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變成「童樂堡」,這一切要從「分類治理四步工作法」說起

2020-12-22 澎湃新聞

社區最貼近百姓,而百姓始終是社區工作的中心。

為切實解決百姓群眾的急難愁問題,上海市靜安區天目西路街道借鑑中醫診療思想,探索「分類治理四步工作法」,即通過「掛號」「問診」「治療」「預防」四步,實現社區治理的行動閉環。

6月2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採訪中發現,這一社區工作方法的運用,使得天目西路街道轄區內的居委會更好地「聚焦小問題快速回應」,承擔起社區「當家人」的角色。與此同時,群眾對居委會、對社區的認同感也在加深,逐漸形成了良性互動和正向循環。而這樣的改變,正是社區治理工作的初衷。

「自治金」項目:居民區資金不足,街道出資解決居民實際問題

6月29日中午,澎湃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滬太路上的和泰花園小區,8號樓東南角被打造成了一個兒童樂園,場地雖然不大,滑滑梯、蹺蹺板、鞦韆等兒童遊樂設施一應俱全。貼心的是,兒童樂園的地面不僅採用了防磕碰的彈性材料,四周的牆體也被貼上了有緩衝作用的軟包材料。

和泰花園童樂堡改造前,天目西路街道供圖

和泰花園住戶張老伯告訴記者,兒童樂園是2019年剛剛完工建成的。「小區裡孩子比較多,但周邊也沒有什麼孩子們玩耍的遊樂場所。自從這個兒童樂園建造好後,我外孫女經常會去玩玩。」張老伯坦言,兒童樂園讓孩子們多了不少樂趣。

和泰花園的這一小片天地名叫「童樂堡」。一年多前,這裡是另一副模樣:雜草叢生,天氣好時有人把它當成曬被場,還有許多無人認領的纜線,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如今,小區荒地成為「童樂堡」,離不開天目西路街道的「分類治理四步工作法」。

「掛號」:發現社區訴求,通過居委會接待、線上24小時信箱以及「零距離」走訪,梳理「一戶一檔」,主動發現社區訴求。

「問診」:分析社區訴求,梳理完善出包括資源、服務、治理、需求在內的「四份清單」,分級研判各類問題的治理時機、治理方法、治理步驟。

「治療」:回應社區訴求,通過自治先行、平臺借力、共治聚力,使得小問題快速解決。

「預防」:引導社區氛圍。

在和泰花園案例中,小區居委幹部們以居民座談、閒聊的方式「掛號問診」,了解到小區已有兩塊健身場地,滿足了老年人需求,但小區內孩子特別多,獨缺孩子們玩樂的地方。在這裡建造一個兒童樂園可以滿足孩子們日常娛樂的需求。

通過對社區情況的整體梳理,居委會認為建造一個兒童樂園是社區內大部分居民的民心所向,項目可行度很高。2019年初,居民區黨總支向街道申請了「自治金」項目來改造這塊荒地。而「自治金」便是街道「分類治理四步工作法」中「治療」這一環節的特別法寶。

「小區通過自治,形成了群眾公認的社區實事項目,而苦於沒有更多資金來支持。這時候,可以通過向街道申請自治金來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街道自治辦工作人員張斯琪透露。

經過申請,和泰花園兒童樂園項目很快被批准。在前期設計過程中,居委會還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投票,讓居民們選出喜歡的「童樂堡」設計方案和使用器材。5月初,該工程順利開工。2019年7月16日上午,和泰花園小區「童樂堡」全新亮相,從此,該小區乃至周邊居民都有了一個貼心的帶娃好去處。

和泰花園新建的兒童樂園「童樂堡」,實習生 張超焱 圖

街道自治辦主任卓佩斌表示,自治金」投入的項目資金在2萬元到40萬元不等,都以解決居民實際需求為導向,居委會更願意主動去了解居民實際訴求,而對訴求的快速回應,又進一步樹立了居委會的良好形象,「實事雖小,但辦在了群眾心裡,群眾對居民區、對社區的認同感也在加深,這樣的改變也是我們工作的初衷。」

