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也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相信大家都測過血糖,一般是在早晨空腹測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空腹血糖。
在空腹血糖之外,很多糖尿病人是要測餐後血糖的,這兩者到底有啥區別呢?
【空腹血糖】
準確地說,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8個小時以上,早餐前採血,所測得的血糖值。
空腹血糖既不受進食的影響,還因為夜間人們普遍處於休息狀態,也排除了體力活動、情緒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數值比較穩定,特異性比較強。
正常人早上的空腹血糖值為3.89~6.1mmol/L;如大於6.1mmol/L而小於7.0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如兩次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mmol/L,基本上就是糖尿病了。
影響空腹血糖的主要因素,是存儲在肝臟中的肝糖元分解情況。
【餐後血糖】
餐後血糖一般指的是餐後2小時血糖,從吃第一口飯計時2個小時測得的血糖。餐後2小時的血糖參考值是7.8-11.1mmol/l,超出這一範圍就是糖尿病。
定期測量餐後血糖,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
· 可反映患者胰島b細胞的儲備功能(即患者進食後,食物刺激胰島b細胞追加分泌胰島素的能力)。
· 可反映進食和患者用藥是否合適,這是空腹血糖無法反映的。
· 餐後血糖升高,患者出現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可以說,餐後血糖對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要高於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
飯後有4種表現,多是血糖過高了
1、飯後犯困
很多人吃飽了都犯困,這就是血糖突然間升高導致的。
而糖尿病患者犯困的機率,是正常人的兩倍以上!血糖高,會抑制「食慾素」的分泌,也會導致大腦能量供給不足,因此會導致犯困。
2、飯後餓得快
很多糖尿病人,在飯後不久就會感覺到飢餓,永遠都有「吃不飽」的感覺。發生這種現象,要注意血糖是否升高。
這是因為糖尿病人血糖過高,導致營養不能充分吸收,體內能量不足,就會對大腦發出信號,大腦就會有「餓」的感覺。
3、飯後經常口渴
飯後血糖升高,為了稀釋血糖,就需要大量的水,身體就會發出口渴的信號。
除此之外,血糖高的人,還會出現多尿的狀況,因為體內的血糖不能吸收,就相當於「廢物」了,需要排出。因此,當出現既口渴,又多尿的現象,要注意血糖的升高。
4、飯後乏力
正常來講,人餓了才會沒力氣,吃飽了之後,力氣就恢復了。而糖尿病人,即使吃飽了,依然還是覺得自己的力氣提不上來。
疲乏無力是糖尿病初期的典型症狀,這種症狀明顯、準確又容易被忽略。
穩定血糖,吃一菜、忌三事
吃一菜:
空心菜
現代醫學證明,空心菜中,含有類胰島素成分,能輔助降低血糖,對糖尿病患者有益。
空心菜中也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等。
經常食用,可提升身體的免疫力,調節細胞的代謝,有利於健康長壽。
忌三事:
忌熬夜
社會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上電子產品的流行,導致很多人已經習慣熬夜。
而人體有自己的「生物鐘」,晚上就是睡覺休息的時候。
如頻繁熬夜,會使機體內分泌失調,身體免疫力下降,就會增加患病的機率。
並且,人在熬夜時,處於應激狀態,促使皮質醇、腎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
長期以往,就會引起糖代謝紊亂,出現高血糖,糖尿病等。
忌常喝酒
研究發現,長期喝酒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提升30%。
大量飲酒,會慢慢的損傷胰島的健康,導致胰島細胞慢慢死亡,而胰島是體內唯一可以降血糖的。
一旦胰島損傷,比如會出現高血糖。
並且,酒精也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同樣也會影響血糖值的穩定性。
忌壓力過大
一項研究,一群成年糖友接受20分鐘的心智壓力考驗,他們的血糖在五個小時裡共上升了1.9mmol/L,同時他們的血壓也升高了。
所以人在壓力的情況下,會增加腎上腺素,皮質醇及生長激素的分泌,引起胰島素抵抗。
長期就會影響胰島正常生理功能,誘發糖尿病。
註: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