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就可以關注我啦
:zmczsh分享精彩與美麗
1月23日,據朝中社和朝鮮中央廣播電臺報導,新任外務相李善權當天出席外務省為駐朝外交使節舉辦的招待會,外界傳聞「朝鮮外相換人」消息被證實。
此次招待會是李善權獲任後首次公開活動,據韓聯社分析稱,李善權當天很可能向各國外交使節介紹了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去年年末在朝鮮勞動黨全會上敲定的對外、對美外交政策和原則立場。
此前,據多家外媒消息,朝鮮已通知該國駐外大使館,朝鮮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祖平統)委員長李善權將替代李勇浩擔任外務相一職。在目前朝美關係緊張之際,被替換的「美國通」李勇浩和此前主要負責對韓工作的繼任者李善權的背景格外引人關注。
據專注於報導朝鮮新聞的美國媒體「朝鮮新聞」(NKnews)網站稱,此舉或是朝鮮重大政治重組的一部分,可能對朝鮮的外交立場產生重大影響。
▎李善權
新任外相:此前負責對韓工作,曾「消失」8個月
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是朝鮮負責對韓事務的主要機構,對口韓國統一部。軍人出身、曾負責韓朝軍事工作會談的李善權此前長期擔任「祖平統」委員長,在韓朝高級別會談中作為朝方團長出席,負責對韓活動,他還曾在現已解散的朝鮮國防委員會政策部門任職,是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統戰部部長金英哲的得力助手。
然而,去年2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和美國總統川普在越南河內的會談破裂,李善權在4月後就「閉門不出」,引發外界對其人身安全猜測。
直至去年底的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外界才再度捕捉到李善權的畫面。據韓聯社報導,在去年12月29日朝鮮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勞動黨七屆五中全會報導中,出現了李善權的畫面。這是他時隔8個月的首次公開露面。報導稱,除了負責對韓事務之外,李善權在外交領域的其他經歷還不得而知。
負責朝鮮事務的韓國統一部18日對「朝鮮新聞」表示,應該謹慎評估李善權職位的變化。美國國務院則未對這一消息置評。
據路透社18日報導,李善權在2018年初的朝韓會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韓朝以平昌冬奧會為契機改善關係並為朝美對話鋪平道路。而在去年2月朝美河內首腦會談破裂後,韓朝關係也隨之陷入低谷期,朝鮮強烈批評韓國政府「依靠外部勢力」,對韓方表示失望。
儘管如此,韓國方面仍對韓朝對話抱有熱忱。1月7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新年賀詞中提出要「拓展韓朝合作空間」,14日的新年記者會上,文在寅再度做出更具體詮釋,稱將主打「韓朝對話」牌,不能坐觀朝美對話。他表示,如果韓朝儘可能擴大合作,不僅能推動朝美對話取得進展,必要時也可贏得國際社會對放寬或豁免部分對朝制裁的支持。
韓聯社19日稱,從朝鮮的立場來看,朝鮮去年已經確認了韓國政府的作用有限,將與美國展開「長期鬥爭」。但是朝鮮目前還沒有就2020年對韓政策作出具體表態。
長期負責對韓事務的李善權此次出任朝鮮外相,或將成為朝鮮外交立場變動中的關鍵角色。
▎李勇浩
「美國通」李勇浩被撤換:向美國發出信號
李善權即將取代的,是活躍在朝鮮外交舞臺近20年的李勇浩。
據韓聯社24日報導,有觀察認為,李善權接替職業外交官李勇浩,意味著金英哲派系的對韓統戰班底重新得勢,對美外交班底的影響力削弱。
李勇浩生於1956年,畢業於平壤外國語大學,能說流利的英語,多年來擔任了多個溝通朝鮮與西方的重要角色。李勇浩2003年出任朝鮮駐英國大使,還曾擔任六方會談朝鮮代表團團長。
李勇浩2010年擔任朝鮮外務省副相,自2016年起擔任外相,從2016年到2018年,他連續三年參加了聯合國大會,就朝核問題闡明朝方立場。
不過,自去年以來,李勇浩已缺席了多個重要的外交場合。韓國《東亞日報》報導指出,李勇浩取消了出席去年8月初東協地區論壇(ARF)外長會的計劃,接著缺席了去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喪失了一次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會晤的機會。
