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崴,俄國名叫符拉迪沃斯託克。。清朝時為中國領土,為吉林將軍隸下,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讓給俄國。現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為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城市,是俄羅斯海軍第二大艦隊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進入尾聲,年底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戰爭。1918年,協約國戰勝後,不甘心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誕生,決定組織14國幹涉,出兵俄國。
14國出兵俄國幹涉,被蘇聯稱為「14個帝國主義國家」,而當時的北洋政府也正是「14個帝國主義國家」之一。14國在蘇聯的亞洲部分第一個目標就是出兵海參崴,北洋政府出兵的目的是希望藉此收回海參崴。
圖為「14個帝國主義國家」之一的英國軍隊在海參崴。
加拿大也派出軍隊出兵海參崴。
美國軍官和俄國白衛軍合影。白衛軍是蘇俄國內戰爭時期(1918—1920)的一隻武裝力量,他們以保皇黨派為基礎。
北洋政府的「海容」艦停靠在海參崴港。「海容」艦由艦長林建章指揮,從上海起航,前往海參崴。「當時的海參崴基本處於無政府狀態,這也是14國能順利進入海參崴的原因。
「14個帝國主義國家」軍隊在海參崴的大街上遊行。
日軍也出兵海參崴,成為「14個帝國主義國家」之一。
1918年,日軍在海參崴。
義大利軍隊在海參崴遊行。
美軍在海參崴。
舉著俄國三色旗的白衛軍。白衛軍希望藉助14國的力量重新獲得俄國政權。
海參崴鐵路火車上的美軍。
美軍軍艦停靠在海參崴港。
海參崴街上的華人小商販。那時候海參崴還有一些華人,現在基本看不到了。
在14國軍隊進入海參崴後,也有一些俄國人遊行支持蘇維埃政府。
海參崴港停靠著外國軍艦(歡迎關注:好奇挖掘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