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素材之殤
提起作文素材備考,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老師印給我們的一張張作文素材學案,或者是從書店買來的一份份素材刊物。很多同學為了準備高考作文的素材,都費盡了腦細胞,整理了一本又一本的素材筆記。但是我們會發現,那些費心費力整理的素材,常常是進了考場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這可是個大麻煩,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素材怎麼寫考場作文?總不能整篇空喊口號呀!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們在進行寫作素材備考的時候,能記得更牢固一些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非常實用的辦法——「名人帶貨法」。所謂「名人帶貨法」就是,改變傳統的橫向「廣撒網式」的素材整理方法,改為縱向「挖井式」的素材整理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找經典人物,以他的人生經歷為線,將他使用率較高的生平事跡串聯起來。
02深挖井
相比傳統的「廣撒網式」素材整理方法,這種用「深挖井式」方法整理的素材能夠記得更牢固。因為廣撒網式的方法,雖然網羅得素材更多,但是它們彼此之間存在的更多是抽象化的關聯,而我們知道,一般人是不習慣靠抽象關聯來記憶知識點的,因此就容易出現考場上什麼都記不起來的情況。但是「深挖井式」不一樣,這種方法更多是依靠人物的生平故事為線索,來建立素材之間形象化的關聯。當我們在考場上什麼素材都想不起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我們準備的名人「請」出來,然後順著他的人生故事捋一遍,合適的素材就能找到了。
如果要選一個名人,帶他進高考考場的話,那麼這個人一定要符合以下幾個特點:
有名氣,閱卷老師認識他。別太有名氣,閱卷老師別煩他。他有很多故事,最好是還有人格魅力。你要喜歡或者欣賞他。因為我個人是比較喜歡蘇軾的,所以今天就拿著蘇軾來做個示範,跟大家分享一下「深挖井式」素材整理是怎操作的。
03又見東坡
蘇東坡人生的人生履歷:
蘇軾出生、成長在眉州。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趕考,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先後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又得到朝廷重用,被召回汴京任職,並出知杭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再次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
蘇軾的一生輾轉各地,因此我們可以選擇用地名來描繪他的人生地圖,這樣可以更加形象,也更便於記憶。
蘇東坡的素材紀要:
眉州少年——正三觀、立大志:蘇軾小時候,母親教他讀《範滂傳》,蘇軾問母親,如果自己像範滂一樣,那母親怎麼辦?蘇軾的母親回答說,自己也會像範滂的母親一樣,不後悔自己的兒子這樣慷慨赴死,自己也會覺得很自豪。汴京學士——蘇門三學士,名動京師:歐陽修對兒子說,「三十年後,無人再談老夫」。鳳翔父母官——為民祈雨:蘇軾在任時,陝西遇大旱,農人憂心如焚,蘇軾為民祈雨,誠動上蒼,普降甘霖。為紀念此事,蘇軾將後花園的亭子改名為「喜雨亭」,並作《喜雨亭記》,與民同樂。杭州名士——為民請命,詩議新法:蘇軾對弟弟說自己是心直口快之人,「飯中有蠅,不吐不快」。蘇軾身處杭州美景,身邊美人環繞,但他對王安石變法給百姓的帶來的災難沒有熟視無睹,而是付諸詩文,以詩代章,用自己的才華把底層的聲音傳送到朝堂之上。
密州詞人——身居困境,成就詞名:蘇軾在密州生活艱苦,但仍醉心於詩詞創作,大有顏回「安貧樂道」之風。其中真情之筆屢創經典,《江城子》悼亡妻,《水調歌頭》寄胞弟。徐州太守——名動黃樓,治理水患:蘇軾任徐州太守時,黃河決口,大水圍城。蘇軾身先士卒,治理水患。面對紛紛逃難的百姓,他守著城門說,「我不走,你們最好也不要走」。隨後,他親自參與工程計算,領著軍民到泥地裡築壩。禁衛軍指揮官說,「大人都親自監工,我們自然應當盡力」。最後黃河改道,徐州得救,百姓歡天喜地,修建黃樓,來紀表其功績。黃州居士——隨遇而安,超然處世:這一時期是蘇軾人生的礪煉期,也是他突破生命藩籬的成熟期。他安然接受「烏臺詩案」帶給他的災難,躬耕東坡,寫詩作賦,邀朋喚友,吃東坡肉,喝東坡湯。他讀陶潛,寫赤壁,在自己的能力所及之處成立「救兒會」,用自己的能量踐行人道精神,堅守政治信仰。
汴京翰林——權傾朝野,堅守初心:英宗的皇后賞識蘇軾,將他從黃州召回。蘇軾一路青雲直上,位居「翰林學士知制誥」,成為皇帝和太后身邊的紅人。但蘇軾不忘初心,獨立於新舊黨爭之外,堅持自己「秉政為民」的政治理念。再回杭州——為政一方,心繫民生:蘇軾不想身陷京城的黨派紛爭,便請命出任杭州太守,並在兩年的時間內,完成了「治理西湖」「治亂賑災」這兩件利民大事。
04結語
通過對蘇軾進行素材整理,我們會發現蘇軾是一個非常具有「現代精神」的古代名人。不管是他的人生哲學,還是他的為政理念,都可以對我們當下的人和社會產生啟發。
當然,本文的素材整理受限於篇幅,顯得過於簡略。在真正的學習中,我建議高中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多去讀一讀名人的傳記,用這種「深挖井」的形式去挖掘人物的系列素材,並且整理成以人生經歷為線索的素材筆記。相信一定會對高中生的考場作文有很大裨益!
如果,你不知道該先讀什麼人的傳記好,那我推薦大家不妨就從林語堂先生的這本經典之作——《蘇東坡傳》開始吧!
我是Note,日更高考乾貨,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