「分類四步工作法」投入社區實踐後,天目西路街道各居民區開始積極申報「自治金」項目:華豐居民區健身場地的「微改造」計劃、蕃瓜弄小區的「健身步道故事長廊」項目、華新居民區的 「業主之家」改造項目......2018年至今,社區自下而上,形成了18個自治金項目,投入自治金135萬餘元,吸納了1500餘人次社區志願者參與項目推進,共計9264戶居民獲益。

居委會直接約請區裡部門,多方合力啃下「硬骨頭」

「治療」中,針對百姓反映的訴求,天目西路街道各居委會採用自治先行和平臺借力相結合的方式予以解決,即先通過居民區自治平臺,由居民商量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再根據可操作性藉助多級平臺給予解決。其中,「居委會約請制度」是街道探索「治療」方法的又一有力手段。

2017年4月,安源居民區居民在裝修廚房時發現,煤氣管道飄出異味,裝修工敲開牆體發現管道已經腐爛,燃氣灰也更大了。經過燃氣公司現場確認,這裡存在燃氣洩漏現象。但是,更換燃氣管道不是只換一家便可,需要樓內所有7室居民同意才能開展,當日施工因受到其他居民阻擾而擱置,燃氣公司從安全角度考慮關閉了全樓燃氣,從而引發進一步矛盾。

後經過安全檢測,長安大廈4號樓160戶住戶中,有120多戶居民家中燃氣管道有不同程度腐朽。燃氣洩漏,危害巨大,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意識到更換小區全部燃氣管道的必要性,居委會和物業便將情況匯報給街道領導,並由區人大代表提案到市、區備案,要求儘快解決長安大廈4號樓具有嚴重安全隱患的燃氣管道洩漏一事。

提案通過後,安源居委會啟用「約請機制」,約請區相關部門、街道相關科室、燃氣公司負責人、靜安置業公司負責人、長安大廈物業經理等多方,開了多次協調會。居委幹部還通過上門走訪,了解施工對居民造成的生活影響,並通過一對一做群眾思想工作,承諾施工後復原廚房原貌,最終得到全體居民贊成票。

2019年11月中旬,長安大廈4號樓160戶家庭完成了全樓樓氣管道的更換工作,居民廚房也恢復到更換前面貌,不僅燃氣洩漏問題得到解決,居委會和有關部門也贏得了居民的信任。

「面對這些』難啃的硬骨頭』,我們會邀請街道各職能部門坐鎮民情分析會,針對每個居民區的訴求問題進行充分協調。有需要的居民區可以啟用』約請制度』上報到區裡,由區裡調派資源,發揮區級條線部門的聯動合力,極大提升了重大問題的解決效率。」張斯琪說。

面對一些爭議較大的問題,他還表示,各社區也會考慮居民的各自需求,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上一對一走訪做群眾思想工作,儘量保證少數居民的損失降到最小,基本都能保證措施的順利進行。

