特殊教育到心理健康教育,從教學研究、教師培訓到改革實驗等等,全方位地對所管轄範圍內的教育進行研究、指導和監測,同時為各級各類的各項決策提供依據。
而教科院的工作人員,多為教育領域的高尖人才。例如在成都教科院,具有中學高級教師(或副高)職稱的就有56人。
教科院之所以要跑去辦學校,一方面是為了深入到教學一線進行教育研究,另一方面也能讓各項教育教學研究在一線得到落地、實踐和延續。這樣一來,理論和實踐就能有效地結合。
由此看來,教科院跑去辦學校,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在成都參與辦學的教科院有四川省教科院、成都教科院、天府新區教科院、成華區教科院。「成都市雙流區教科院附屬學校」的籌劃開辦,意味著雙流區教科院也加入了辦學的浪潮中。
去年年底,一直很「穩」的四川省教科院終於出手辦學了。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2019年12月30日,省教科院與成都高新區合作辦學籤字儀式。舉行根據協議,省教科院將領辦新川科技園的4所新建公辦學校。4所學校涵蓋了幼兒園到高中的各個學段。
作為全省的教育科研官方單位,四川省教科院匯聚了全省優秀的教師、專家,涉及到各個教育領域的各個學科。
2006年到2016年,高考實行分省命題的時候,四川的高考試題,都是由省教科院牽頭命制的。
根據川教〔2017〕107號文件,未來成都中考,語數外三科命題可能將由省教科院組織。
其辦學優勢,是市級、區級教科院無法比擬的。
這四所學校分別是:
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幼兒園 :位於會龍大道北側、梓州大道東側的四組團一幼。
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小學(西區):位於中和嘉年華南側遠大都市風景東側、紅星路南延線西側的祥明一路東側小學。
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小學(東區):位於會龍大道北側、梓州大道東側的四組團一小。
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實驗中學(新川一中):位於會龍大道北側、梓州大道東側。
上述學校計劃於2020年和2021年正式開學。
成都各大教科院系學校,名聲最大、家長詢問度最高的就是成都教科院的學校。
自2017年至2019年,成都教科院先後創辦了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成都市天府實驗學校),成都教科院附屬中學、成都教科院附屬龍泉學校及成都教科院附屬幼兒園。2017年9月,領辦了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西區)。
短短兩年時間,成都教科院就完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五所學校的布局。
成都教科院附屬幼兒園是一所公辦公益性幼兒園。
幼兒園的課程主要圍繞著「健、智、品」開展。「健」強調的是孩子的體魄和身心健康;「智」指的是通過播種、生長、護理、收穫的種植過程,啟蒙孩子探索世界;「品」則是通過茶藝體驗,讓孩子建立良好的禮儀習慣和品格。
成都教科院附屬幼兒園園長唐學軍同樣來自成都教科院,是成都教科院辦公室副主任、職教所教研員。
2020年幼兒園計劃招收小班共計175人。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是成都教科院和高新區合作創辦的學校,成立於2017年,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實行「一校兩區」管理,分為西區和東區。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成都市天府實驗學校)指的就是東區。小學和初中都有。
2019年,楊霖校長離開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以後,東區的校長由張錚擔任。張錚是成都七中(高新校區)初中部原教務主任,任校長前,他是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分管初中部的副校長。
學校教師全部從現有教師隊伍中擇優內部調配而來,選拔標準:市上一等獎不超過30歲,全國一等獎省一等獎不超過35歲,特級教師不超過40歲。
據在讀家長反饋,新初一年級老師學歷均是研究生以上,沒有本科。
2020小學劃片範圍是:東至益州大道,南至雙流、天府新區,西至南華路,北至天府三街。
根據2020年劃片,學校的對口小學是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西區)和成都高新區益州小學。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西區)又名成都高新區臨江小學,創辦2014年。2017年9月,成都教科院領辦了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西區)。
學校現任校長是彭昌奎。彭校長曾在高新區新光小學、益州小學等校任職,是高新區小學數學兼職教研員,省骨幹教師,區學科帶頭人,從事小學教育及教育管理工作20餘年。
雖然學校現在已經加入成都教科院附屬學校教育集團,但據家長反饋,學校的師資和生源比較一般,並沒有得到教科院的特殊資源扶持。
不過,以後西區的娃娃小學畢業將直升東區初中部。在升學上還是很有優勢的。
2020劃片範圍是:東至南華路,南至雙流區,西至雙流區,北至天府二街。
成都教科院附屬龍泉學校成立於2019年6月,由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教育局與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聯合創辦,依託成都教科院強大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按照「兩自一包」辦學新體制設立的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於2019年9月正式開校。
校長唐海鷹是由成都教科院派任的,是成都教科院化學教研員、信息資源數據中心主任,成都市教育學會理事。曾工作於成都樹德實驗中學、成都石室聯合中學,是中學高級教師,全國課程改革優秀教師。
2020小學劃片範圍是:西河街道闕家村未拆遷區域、棕櫚印象、拆遷已安置在闕家生態移民安置區。
2020初中劃片範圍是:戶籍在鹿角社區、黃連村、大龍村、闕家村、太平村的小學畢業生。
這所學校就算滾滾不說,相信很多家長也早有耳聞,絕對是這兩年炙手可熱的網紅學校!