「朝鮮新聞」稱,今年1月初公布的朝鮮勞動黨七屆五中全會全體合照中亦未見到李勇浩的蹤影,當時已有消息稱其可能被撤換,原因或與河內「金特會」失敗有關。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去年6月報導,消息人士告訴韓國《朝鮮日報》,河內「金特會」破裂後,朝鮮高層即對負責河內峰會的對美特別代表金赫哲追究責任。報導稱,金赫哲等四名外交部官員一起接受調查後,於去年3月在平壤金日成廣場附近的美林機場遭到槍決,之前負責朝美談判的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委員長金英哲則被下放接受勞改,連一直貼身協助兄長的金正恩胞妹、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副部長金與正也被處分。
但此後,朝鮮媒體去年6月3日和4日連續報導了金英哲和金與正隨行金正恩的公開活動,並刊登了照片。也有報導稱,金赫哲並未被處決。
目前,圍繞李勇浩是否因河內「金特會」而被撤職換,尚不得而知。
據韓聯社1月19日報導,有觀點認為李勇浩被撤換與朝美談判長期陷入僵局有關。李勇浩是朝鮮有名的「美國通」,其被撤換可能是朝鮮向美國釋放「將不會再有朝美談判」的信號。但也有觀點認為,朝鮮此舉旨在對美施壓的同時,尋求外交多元化。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此次調整意味著,鑑於美國並未放鬆對朝制裁,朝鮮準備採取更強硬的對美政策。報導稱,李善權外交立場較為強硬。
圍繞李勇浩和李善權職位變化的更多細節,或將在未來數日內逐漸被披露。
19日,韓聯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表示,朝鮮駐華大使池在龍和朝鮮常駐聯合國代表金星等10餘名朝方外交官已於18日返回平壤。一名消息人士向韓聯社表示,這兩位外交官返回朝鮮意味著朝鮮內部圍繞朝美問題出現新動靜。
報導稱,因池在龍和金星在推進朝美無核化談判和朝鮮半島和平進程方面佔據重要地位,在朝美無核化談判陷入僵局的情況下,池在龍和金星此行可能旨在與朝鮮領導班子就朝美談判戰略、創匯等方案進行討論。
除了池在龍和金星外,韓聯社稱,朝鮮駐安哥拉大使和駐新加坡大使現身北京首都機場,也預示著朝鮮近期將召開駐外大使會議。
朝鮮每年都會舉行駐外大使會議,去年的會議於河內「金特會」破裂後的3月舉行,朝鮮外交官們回國參會曾一度受到外界關注。
2020年朝美關係向何處去
2019年2月,金正恩和川普在河內舉行的第二次朝美首腦會晤無果而終,美朝之間圍繞無核化的談判陷入僵局。去年4月到5月,朝鮮連續試射「新型戰術制導武器」和飛彈,被認為是意在向美國施壓以推動談判。去年5月24日,朝方警告稱,除非美國停止對平壤的 「敵對行為」和撤回「單方面裁軍」的要求,否則兩國「永遠不會恢復」核談判,而美國的堅持可能換來朝鮮「更猛烈」的反擊。
去年6月30日,川普和金正恩在板門店會面,並一起跨過「三八線」,川普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踏上朝鮮領土的在任總統。朝美關係似乎一度出現了轉機。
另一方面,雖然去年朝鮮進行了多次飛彈試射,但川普都刻意淡化了這些試射的意義,稱其並不違背美朝共識,這是因為朝鮮此前試射的這些飛彈被認為都只是短程飛彈。但在12月8日,朝鮮宣布成功進行了一次「極其重大的試驗」之後,川普向金正恩發出了嚴厲的警告,稱如果繼續採取敵對行為金正恩可能「失去一切」,因為此次試射被認為可能涉及洲際飛彈發動機技術。
朝鮮去年將2019年底設定為美國拿出對話新方案的「最後期限」,並在去年12月3日向美國發出警告,稱年底期限逼近,會準備什麼樣的「聖誕禮物」,「完全取決於美國的選擇」。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金正恩多次提到的「將根據美方態度調整應對方式」,是為朝美以後的對話「留下餘地」。
最終,美國並未在「最後期限」前與朝鮮重啟對話,朝鮮也沒有在年底進行重大試驗。但是,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年底召開,金正恩提出,需準備「積極和進攻性」的政治、外交和軍事應對措施。
據韓聯社19日報導,美國近期向朝鮮半島近海和海軍第七艦隊的作戰地區出動多種戰略武器。有觀點指出,美方此舉可能意在向朝鮮施壓。
朝美兩國在無核化問題上的立場仍然存在較大的分歧:朝鮮希望美方先放鬆制裁,但美國則堅持在朝鮮完全棄核前不會放鬆制裁。經歷了逐漸轉冷的2019年,朝美關係在2020年會向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