社區工作中許多基層工作人員有這樣的擔憂:「不是怕碰到問題,而是當居民提出問題後,並不能得到政府的有效回應。」而天目西路街道「分類治理四步工作法」的探索,可以有效規避這一擔憂。一年多來,「分類治理四步工作法」的落實大大拉近了街道、居委會與居民之間的距離,居民的訴求得到了有效的回應,社區生活滿意度也有了很大提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魯西集團「五點四步工作法」側記
    「魯西的粉煤氣化爐可以摻燒難以裂解的有機廢水啦……」這一項創新既解決了化工生產產生廢水消耗的環保難題,又為生產裝置長周期、滿負荷、穩定運行免除了後顧之憂。這一大膽創意,是在管理創新「五點四步工作法」的啟發下逐步變成現實的。
  • 福建醫科大學開展垃圾分類四步走
    海峽教育報訊(通訊員 甘舒婷)5月1日起,福州市全面推行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為切合當今時代主題,8月14日,福建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醫路繁榮」社會實踐隊開展了以「垃圾分類四步走,美麗福州你我守」為主題的活動,以促進人們對垃圾分類的關注和重視,提高居民對垃圾回收活動的參與度,促進福州相關政策的施行。
  • 「133」工作法激發基層治理活力
    ,並對居民垃圾分類採用紅黑榜監督……這些改變源於東錢湖鎮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推行的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133」工作法。「133」工作法中,「1」即基層黨建「觸角神經」,兩個「3」分別指「三微」(星火點亮微網格、黨員引領微治理、幹部引領微發展)和「兩約一則」(村規民約、社區公約和實施細則)。「通過黨的基層組織體系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有機融合,實現村社黨組織、黨員群眾共同參與基層治理,有效發揮黨組織對廣大黨員群眾的引領作用,探索新時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路徑。」
  • 垃圾分類工作「加減乘除」法則 升級環境治理新模式
    充分藉助技術手段,優化源頭投放環境,強化源頭分類指導,實施垃圾分類工作「加減乘除」法,探索創建再生資源回收鏈,穩步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助推環境升級新模式。活用「加」法,即加意識、加模式、加力量,拉起資源回收鏈的「群眾網」。加強群眾意識宣傳。
  • 蒲城公安出入境「四步」工作法 加強境外人員管理工作
    (通訊員:張燕妮)為積極應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有效防止外國人非法入境帶來輸入風險,蒲城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隊聯合當地涉外酒店開展聯防聯控工作,採取「四步」工作法,加強入境人員閉環管理,確保來蒲境外人員「底數清、情況明、管得住」。
  • 淄川區嶺子鎮:推廣「四步工作法」紮實搞好脫貧攻堅工作
    為紮實做好脫貧攻堅自查評估工作,嶺子鎮創新實施了自查評估「四步工作法」,從問題排查、移交整改、整改督查、抽查排查整改質量四個方面入手,確保脫貧攻堅自查評估問題整改到位。集中優勢力量,開展問題排查從鎮機關各部門集中抽調10名年輕、責任心強的機關幹部成立鎮自查評估工作隊,抽調人員與部門工作脫鉤,經集中培訓後對全鎮所有貧困戶逐村逐戶開展入戶自查評估,時間服從質量,入戶自查評估表由入戶隊員、村扶貧工作聯絡員、鎮扶貧辦主任三方籤字確認,逐村建立《自查評估問題臺帳》。
  • 創業六載 她讓荒地變成果園
    韋彩霞是六石街道樟村人,之前她一直隨丈夫走南闖北承包建築工程。「我們經常探討,找一處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一個農莊或果園,工作之餘,能遠離喧囂的鬧市,在一個安靜之處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品嘗自己種起來的有機蔬菜和水果。」韋彩霞說。6年前,機會突然降臨。幾名杭州人在巍山鎮沙田村東承包了120多畝荒地搞種植,因經營不當導致嚴重虧損,準備轉讓承包權。韋彩霞和丈夫趕到現場一看,這裡群山環抱,大山裡流出的烏竹溪穿流而過,環境特別優美,當場拍板接收這片土地。
  • 永城淮海派出所推行「鄉賢+四老+網格」工作法服務社區治理
    映象網訊(記者 朱保磊 通訊員 丁林濤)近期,永城市公安局淮海派出所充分繼承和發揚「楓橋經驗」,堅持「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原則,立足於轄區工作實際,通過創新研究、實地工作、事例驗證等方式,摸索出了一條化解矛盾、消除社會隱患的成功經驗,即在社區內推行
  • 國資委運用「四步工作法」盤活閒置資產
