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帝國主義國家」出兵海參崴,幹涉俄國十月革命

2020-12-25 好奇組長

海參崴,俄國名叫符拉迪沃斯託克。。清朝時為中國領土,為吉林將軍隸下,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讓給俄國。現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為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城市,是俄羅斯海軍第二大艦隊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進入尾聲,年底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戰爭。1918年,協約國戰勝後,不甘心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誕生,決定組織14國幹涉,出兵俄國。

14國出兵俄國幹涉,被蘇聯稱為「14個帝國主義國家」,而當時的北洋政府也正是「14個帝國主義國家」之一。14國在蘇聯的亞洲部分第一個目標就是出兵海參崴,北洋政府出兵的目的是希望藉此收回海參崴。

圖為「14個帝國主義國家」之一的英國軍隊在海參崴。

加拿大也派出軍隊出兵海參崴。

美國軍官和俄國白衛軍合影。白衛軍是蘇俄國內戰爭時期(1918—1920)的一隻武裝力量,他們以保皇黨派為基礎。

北洋政府的「海容」艦停靠在海參崴港。「海容」艦由艦長林建章指揮,從上海起航,前往海參崴。「當時的海參崴基本處於無政府狀態,這也是14國能順利進入海參崴的原因。

「14個帝國主義國家」軍隊在海參崴的大街上遊行。

日軍也出兵海參崴,成為「14個帝國主義國家」之一。

1918年,日軍在海參崴。

義大利軍隊在海參崴遊行。

美軍在海參崴。

舉著俄國三色旗的白衛軍。白衛軍希望藉助14國的力量重新獲得俄國政權。

海參崴鐵路火車上的美軍。

美軍軍艦停靠在海參崴港。

海參崴街上的華人小商販。那時候海參崴還有一些華人,現在基本看不到了。

在14國軍隊進入海參崴後,也有一些俄國人遊行支持蘇維埃政府。

海參崴港停靠著外國軍艦(歡迎關注:好奇挖掘組)