2019年,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中學頭一年高一年級招生,統招分數線就高達606。超重高線53分,與石室天府中學並列第8。家長圈炸開了鍋,也讓「成都教科院」這五個字火了一把!
能在一眾名校中脫穎而出,實力自然不一般。
校長潘君被稱為「四川化學競賽第一人」。是原成都七中化學教研組組長,特別善於帶團隊。
學校匯聚了全省頂級高中名校的優秀管理幹部、教學名師和金牌教練。其中,不少教師曾是省市高考狀元的特優班班主任、科任老師,培養出了多名北大清華的優秀學子。
其強大的辦學背景是很多學校都沒法比的。
2019年,興隆片區兩所學校完成了更名。興隆中學和興隆小學分別更名為 天府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中學 和 天府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 。這意味著這兩所學校在今後的發展中,都將依託天府新區教科院的資源優勢。
舉行授牌儀式
兩所學校還將在2021年完成整體遷建,新校址比鄰興隆湖畔,挨著天府新區教科院。不難看出,未來這兩所學校會實現從軟體到硬體的全面升級。
據了解,今後兩所學校將依託天府新區教科院,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興趣特長培養、學校德育課程實踐、校園文化打造、教師專業成長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在人事方面,天府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中學和天府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打破原有的學校管理制度,實行「雙校長制」。中學校長為天府新區教科院院長劉長清,執行校長為新區引進的教育人才楊永紅;小學校長為天府新區教科院副院長陸枋,執行校長為新區引進的教育人才熊英。
這樣的「雙校長制」,將有利於促進學校和教科院之間的深度合作,便於教學教育成果的研究、實踐和及時轉化。
同時,兩所學校也在積極吸納引進教學方面的人才。
前文滾滾提到,成都各大教科院系學校當中,名聲最大、家長詢問度最高的就屬成都教科院系的學校。其實,全市乃至全省,率先開始教科院辦學的,是成華區教科院。目前,隸屬於成華區教科院的學校只有一所。
2016年上半年,原青龍小學正式更名為「成都市成華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學校也遷址重建,和成華區教育科學院同址辦公。
原本薄弱的青龍小學一舉成為當時的「城北最現代化小學」,也變成了成華區教育局和成華區教科院的「創客教育」實驗校。不但硬體上提到了質的提升,在教學方面也得到了教科院的大力支持。
成華區教科院副院長唐皓介紹,「教科院與學校同址辦公,學校升級為教科院的研究基地,這是一種雙贏。學校將依託教科院的教育教學專家資源,獲得更先進的教學管理指導;教科院可獲得更鮮活的一線教育科研素材和經驗。」
這幾年,易址更名後的成華區教科院附小整體實力確實有所進步和提升,但與比成華區其它幾所老牌名校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2020年學校劃片)
繼成華區教科院、天府新區教科院之後,雙流區教科院也參與了辦學。
今年秋季,成都雙流區教科院附屬學校將會開校。這是雙流區教科院領辦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所。
成都市雙流區教科院附屬學校(雙流區怡心第二實驗學校)位於雙興大道北側,毗臨怡心湖,是雙流區委、區政府為實現區域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創新體制機制,以國內頂尖學校為標杆,投資3億多元修建,是目前成都市雙流區教科院領辦的唯一一所高起點、高標準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
學校按照高規格、高標準、高品質要求修建,多功能報告廳、標準運動場、現代化圖書館、特色課程教室、綜合實驗室等各類功能區間一流配備。
在教學方面,學校充分藉助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前沿的理論研究成果;依託省、市、區三級教育科學研究院豐富的智力資源、優質的專業平臺;擁有數名省市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團隊。
學校規劃小學學位1890個,中學學位1800個,定於2020年秋季正式開學,2020年將招收小學一年級新生,2021年開始招收初中一年級學生。
2020小學劃片為:荷花路一段,荷花路二段,藕塘新街、荷韻路、荷韻西路、荷韻東路、荷韻南路、荷韻佳苑ABC區、荷香苑小區、藕塘新居、公興大市場、黃甲街道青雲寺村。
前面滾滾已經提到,教科院跑去辦學校,是很有必要的,也會有一定的優勢。所以,省、市、區教科院紛紛開始辦學,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兒。
滾滾打賭,在未來的幾年裡,還會湧現更多的教科院系學校。
至於學校的辦學效果究竟如何,以「教科院」命名究竟意味著實力的賦予還是僅僅是噱頭,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會變得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