    在新形勢下,市國資委將工作重心由改革、穩定逐步轉向發展,通過多年工作積累出的經驗,探索總結出行之有效的「四步工作法」。一是「摸底數」。改「坐等靠」變「走看聽」,對閒置資產的現狀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摸底,制定任務分解流程,設置階段性完成目標。二是「強管理」。
  • 那些工作厲害的人,都在偷偷使用的4步高效工作法
    只要四個步驟就能解決: 1、尋找適合自己的APP 2、從頭開始建立個人工作系統 3、用好系統讓工作更流暢 4、日常效率提升建議 這四步驟中,前三步都是知識管理,最後一步是時間管理。
  • 天全縣人社局:探索「四步循環工作法」創新「職業生涯規劃」模式
    天全縣成立全省首個縣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室,探索「四步循環工作法」創新「職業生涯規劃」模式,幫助每個求職者認清自我、科學理清職業定位和職業發展方向,找到心儀的工作崗位,實現從職業生涯規劃到穩定就業「一條龍」全程服務。
  • 開墾荒地
    【何10:12】為了我們自己,我們要開懇心田,也要栽種公義,這樣就能收割慈愛,就是上帝的慈悲,獲得上帝的憐憫和慈愛,也就是我們的得救。我們種下義的種子,就會收穫果實,這是上帝的工作。我們沒有能力讓種子發芽或結出果實,只是按照上帝創造的法則去撒種,但在撒種之前要開墾土地。
  • 成立選登記工作專班 實行分類治理與扶持:溫州試水營利性民辦校登記管理
    溫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民辦教育促進法落地前,民辦學校全部登記為非營利學校。新法實施後,對民辦學校進行分類管理:一類是營利性,一類是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 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了民辦學校應當具備法人條件,明確關於學校的治理結構、剩餘財產處置、辦學結餘分配等方面的要求。
  • 陳慶華 高興武:大城市邊緣區的分類治理
    (一) 關於指標選擇與指標權重 本文對城市邊緣區的劃分,選用了非農用地、非農人口、非農產業和非農管理(如上述)這四個指標。 「城區」目前只在統計上使用,理論研究和實踐中關於城區化的界定、量化指標幾乎是空白,關於城市邊緣區的研究也未述及。
  • 從SOAR說起,亞信安全XDR如何治理高級威脅?
    很多企業已經在阻斷這一層面做了大量工作,無論是部署防火牆、防病毒、IPS等基於策略和規則的安全設備,甚至是基於行為和大數據分析等安全軟體的採購,然而卻在安全威脅處理和響應上的能力上仍然欠缺。安全運營視角的SOAR雛形這也就有了SOAR的用武之地,它將安全產品以及安全流程連結和整合起來,並將人工安全專家的工作交給機器來執行,進而形成精密編排的聯動安全解決方案。
  • 城鄉統籌推進垃圾分類治理
    2020年 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若干意見》強調要從落實城市主體責任、推動群眾習慣養成、加快分類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構建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長效機制,樹立科學理念,分類指導,加強全鏈條管理。
  • 系統謀劃2021年水環境治理工作思路
    系統謀劃2021年水環境治理工作思路 來源: 南通生態環境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0-12-15 字體:[ 大 中 小 ] 2020年12月11日,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2021年水環境治理工作交流會議。
  • 新學期要來了,復旦的垃圾分類工作做得怎麼樣?
    檢查學生園區:垃圾定時定點集中投放,垃圾分類督導員現場督導在北區校門集中投放點,擁有定時開門關門、手勢感應開門、幹垃圾智能壓縮功能的四分類智能垃圾桶一字排開,垃圾分類督導員和學生黨員志願者在現場進行督導檢查,幫助和指導同學進行分類。
  • 解決複雜性問題的10步工作法
    管理諮詢專家、管理諮詢公司Syntegrity執行長戴維·科姆洛斯,與Syntegrity聯合創始人、複雜性研究專家戴維·班傑明合著的《有效決策:解決複雜性問題的10步工作法「辦公室裡的獅子」《有效決策:解決複雜性問題的10步工作法
  • 出租屋實行分類分級管理,永和街基層治理「有招」
    近日,記者從黃埔區永和街了解到,永和街堅持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工作機制,深化政院協作,通過聯繫廣東省社科院,共同學習研究和創新基層治理,形成了政院相互協作和研究成果向基層轉化的思想共識,有力推動了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