相關焦點

  • 十四國武裝幹涉蘇聯,北洋政府也出兵,卻和紅軍一塊打日本人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推翻了其他社會主義溫和派政黨所組成的臨時政府獲得了最高權力,不久國內叛亂風起雲湧,為了穩住國內形勢列寧在德國人的重壓之下力排眾議對德國投降,割讓了沙俄留下的最富庶的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而這片土地經濟總量佔全俄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並且賠償德國六十億馬克的巨額賠款
  • 初中世界歷史知識點梳理:俄國十月革命
    俄國十月革命     一、 二月革命     1. 時間: 1917年3月     2. 結果: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     3. 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4.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 背景: 臨時政府對內鎮壓革命,對外繼續進行一戰。     2. 領導人及地點:列寧,彼得格勒。     3. 經過:彼得格勒起義勝利,建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蘇維埃政權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來。
  • 黑暗中的明燈:俄國發生的「十月革命」如何促成法國的革命之路?
    十月革命在俄國無產階級的努力下獲得了勝利,也像一盞明燈,照耀了世界其他國家無產階級的道路,讓那些受到壓迫的社會底層勞動者,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在一戰之後的法國,人民一直處於一種十分困苦的境地。巨大的階級壓迫和潦倒的生活狀態讓他們積累了無數反抗力量。而俄國十月革命,也指引了法國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
  • 曾是我國領土的海參崴,被俄國佔據封鎖四十年!如今現狀如何?
    曾是我國領土的海參崴,被俄國佔據封鎖四十年!如今現狀如何?大家好啊,我是野哥,今天野哥帶大家來看看海參崴被搶走後的發展吧?在餘秋雨的《垂釣》一書裡,關於海參崴有一句描寫「海參崴的海與別處不同,深灰的迷濛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 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在11月,為何不叫十一月革命,而叫十月革命
    談到俄國的十月革命,許多人慣性思維便直接認為是在十月份發起的革命運動。可事實是,俄國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7日。當時武裝部隊以底層的勞動工人為主的無產政黨,包圍了臨時政府,並於凌晨佔領,最終以資本主義所組成的臨時政府潰敗而告終。
  • 十四國幹涉軍夾擊蘇俄到底是怎麼回事?為啥稚嫩的蘇俄能夠勝利?
    蘇俄的投降是對在西歐戰場與德國激戰英法的嚴重打擊,這是英法帶領廣大一戰協約國出兵幹涉蘇聯的一個重動因,俄國號稱十四國列強武裝幹涉。那十四國幹涉軍的說法到底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是列寧在看報紙時看到當時英國陸軍兼空軍大臣邱吉爾的一份演講,邱吉爾說要聯合十三個國家和英國一起阻止蘇聯革命的蔓延,列寧就隨手寫下了他認為的十四個國家的名字:英國、美國、法國、義大利、日本、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波蘭、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於是,就有了這「十四國」幹涉軍之說。 而事實上這聲勢浩大的十四國列強幹涉並沒有完全付諸實施。
  • 十月革命的炮響是怎樣傳到中國的
    此後,北洋軍閥政府繼續承認克倫斯基政府舊俄國的外交代表。並派軍隊封鎖與蘇接壤的東北邊境,阻斷中俄交通,隔絕布爾什維克與中國革命者的聯繫。1918年5月同日本政府籤訂了關於反對蘇俄的秘密軍事協定,不久就加入了帝國主義各國對蘇維埃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武裝幹涉。為了把外蒙變成對蘇俄進行敵對活動的基地,中國政府於1918年10月將軍隊開入外蒙境內。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歷史常識俄國十月革命
    這次主要是分析俄國十月革命,俄國十月革命內容比較多,所以計劃分為三個部分,此次主要是分析俄國十月革命的過程。具體如下:考點一:俄國十月革命一、俄國十月革命的過程既然要說十月革命的具體過程,那麼什麼是十月革命呢?對於十月革命的理解,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
  •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是因為德國給錢?
    而列寧領導的俄羅斯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的第一要素,就是成功籌措了足夠多的革命經費。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南京臨時政府方面的孫中山、黃興一派人,極不情願地交出革命政權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足夠的資金給臨時召募的革命軍隊發放軍餉。而列寧領導的俄羅斯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的第一要素,就是成功籌措了足夠多的革命經費。
  •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下諾夫哥羅德窮人很多,如今是全球城市五百強
    1、這組老照片集中集中反映了十月革命前的俄國下諾夫哥羅德居民的生活狀態。從這些老照片上能看到,當時窮人很多。但現在的下諾夫哥羅德可是個大城市,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223名。2: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3: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4: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5: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6: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7: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
  • 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在11月7日,為什麼還叫「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國布爾什維克發動了著名的「十月革命」,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俄)。1922年12月30日,蘇俄與其他加盟國正式組成蘇聯。「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具有開天闢地意義的大事件,世界歷史從此進入現代史,其影響更是遠及全世界。不過有人感到奇怪的是,「十月革命」明明發生在1917年11月7日,名字為什麼卻叫」十月革命「呢?現在世界通用的西曆本名為格里高利曆,是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頒布的。
  • 波蘭:一個喜歡搞事情的國家
    波蘭是中歐的一個國家,地處德國和俄國兩個強國之間,一旦兩國有一個崛起,波蘭就要遭殃,歷史上波蘭曾經三次被瓜分,可以說是相當的可憐,也許是極端的自卑造成了極端的自負,本來只是二流國家的波蘭經常在國際社會上高調表演,做出很多驚人之舉,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波蘭曾經幹過的蠢事。
  • 俄國史:十月革命與20世紀(二)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俄國史。十月革命的發生改變了俄國社會的發展路徑,同時也改變了世界體系裂變的向度和進程。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蘇維埃政權在制度建構上將自己與資本主義世界分離開來,開創了「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
  • 俄國十月革命,震撼了歐洲的社會秩序,使全世界在無產階級中戰慄
    例如,義大利是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後才參戰的,最後達成的秘密條約,明確地規定了它將獲得什麼報酬;而且所有的協約國國家都害怕敵人以優惠的條件誘惑自己陣營中的背叛者。因此,為了保證它們的團結,法國、英國、俄國和日本的外交家在1915年就提出了分的計劃,其根據就是古羅馬的那個漂亮的原則:「戰敗者活該倒黴!」
  • 有關俄國十月革命的電影推薦
    有關俄國十月革命的電影,有一部就叫十月革命,電影故事講的是十月革命以後,尼古拉沙皇一家全部被紅軍殺害,前白俄將軍也全部被紅軍處決。 還有一部是列寧在十月,無論擁護還是反對,沒有人能否認十月革命對於20世紀乃至可以想像的人類命運所具有的劃時代意義。從世界歷史的完整性出發,十月革命才是全球近代史的終結,現代史的開端。
  • 新經濟政策時期列寧國家資本主義思想的當代啟示
    作者: 夏中芹 曹 明【摘要】列寧國家資本主義思想是列寧依據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結合帝國主義發展的時代特徵和當時俄國具體國情,在探索本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提出的。  新經濟政策的提出及其主要內容  資本主義國家統領世界的格局在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以失敗告終,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因此而成立。當時的蘇維埃俄國在進行革命時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形勢。國內反革命勢力日益猖獗,加上國外帝國主義的武裝幹涉,俄國十月革命在夾縫中艱難地進行著。
  • 160年前是中國的海參崴 今天是鄰居俄國的符拉迪沃斯託克
    翻查歷史,海參崴等中國故土,今天已成俄國領土的此一歷史事實,乃出自 1860 年英法聯軍之役籤訂的「北京條約」。當年英國憑此條約取得九龍半島,未有實際參與戰爭,一直「居中斡旋」的俄國,更在遠東地區獲得大片領土。
  • 海參崴 為什麼中國要不回來了?
    1860年籤訂的中俄《北京條約》,是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俄國假裝好人站出來調停,隨後聲稱自己對調停戰爭有功,逼迫清朝籤署這條不平等條約,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土地(包括海參崴)永久歸屬俄國。1864年籤訂的《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了中國西北44萬平方公裡土地。
  • 第三次進攻被粉碎,避免與日本發生戰爭,俄國決定建立遠東共和國
    1920年初,法國、義大利等國被迫解除了對蘇維埃國家的經濟封鎖,允許俄國與盟國、中立國之間在互惠基硼上交換商品。2月初,蘇維埃俄國與愛沙尼亞籤訂了和約。同年3月蘇維埃政府又同拉脫維亞、立陶宛開始了和平談判。蘇維埃俄國的國外環境有所改善。 三年來的國內戰爭已經使俄國經濟瀕臨崩潰,農業總產量大約只有戰前的一半,餘糧的徵集對農民來說,感到是沉重的負擔。
  • 2021年提幹考試《軍事知識》——世界近代後期戰爭:十月革命
    【考點概述】  俄國十月革命,又稱紅色十月、十月起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或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勝的蘇聯紅軍一方稱之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重要階段。因發生在俄歷(儒略曆)1917年10月25日(公曆11月7日),故稱「十月革命」。